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
2021-12-21杨舒窈
杨舒窈
太阳沉入云里,余晖被云层舔了个干净。天地的光都柔和了下去。
我知道夜色正在降临,一如以前无数个日子。
夜色往往被我们忽略,因为它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正埋头在成堆的作业中,无暇欣赏。我真正欣赏夜色的美,是在晚自习后。
晚自习下课,和朋友一起回家。一整天忙于学业的我们都很疲惫,默默地一起往家赶。她突然开口了:“看天。”我抬头望去,没有月朗星稀,只有无际的夜空。但仔细看过去,夜空是渐变的,由蓝紫色渐变成紫橙色,一直延展到远方。这样的夜色与树影一起构成了一幅很有意境的油画。
“好漂亮啊!”我不禁赞叹。如今,我仍记得那天的夜色———紫与橙交融,一直伸向远方。我从未认真观赏过夜色,从不知道它如此美丽动人。
从此,我经常留意夜色。《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王子猷在大雪初霁的夜晚吟咏《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于是在雪夜划船去戴府。到了戴府,并未面见主人,顷刻便返。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尽兴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是魏晋名士,骨子里是魏晋风流,才会在大雪中划船一夜却不进府见主人。那是怎样清冷的夜色陪伴着他?他又对着那片笼罩着小舟与他的夜色说了些什么?这位“居不可一日无竹”的隐士,夜色见证了他怎样“谡谡如劲松下风”的品德,倾听了他怎样出尘高雅的情操?
夜色引起人的雅兴,更使人敞开胸怀。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写的是人类与社会脱节的故事。全书的叙述克制又冰冷,可在结尾,主人公却在面对一个充满启示与星斗的夜时,“对世界温柔的冷漠敞开了胸怀”。主人公面对沉静的夜色时,明白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夜色的静谧使他终于感受到自己与整个世界不可分割的联系。夜色是内省的、沉思的,但夜色孕育黎明,更孕育希望。
夜色又那么包容。我们所见的夜色,早已笼罩人间千万年,它见过春日的桃李园,李白与群季俊秀一同“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它见过范成大对着如雪杏花低低吟咏;它见过辛幼安醉里挑灯看剑,凭栏眺望山河;它见过姜白石遥望西山,察觉一帘秋霁。它见过思乡的游子,见过悼念亡妻的文人,见过无所事事的宫女,见过泛舟看雪的闲人。它见过孤舟,见过大雪,见过君王的生死、帝国的兴衰。它什么都见过,都谛听过,但它仍旧默默内敛,对着下晚自习的我们洒下柔和清辉。
夜色多谦逊啊,它從不对你我的人间挑三拣四。
急匆匆的我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但夜色总是如此沉默地俯视人间,等待有人驻足,惊觉它的美。这样的夜色,比诗的意境更广大,比词的言述更悠长。
从此,每当那轮红日逐渐没入云里、黄昏退去,天地如同油画般安静下来的时候———
我就知道夜色已至,如同以前千千万万个日子那样。
教师点评
眺望夜空,让我们思绪万千,尤其是黄昏那段变幻无穷的奇妙时光。文章从一次观赏夜色降临起笔,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对夜色的描绘,更在于深入的思考与感悟。由夜色联想到率性的王子猷,再联系到《局外人》唯一的温暖,又拓展到历代文人与夜色的故事,赋予了夜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进入更高层次的人生思考。这种思辨的态度值得学习。
(黄琬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