APP下载

国产儿童动画的民族化演进与时代创新

2021-12-22

电影新作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化动画儿童

赵 春 张 娟

动画艺术非为儿童诞生,却因儿童找到了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价值。迪斯尼王国用一个个动画梦来守护童真;日本动画因战后数量庞大的儿童观众而崛起;英国动画事业始终围绕儿童开拓创新。放眼国内,从建国初期文化部明确的“美术片要为儿童服务”方针,到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并提出“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国产动画发展的契机和动力都以儿童为中心。虽然当下的动画产业在向更广泛受众拓展,但庞大的儿童基数和对动画产品的刚性需求,都决定了儿童动画的基本盘不会发生改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动画作为其重要的精神食粮,不仅需要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更关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观塑造。“‘民族化’并非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在时代的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印记,而且包含了对当代社会现状的表现。”国产儿童动画对民族精神内核的追求从未停止,不同发展时期的民族化烙印构成了国产儿童动画的独特风景。

一、“十七年”时期(1949年—1966年)

1949年至1966年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之前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文艺创作呈现出浓重的特定历史时期特征。故而在文艺界的常见历史分期中会将这十七年作为独立的部分进行划分,如“十七年文学”“十七年电影”等。作为电影领域的特殊存在,动画电影在该时期发展迅速、“中国学派”开始崭露头角、民族化探索启程,“寓教于乐”的理念、向经典借力的内容、挖掘传统艺术的样式,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化探索的最显著特征。

(一)“寓教于乐”的理念发扬

“寓教于乐”出自于《诗艺》,本意是在娱乐中寄托教育。“十七年”时期的文艺作品注重宣教功能,力图将爱国、勤劳等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向社会传递,恰符合“寓教于乐”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儿童动画开始由建国前的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向注重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转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起承转合等艺术性处理,把教育的精神内核融入娱乐形式之中。如《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演绎了美丽鸟变乌鸦的民间传说,对骄傲惰性进行批判,将朴实勤劳的主题进行了升华;《猪八戒吃西瓜》豫北剪纸风格塑造了稚拙可爱的猪八戒形象,同时用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儿童要诚实、莫贪心。除了思想教育,还注重知识传递,如水墨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小蝌蚪们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带领儿童认识了不同的动物;剪纸片《山羊与狼》让儿童认识大灰狼的危险,并对团结一致乐于助人进行赞扬。寓教于乐成为“十七年”时期动画作品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因这一理念的先进性而延续至今,成为国产儿童动画的典型艺术特征之一。

(二)开启深耕优秀传统文化之路

图1.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剧照

1956年特伟提出“探索民族之路”的口号,鼓励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动画创作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涌现了一批质量高、样式丰富、民族风格张扬的动画作品。在题材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成为主流,同时关照现实社会。例如,《大闹天宫》从传统文学经典中重塑神话人物孙悟空的不畏强权精神,使其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银幕英雄;《神笔》中的朴素革命思想将推翻旧社会翻身做主人的欢喜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实题材《草原英雄小姐妹》,姐妹二人为了集体利益的无私奉献,成为注重集体利益的草原文化精神象征。在样式上,借助水墨、剪纸、木偶、折纸、皮影、壁画等传统艺术形式提供的丰富素材,大大扩展了动画风格。水墨动画《牧笛》呈现出国画特有的“形”“意”情趣;可爱漫画《没头脑和不高兴》融入了儿童画装饰性元素;剪纸片《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木偶片《孔雀公主》《半夜鸡叫》,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等都从民间艺术形式中获得灵感。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百家争鸣,佳作辈出,无论是故事内容、画面风格及音乐呈现都给儿童观众留下了深刻的精神烙印。也正是由此开始,深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产动画的“保留节目”被重视和延续下来,并成为民族化探索的最显著特征。

二、外来冲击期(1978年—2001年)

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全面复苏,动画行业再次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时的市场环境已经在悄然变化,外来作品的涌入重塑了市场结构更改变了儿童观众的欣赏趣味。尤其以1995年为节点,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生产模式走向终结,全面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彻底冲击了国产动画的创作体系。在这种剧烈的变革主导下,该时期儿童动画的民族化路线既有对上个阶段的延续与调整,又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一)“十七年”路线的延续与深化

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创作人压抑已久的创作热情被重新点燃,开始沿着“十七年”期间执行的民族化发展路线继续探索,并创造出超越上一时期的辉煌成就。首先,传统文化继续为动画提供包罗万象的原始素材,但不再拘泥于原著,而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梳理,在价值观塑造上进行改编和升华,并把对人性的思考等宏大主题纳入其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核如神话故事《九色鹿》《金猴降妖》,民间传说《善良的夏吾冬》《蝴蝶泉》,成语寓言《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等皆是如此。由民间谚语改编而来的《三个和尚》所展现出的哲理反思、宣扬集体利益、强调团结合作精神,更是和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相呼应。其次,童话题材佳作辈出,更加注重画面效果,展现快乐氛围,如《小鸭呷呷》《猴子捞月》《雪孩子》《老虎学艺》《狐狸送葡萄》等都改编出色、寓意深刻,留给儿童丰富的想象空间。

如若说这种创作惯性是改革开放初期动画生产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然体现,进入市场经济后的延续则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1995年起,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十二生肖》作为其第一部自主投资、发行的动画系列片拉开了自谋出路的序幕。之后,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华侨交流公司联合出品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广受赞誉。同时,《封神榜传奇》《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仍经久不衰。当然,在题材和内容的创作延续下,观众审美的改变对作品的叙事和美学风格影响最为显著。以《宝莲灯》为例,在同期电影市场被《玩具总动员》(

Toy Story

)、《小鸡快跑》(

Chicken Run

)等国外优秀作品巨大冲击下,影片以传统神话题材为基础,学习角色设定、叙事的好莱坞模式,并开始尝试明星演员配音、献唱主题曲等商业运作,虽有瑕疵,却取得前所未有的商业成功。可以说,《宝莲灯》所做的系列探索为新形势下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开发提供了思路,并为国产儿童动画电影的全家欢路线奠定了基础。但也应该看到,此时“中国动画学派”所建立起的审美理念已日益式微,审美品格上的“西化”渐成潮流,国产动画的民族化探索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生活化与娱乐化的时代变革

在这一时期,时代的变革带来社会层面的巨大变化,并为儿童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现实生活为蓝本的作品更是为丰富民族化内涵提供了新的场域。如在反应当代都市题材的系列作品中,《超级肥皂》展现了市场营销下的从众行为,《新装的门铃》鞭辟入里的描绘了都市人物的病态心理,《一夜富翁》和《高女人和矮丈夫》则挖掘了某些社会现象。这些作品寓意深刻,对丧失自我能力、随波逐流的批判发人深省,虽具有一定的“成人化”特征,却并不妨碍少年儿童从幽默的表现中感悟与浪漫化作品不同的现实社会哲学。这种对现实的关注还体现在更多描绘生活中鲜活人物的作品中,如漫改动画《三毛流浪记》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邋遢大王奇遇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调皮男孩形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则是计划生育政策下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写照。这些动画作品从多个维度为儿童观众呈现了“社会”和“现实”,它们的观察和描述具有典型的“中式”特征,是理解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和情感的重要介质。可以说,这一时期作品的民族化,不仅体现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开发和理念创新,同时开始将视野投向当下,将国人的处世哲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显示出更强的文化自觉时代性。

另一方面,在坚持“寓教于乐”的基本理念下,突出娱乐性成为顺应时代需求的重要转变。八十年代电视机在国内的普及促使电视动画的需求不断增加,1980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引进并播放《铁臂阿童木》(鉄腕アトム)、《蓝精灵》(

The Smurfs

)、《灌篮高手》(スラムダンク)等作品,国外动画迅速占据了国内电视动画的半壁江山。而国外作品之所有具备如此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故事吸引力和讲述技巧所带来的娱乐性。以往国产动画以短、小、精为主要类型的艺术片生产已不能适应电视动画的需求,迫使必须向适合电视播放的系列片转变。《阿凡提》《葫芦兄弟》《葫芦小金刚》《黑猫警长》等影片的出现,填补了系列片的空白,它们或展现出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或在剪纸艺术中呈现装饰审美特征,或惩恶扬善的主题下加入科技的元素,虽然叙事核心依然是典型的两元对立,但从画面效果到视听呈现娱乐性都在不断放大。同时,更具直接教育性的知识启蒙类动画作品不断出现,如涉及天文地理的《海尔兄弟》《知识老人》《千千问》《蓝猫淘气三千问》,认识汉字之美的《跟着兔兔来识字》《学问猫教汉字》,弘扬传统文化的《新三字经》等,这些作品在趣味的剧情和紧凑的叙事包装下大大增强了孩童的代入感,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之气,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寓教于乐”从直白、简单的“硬教育”向突出娱乐性的“软教育”转变,既是对儿童受众心态变化的深究,也是在为满足市场需求向商业创作转型而做的努力,而这个过程也恰是对民族精神时代变迁的顺应。

(三)国际化开拓的起步

重新与世界接轨不仅体现于引进来,同时体现于努力拓展国际空间,寻求国际合作,并开始将国外题材纳入民族化的改造过程。这种“取自全球,为我所用”的美国动画创作手段,在该时期也乘着改革开放之风成为国内动画创作的方案之一。比如,与德国联合制作的五部作品《倔强的凯拉班》《环游地球80天》《气球上的五星期》《登月之旅》皆取材自法国同名小说,《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根据《格林童话》改编,与美国联合制作的《马可波罗回香都》则将视野指向历史中的中外国际友好交往。可喜的是,虽然以上动画的故事原型来源于国外,但展现出的正义战胜邪恶、人类和平发展等普世价值,以及传统木偶、剪纸等艺术形式的融入,形成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面貌。国际化的协同创作从技术、故事表现、画面风格等层面为国产动画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参照,迫使创作者们去寻找适合国际观影需求又具备深厚民族内涵的发展路径,为国产动画的“走出去”积累了经验,也为民族化进程添加了国际化注脚。

三、探索机遇期(2002年至今)

自2002年《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颁布,关于动画的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把动画放在文化战略的高度。儿童动画的民族化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期,从风格到内容,从产业链到品牌打造,在适合自身发展道路上不断突围,搭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走出去”的步伐也明显加快。

(一)民族动画风格的再建构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儿童的观影习惯早已被日、美等国外动画作品同化,而此时的国产动画风格却在“中国动画学派”的审美理念没落和对外加工的冲击之下失去了方向,对民族动画风格的再建构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旺盛的市场和自身的不足,急功近利一度占据上风,《汽车人总动员》《大嘴巴嘟嘟》等一批“拿来主义”作品,因明显的抄袭而广受批评,即输了市场又输了人心。惨烈的失败让创作者认识到照搬照抄方式的不可取,痛定思痛,“在借鉴中创新”寻求一条既能满足时代审美需求,又具有民族化内核的道路成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市场逐渐形成了三大类型:一是以日式动画为主要模仿对象的偏日式风格,如《神兵小将》《神魄》《魔晶猎人》等均使用了典型的日式造型手段;二是以美式动画为主要模仿对象的偏美式风格,如以《虹猫蓝兔七侠传》《熊出没》《宇宙护卫队》等都借鉴了美式造型的理念。这两种类型都在借鉴成熟造型规律基础上,在设计和细节等方面积极探索结合本土文化的可能性,采用更多民族化的元素以取得二者的平衡。事实证明,这种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有限创新已经开始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结合网络动画、漫画以及日式Q版等多层面的造型手段形成的可爱、简约的风格是第三大类,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心超人》《淘气包马小跳》《萌鸡小队》等都是具有广泛受众接受度的优秀代表。从模仿走向创新的创作历程,是不断深入市场核心需求的过程,同时也是总结规律厚积薄发的过程,国产儿童动画风格在模仿中取得一定的创新突破,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创新节奏,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深度。

(二)传统文化的时代新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得益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儿童动画保持了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寓教于乐的目标亦顺利实现。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把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古典名著等民族文化符号与当下文化需求及观众审美趣味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内涵并呈现新的时代意义,是手段,也是使命。

哪吒的故事耳熟能详,他的形象贴合了儿童对英雄人物的幻想。2003年版的《哪吒传奇》通过对经典名著再创造,在角色塑造过程中加入时代价值观,把传统的神话式人物转变为了勤劳、勇敢、有缺点的孩童形象。哪吒不断克服自身局限的成长过程,更是符合逆境中仍坚持奋斗的主流精神。无独有偶,《小鲤鱼历险记》中小鲤鱼战胜邪恶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十二生肖总动员》中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断完善自我的历程,则是对民间传说题材的时代呈现;取材自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口头故事,以少林为背景,结合武侠、仙侠文化的《中华小子》,在阐述中国文化中的大义上,同样可圈可点。

在突出历史知识启蒙的作品中,借由历史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围棋少年》,巧妙地将少年儿童带入历史情境,促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更是以萌系治愈的方式介绍华夏文化,让看似枯燥的历史鲜活了起来。他们在内核和形式上的突围与紧跟潮流,不仅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次证明传统文化具有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革新的强大生命力。

图2.电影《摩尔庄园》剧照

(三)打造品牌发展之路

新世纪以来,网络平台的崛起打破了视听节目以电视、影院为主的传统播放方式,形成了多平台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儿童动画和文化的传播借助媒介的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并融入泛娱乐的产业发展大潮,走民族化品牌之路已然成为儿童动画的必然选择。

通过大力发展动画系列片,推动市场影响力,形成品牌连锁效应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喜羊羊》《熊出没》电视剧为代表,这类作品结合了可爱元素,加上富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童话故事,塑造出各式各样的“角色”,契合了儿童独特的认知世界方式。电视动画的不断积累,受众群体的持续聚焦,继而为开发大电影奠定了基础。《喜羊羊》电影的上映拉开了国产儿童动画“全家欢”类型的发展序幕。《熊出没》将这一模式继续深化,成为贺岁档影片的常驻军。同时,通过品牌效应的延伸,《喜羊羊之筐出胜利》《熊熊乐园》《赵琳的探险日记》等面向细分年龄受众的子品牌被持续推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格局。这一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加注重产品线的布局和垂直领域的深耕,以高品质作品维护品牌价值,并以紧随时代的内容保持品牌的新鲜度。

以《摩尔庄园》《赛尔号》为代表的品牌打造,是以互联网媒介为起点的另一发展模式。它们的IP缘起于儿童虚拟社区游戏,随着玩家规模的聚集,动画系列剧、电影等产品的开发成为可能,打造出一条“游戏+电视+电影”的产业链构建道路。此外,随着媒介融合的持续加深,更多文化产品为品牌打造提供了契机,如腾讯视频参与出品的《故宫里的大怪兽》,童话原作在动画改编前已经推出两部音乐剧,动画化则采用“真人+CG”的形式,借助故宫文化的魅力,塑造出符合孩子精神世界需求的“国产怪兽”,形成了“童话+音乐剧+网络动画”的发展思路。

(四)提升“走出去”的文化软实力

动画作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面貌,美国和日本等动画发达国家在作品创作中,不仅将本国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更是将动画文化视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软实力影响全世界。国产儿童动画在创作中依托民族文化,深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打造立得住、走得出的原创IP动漫精品。

传统元素的再创新,已经成为国产儿童动画在构建新时代动画美学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小鸡彩虹》以生活在云岛上的七只小鸡为主角,他们乐观、开朗、团结、友善的普世价值得到国内儿童的喜爱,同时在海外几十个国家的一线平台上映。影片将中国传统水墨画风与新的技术手段结合,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彩色水墨效果,再次焕发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样创新了水墨写意手法的《百鸟朝凤》列入国家广电总局面向国际的重点扶持项目,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对新生活的不懈追求,更展现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念。此外,曾大放异彩的装饰风格也得以再次挖掘。列入国家动漫创意类项目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的《艾米咕噜》,以爱与勇气的传递为故事核心,画面唯美,色彩柔和高雅,紧随时代审美的装饰风格创新令人耳目一新。优秀的品质促其斩获多项国际大奖,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甚至成为部分法国社区的中文教材。

“民族文化不仅蕴藏在历史中,也蕴藏在现代生活里,蕴藏在我们身边。”现实社会的日新月异为国产儿童动画提供了超越上个阶段、更多可开发的题材,围绕社会公共议题,以及家庭、校园等儿童成长空间,已产出多部传递温暖和快乐的优秀作品。绘本风格动画《毛毛镇》,聚焦环保题材,画面清新明快,故事简单直接,受到学龄前儿童喜爱;原创动漫品牌《阿U》将动画和科学教育结合,不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国际上也取得良好反响;《洛宝贝》聚焦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贯穿其中的葫芦丝、空竹、太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彰显中国特色;《快乐东西》老北京胡同里一对孪生兄妹相爱相杀的生活趣事,在喜剧风格中展现出浓浓亲情;《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已上映四部电影,以棉花糖为主角的《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同样受到欢迎。

儿童奇幻类作品,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样在品牌打造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奇妙救援队》用智慧化解危机,《超级飞侠》加入科技元素,角色们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团结一致解决问题的能力,传递出的明确是非观、深厚的亲情观、相互帮助的友情观、乐于助人的道德观,在满足儿童感官需求的同时,充盈了他们的内心,传播了积极面对一切的正能量。洛宝贝作为主角的《奇趣俱乐部》《洛宝贝听故事》《洛宝贝爱科学》等相关动画片,迄今已接近1500集,未来计划走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宇宙护卫队》形成了自身的玩具品牌,并在不断调整中取得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效益。这些动画作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于现实的直观体现,也正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做根基,品牌才做得更深、走得更远。

结语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国产儿童动画,跨越七十余年的历程,犹如一部奋斗史诗,这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口碑佳作的传承、有品类丰富的尝试,亦有迷茫徘徊、盲目跟风。时下,通过对细分市场的持续深耕,本土优质IP动漫品牌被不断打造,儿童动画迎来再次的发展热潮。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根植于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得以与儿童动画一起走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走出去”已经在收获更广的市场和红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继续运用民族化理念,创新民族化精神表达,寻求儿童认可的共通情感,将依然是国产儿童动画的发展大势。

【注释】

1刘静.新时代国产动画“民族化”的发展路径[J].中国电视,2020(11):107.

2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2005:174.

3数据来源:央广网.习近平谈中华民族的根和魂[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35690 13066189711&wfr=spider&for=pc

4刘娴,周进,曹小卉.中国动画的“价值观”传达探索[J].当代动画,2018(01):36.

猜你喜欢

民族化动画儿童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动画总动员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