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泉子及萨尔托干墓地发掘报告

2021-12-21明德

炎黄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土坑墓室墓葬

明德

蒙古泉子和萨尔托干墓地位于新疆沙湾县金沟河、清水河两岸台地,考古发掘表明该墓地存在墓葬和石构遗迹。墓葬依据墓室结构的差异分为竖穴偏室墓和竖穴土坑墓,成链状分布。石构遗迹与墓葬虽未出土遗物,但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紧密联系。依据同时期考古遗存的布局特点、文化特征、年代属性,我们认为该批竖穴偏室墓、竖穴土坑墓以及石构遗迹的年代应归属于早期铁器时代。

沙湾县S101线,东起鹿角湾途经羊沟、蒙古泉子、鲜麻沟、萨尔托干至石场镇结束。墓地周围的山体大部分为草场,少部分为裸露黄土,土质疏松,易受风或水流的侵蚀,底层堆积为石子层,非常坚硬。2017年5月为配合S101线沙湾段道路工程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所涉及的19座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图1)。

墓地概况

墓葬呈南北向链状排列,墓室开口均在原生黄土层下,根据墓室形制的不同可以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两种类型。竖穴土坑墓有蒙古泉子墓地的M6、M7、M8、M9、M10、M11、M12、M18及萨尔托干的M1,共9座。竖穴偏室墓有萨尔托干的M2,1座。另蒙古泉子墓地有一座地表埋藏墓葬,M19。这些墓葬的墓向均为头西脚东,大致墓向为270°~290°。蒙古泉子的M3、M4、M5、M13、M14、M15、M16、M17为石构遗迹。石构遗迹多为不规则形积石或比较规整的石堆,积石或石堆内散落有少量陶器残片。

竖穴土坑墓墓室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竖穴、直壁、平底,室内填黄土。竖穴偏室墓墓穴由豎穴墓道和横穴偏室构成。墓圹为圆角长方形、竖穴、直壁、平底,内填黄土夹小块卵石。偏室开口于墓道北侧,且与墓道之间形成生土二层台、弧形顶、平底,内填松软黄土。墓主普遍流行单人、仰身直肢、头西脚东的埋葬方式。个别墓葬为二人葬。其中一些墓葬随葬有羊骶骨,所有墓葬均未见其他随葬品。

遗存分述

蒙古泉子墓地的M6、M7、M8、M9、M10呈南北向链状排列,除M8、M9为合葬墓外,它们封堆大小相似、距离相近,墓室形制及葬式相同。(蒙古泉子墓地墓葬编号2017XSM)

2017XSMM6为竖穴土坑墓,南侧封堆有部分因道路建设破坏,与相邻的M7同茔不同室(图2),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直径约4.2米。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高度约27厘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58厘米、长约243厘米。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双手放置于腹前,墓向呈头西脚东,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2017XSMM7为竖穴土坑墓,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直径约4米。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高度约48厘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125厘米、长约263厘米。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双手放置于腹前,墓向呈头西脚东,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2017XSMM8为竖穴土坑墓,封堆与M9封堆部分重叠,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直径约5.1米(图3)。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高度约55厘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115厘米、长约226厘米。墓向呈头西脚东,葬式为双人合葬墓,墓室内两具人骨均被扰乱,从封堆和墓口观察该墓葬未被盗掘可能为动物扰动,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2017XSMM9为竖穴土坑墓,封堆与M8封堆部分重叠,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直径约4.8米(图4)。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高度约57厘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88厘米、长约242厘米。墓向呈头西脚东,葬式为双人合葬墓,上层人骨被下层人骨抱在怀中,墓中未见随葬遗物。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原因,植物根系破坏作用和地势较低,埋藏条件不好,导致人骨保存差,无法提取及清楚拍照。

2017XSMM10为竖穴土坑墓,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外围有明显的圆形石圈,封堆直径约3.9米。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高度约56厘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125厘米、长约236厘米。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双手放置于腹前,墓向呈头西脚东,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2017XSMM11为竖穴土坑墓,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外围有明显的圆形石圈,由于墓葬位置处于斜坡东侧的封堆已滚落,残存的封堆直径约7.8米。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高度约34厘米,墓口为上宽下窄的椭圆形,宽约120厘米、长约250厘米。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向呈头西脚东,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2017XSMM12为竖穴土坑墓,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直径约5.5米。 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高度约22厘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120厘米、长约244厘米。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向呈头西脚东,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2017XSMM18为竖穴土坑墓,封堆呈圆形由石块堆成,封堆外围有明显的圆形石圈,由于墓葬位置处于斜坡南侧的封堆已滚落,残存的封堆直径约8.1米(图4)。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深度约60厘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60厘米、长约70厘米。墓向呈头西脚东,葬式为双人合葬墓。墓室南侧为15~16岁左右女性个体,此个体全身向北倾斜,面向男性个体。北侧为47~50岁左右男性个体,此个体为仰身直肢葬,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2017XSMM19为地表埋藏墓葬,由于墓葬位置处于斜坡南侧的封堆已滚落,残存的封堆直径约3.1米。 表层堆积土→封堆石块→人骨→生土层;墓向呈头西脚东,葬式为双人合葬墓,由于出土人骨不具有正常的解剖学体位,推断此墓葬为二次葬。两个个体分别为男性,30岁左右;女性,成年个体。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萨尔托干墓地(编号2017XSSE)2017XSSE M2为竖穴土坑墓,封堆有上下两层,上层封碓石块不规则散落,下层封堆为近方形石围,西北处石围缺失,石围北壁和南壁各长约4.1米、东壁长约3.4米。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上层封堆石块→下层封堆石围→墓口填石→墓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深度约1.3米,墓口为方形,南北约2.3米、东西约2.1米。墓向呈头西脚东,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墓主为男性个体,30~32岁左右。上半身散落有蚌壳集中分布于手腕和胸前,第九胸椎与第九肋骨之间有一枚铜箭头为致死伤,墓中未见其他随葬遗物。

2017XSSE M1為竖穴偏室墓,封堆有内外两圈,外圈封堆直径约7.15米,内圈封堆直径约4.31米。墓葬按发掘顺序由上至下分为:表层堆积土→外圈封堆、内圈封堆→墓口填石→墓道填石→二层台→偏室填土→人骨→生土层;由墓口至生土层的深度约3.59米,墓口为椭圆形,宽约1.82米、长约2.76米。二层台长约3.1米、宽约1.2米、深约1.71米,二层台至墓室深约0.73米。墓室长约2.63米、宽约1.68米、开口于墓口约1米以下。墓向为西经284°,墓室内仅见颅骨及少量肋骨,墓主为女性,45岁左右,墓中未见随葬遗物。

其余墓葬中为被盗掘以及空墓或疑似墓葬的,被盗掘的墓葬形制已完全被破坏,疑似墓葬的不规则石堆石圈可能由于地形原因滚落形成。

沙湾市位于塔城地区东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天山北麓,沙湾东接石河子市,与玛纳斯县隔河相望;南到依连哈比尔尕山分水岭,与和静县毗连;西至巴音沟、开干齐、小拐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接壤;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此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面貌及其特征相对独特,从先秦起,塞克、乌孙、匈奴、坚昆等古代民族先后进入沙湾境内游牧,数十年来进行过数次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此次发掘的十一座墓葬的形制都是较为常见的石堆石圈墓葬类型,墓葬形制及表现的文化内涵也与以往在该地区发掘的同类墓葬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蒙古泉子M6-M10,呈南北向链状排列,土石混合封堆,竖穴土坑墓室,多为单人葬,与石河子南山墓地、沙湾大鹿角湾墓地及石河子十户窑墓地等发掘的相关墓葬都有较多的相似性。

由于蒙古泉子墓地和萨尔托干墓地发掘规模小,未出土相关遗物,所以对这批墓葬的文化面貌认识止步于此,但近年同一区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使得我们对中天山北麓地区早期铁器时代遗迹遗存的分布状况、文化面貌、属性特征及人地关系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猜你喜欢

土坑墓室墓葬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小兔的报答
“自埋”
挖地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岔路
大连鞍子山积石冢墓室出土随葬玉器50件
考古管理视域下的明王陵及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