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个“最可爱的人”
2021-12-21田广学
田广学
最近,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电影《长津湖》热映。坐在影院里观影,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让人震撼,“冰雕连”在风雪中的坚守令人心疼,影片中的一幕幕感人情节使我不知不觉湿了眼眶。恍惚间,我仿佛在欢呼着“胜利了”的志愿军战士中看到了他,那个曾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活烈士”,那个我身边“最可爱的人”——李玉安。
提起李玉安,人們便会想到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中,描述了1950年11月30日朝鲜战场上松骨峰阻击战的惨烈,同时也记录下了13名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的英名,其中就有李玉安。
因为特别喜欢这篇文章,我在部队当宣传干事时,经常把文章的片段摘抄到板报上。然而,令我震惊的是,1990年4月21日,新华社发出了一则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40年在平凡岗位上为国家默默奉献》的独家新闻。我这才知道,英雄李玉安竟然就生活在巴彦县兴隆镇,就在我的身边。
当时,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到巴彦县委宣传部工作。“活烈士”的消息一出,巴彦县委专门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采访组,全面采访整理李玉安的事迹。此后几年时间里,我多次与老英雄面对面交流,被他低调为人、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深深感染。
松骨峰一役后,生还战士中之所以没找到李玉安,是因为他受伤昏迷后被朝鲜人民军一名司号员救起,辗转送回国内,先后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中南军区陆军医院做了8次手术。1952年,转业后的李玉安被安置到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工作。
得知李玉安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十余次战功,我心想,他应该和《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一样威武。然而当身材瘦弱、满面皱纹的老英雄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心中不禁一震——他是那样的朴实无华,甚至可以说是平凡。
在粮库工作近四十年,李玉安先后当过警卫班长、检斤员、仓库保管员,始终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当时,李玉安的工资只有四五十元,需要养活一家八口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有人说,在粮库工作,把院里散落的粮食揣回家就够吃一天的,何苦让孩子们挨饿呢?可是,李玉安从没往家里拿过一粒公家粮,哪怕地上那些被踩到泥里的粮食,他也要抠出来交给粮库。
粮库有一个最敏感又最难监管的岗位,就是看大秤的检斤员——彼时,卖粮人常给检斤员送“好处”,希望在检斤时“抬抬手”。李玉安当了检斤员后,丁是丁卯是卯,斤两不差,把“最闹心”的岗位变成了最放心的地方。由于工作突出,他16次被单位评选为劳模和先进工作者。
每当组织上要给李玉安物质上的奖励时,他总是把机会让给别人,三次拒绝涨工资;单位要给他分新房,他又把名额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职工,一家人始终居住在一套已下陷两尺多深的老房中。
粮库的很多干部职工都对李玉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高风亮节的坦荡胸怀多少有些不解,当得知他的英雄身份后,大家才恍然大悟——英雄就是英雄,不管在什么环境里都是先锋、模范!
战功赫赫的老英雄深藏功与名。当我们问李玉安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功劳说给组织时,他沉默了一会儿,眼噙泪花说:“那一仗(松骨峰阻击战),一百多名战友都没了!他们还能开口说吗?俺活着就知足了,让俺邀功,咋对得住他们啊!”
这份质朴的情怀让我们整个采访组备受感染,李玉安也成了我学习的榜样。
随着李玉安身份的“曝光”,全国的媒体都竞相报道他的事迹,他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视剧《硝烟散后》。一时间,他成了“名人”。即便如此,李玉安依然保持着质朴的本色,不讲条件、不谋私利。
1992年春天,李玉安应邀随哈尔滨电视台到北京、保定、武汉等地拍电视专题片。拍摄期间,他拒绝吃“小灶”,每天就是两个馒头配上稀粥和小菜。电视台的同志有些过意不去,要请他品尝北京烤鸭。李玉安却说:“一顿烤鸭可不便宜,咱们不能大手大脚花公款吃饭啊!”
1992年7月,李玉安接到解放军总政治部邀他去北京出席“全军八一老战士座谈会”的通知。临行时,他满应满许地对家人说:“这次,俺一定从北京给你们买回几件漂亮衣服。”
然而,刚到北京,李玉安得知南方好几个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便决定把为家人买衣服的钱捐给灾区。8月18日中午,李玉安回到家后,立即取出8月份工资200元,送到了兴隆镇政府赈灾办公室。
兴隆镇领导知道李玉安家里生活条件一般,在看望他时执意把这笔钱还给了他。李玉安只好把钱分别转送给了两所小学,为孩子们买图书。
李玉安一辈子只想着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工作中,抑或是退休后,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着英雄本色。
兴隆镇是滨绥铁路线上的一个大站,又是巴彦、木兰、通河三县的客货集散地,但镇内道路坑坑洼洼,出行多有不便。李玉安多次向巴彦县政府、兴隆镇政府提出修建改扩镇内道路的建议,后又主动请缨担任筑路指挥部顾问。一辈子不求人的他,不顾因枪伤留下的病痛,走工厂、进商家,四处帮着集资,使道路改建工程得以如期启动。
眼看着主街修起来了,李玉安却于1997年病逝了。辞世前,他留下三条遗嘱:“镇内还有三条路没修完,大家一定齐心协力完成;荣誉属于战友们,军功章和证书都交给组织;我死后,给魏巍这些老战友打个招呼。”
家人在收拾李玉安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魏巍的亲笔信。那是1990年李玉安趁着回河北老部队的机会去北京见了魏巍,魏巍希望当地政府能对李玉安给予照顾,便写了一封说明信,让李玉安交给巴彦县政府。然而,李玉安回来后绝口未提信件的事,只是将魏巍送他的题有“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的书籍摆在案头,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虽然我与李玉安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七年,但他对我的影响却是长久而深远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说的那句话:“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要先想着党一天,先想着人民一天!”
这个“最可爱的人”把永恒的精神留在了他为之奋斗的大地上,留在了每一个享受着幸福生活的人心中。☜
(作者系中共巴彦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