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眼中的父亲李先念
2021-12-21黄进琪
黄进琪
2019年新年伊始,我们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行人来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拜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原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的女儿,对外友协党组书记李小林。
临近春节,李小林工作十分繁忙:部署新一年的对外民间友好工作、会见外宾、走访慰问老干部、召开新春联谊会等,还有出访任务。与她约了好几次,她好不容易才挤出一个多小时,接待了我们。
迈进北京长安街对外友协大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不锈钢雕塑《和平万岁》:一位翩翩起舞的飞天女神正放飞和平鸽,象征着对外友协“和平、友谊、发展”的工作宗旨。院内松柏苍翠、绿草如茵,林荫小道蜿蜒曲折,7幢欧式小楼别具异国风情。此院建于20世纪初,曾经是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宅院被收回,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交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做办公用房。
1953年出生的李小林,一头短发,一袭红衣,面庞白皙,身材矫健,显得年轻有朝气。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调平和,举手投足十分干练,且气质典雅端庄,颇具大家闺秀的风范。
父亲从不放松对孩子们的要求
谈起父亲,李小林充满敬意地说:“我觉得我父亲属于那种办事非常认真、非常敬业、非常顾全大局的人,而且是个非常宽容的人。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他抱怨过任何事,国事、家事,什么事情都自己去消化。他对周围的工作人员,也从来不批评,都是以很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永远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为重,从来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所以他很受人敬重。”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高桥区九龙冲乡李家大屋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1年,年仅12岁的李先念拜师学木匠。3年后,他独自一人到汉口当学徒。在那里,他接触到许多码头工人和其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入武昌城,北伐战争取得了空前的胜利。17岁的李先念听说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他的家乡宣传革命真理,于是决定返回老家闹革命。在家乡,李先念参加了农民运动,担任了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他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先念毕生奋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养成了沉默持重的性格和简朴认真的作风。
说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诲,李小林的声音变得很温柔:“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从来不会要求我们像他一样生活,但言谈举止总是在无形中让孩子们受到感染。
“小时候,我们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我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到‘文化大革命’时,二姐上初三,我才小学毕业。那时候,父亲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经济工作。他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上班了,我们起床后见不到他;中午我们在学校也回不来;晚上他很少在家里吃饭,一般都在开会,到晚上8点多钟我们做完作业休息了,他还没回家。所以很少能见到他。”
尽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但是李先念对孩子们的要求并没有放松。他规定了许多不准,包括不准穿着背心、拖鞋上桌吃饭等等,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里得到锻炼,而不是娇生惯养。
“父亲的衣服、鞋子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做的,穿了很多年,尽管很多地方补了又补,但他穿得很坦然;吃饭时,他会把孩子们掉在饭桌上的饭粒捡起来放在嘴里吃掉。”李小林如是说。
晚年的李先念有两件事让李小林记忆犹新。她回忆道:“晚年时的父亲身体欠佳,医生说要补充维生素,家里就每天给他榨一杯橙汁。但当他知道榨一杯橙汁要五六個橙子时,十分心疼,说:‘太浪费了,以后不要榨橙汁,吃两个就行了。’
“后来,父亲长期住在北京医院,孩子们为给他增加营养,就经常到人民大会堂的餐厅去打一份汤,一份要花25块钱。父亲知道后,一再叮嘱说,别去打汤了,太贵了。”
有乃父之风的小女儿
李先念共有4个子女:长女李劲、次女李紫阳、儿子李平和幼女李小林。小林出生时李先念已经44岁了。中年得女,可以想见父亲对小女儿的疼爱。但是,在李小林的眼里,父亲对自己从不溺爱,从小就注意培养她吃苦耐劳的品质,既严格管教又不过于约束她的成长。
对这个小女儿,李先念曾经有过一个经典的评价。一次,他在接见美国亨利·卢斯基金会会长时,外宾问他:“你是怎么培养你这个女儿的?”李先念笑着回答:“我这个小女儿从来不听我的话,她永远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时候,李小林曾萌生过长大后当一名白衣天使的想法。因为她曾在301医院做过扁桃体手术,得到护士们热情周到的照顾,她感到白衣天使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李先念时,父亲中肯地分析说:“当一名医生(护士)的想法不错,但是你从小就胆小,既怕血又怕死人,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吗?你再好好考虑考虑。”
当社会上兴起一股学外语热的时候,李小林又有了学外语的打算。对此,父亲说:“你干什么我都不反对,但你干一行就要把它干好。”
15岁那年,李小林听从父母的意见报名参了军。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她种过地,喂过猪,挑过粪,经受了各种艰苦的锻炼。几年的军旅生涯磨炼出她坚忍不拔的个性和独立果断的办事能力。1972年,李小林被选送到武汉大学外语系学习,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翻译。
1982年,李小林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美国历史,她学习很刻苦,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李小林除了有两年在驻美大使馆工作外,都在对外友协任职,并担任了10多年的副会长之职。
谈到自己的工作,李小林一再说:“父亲是我一生的榜样。”
李小林把在部队磨炼出的坚强个性和在学校积累的专业知识,带到对外友协的工作中,敬业笃行,矢志而为,颇有乃父之风。她始终按照父亲的要求,工作力求尽善尽美,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很强的办事能力。
当年,对外友协院内的几幢小楼陈旧破败,四周都是乱七八糟的违章建筑。在这几座建筑中,“友谊馆”可谓久负盛名,从20世纪50年代起,有5位国际友人在那里居住过,其中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住得最久,他一直住在那里直至去世。小楼里曾经高朋满座,国家领导人也常来看望这些著名的国际友人。后来由于小楼年久失修,地板都快塌陷了,走上去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作为我国一个民间外交的窗口,这样实在有损形象。为此,历任对外友协会长都计划对之进行改造,却因资金问题而搁置下来。
1997年,时任会长陈昊苏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李小林。李小林多年来因工作关系和许多国际友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良好的人际基础使她在不长的时间里募集了400多万元资金,再加上友协从别的渠道争取到的经费,李小林开始筹划改造对外友协大院。
她先根据在国外留学的经验和见识,决定将友协内的几幢旧楼设计成意大利风格,然后按照文物保护规定,在小楼大框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装修。如何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突出意式风格,如何在装修的同时加固原有的建筑、保护好历史文物等等,成了李小林那段时间连晚上睡觉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寻找最佳装饰材料,她几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建材城。施工开始后,她严格把关,连卫生间的瓷砖选用什么颜色,都要反复比较。到工程竣工时,几栋小楼面目一新,典雅高贵,就连国际友人都赞叹不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前面提到的“友谊馆”,馆名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如今,“友谊馆”已成为对外友协接待国内外友人的窗口。
针对李小林事业上的成功,有人说,家庭背景对她很有帮助。对此,李小林坦承,家庭背景对个人的成长有好处,但也有坏处。好处是别人会将对父亲的尊重延续到对其子女的关照上,在有些问题上可能对别人比较严格,对她则相对宽容;坏处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人家都说你是有背景的,即使很多事情是靠自己辛苦干出来的。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李小林始终坚持一颗初心,不理会那些纷扰,踏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以事实来回应一切猜疑。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尊崇的信条,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李先念的人生历程只有两步:一是砸烂一个旧世界,二是建设一个新中国。此外,他用“齐家”来教育子女,以身作则,培育良好的家风。
李先念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经济工作20多年。有人曾對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掌管着经济大权,你们干什么都可以,做几笔生意就能发财了。可李先念从来不允许孩子们下海经商。其实,李先念家的生活水平跟大多数家庭一样,并不富裕。有的孩子也和他提过从商的想法,但他始终不同意。李小林说:“父亲一再讲,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所以,我的哥哥姐姐没有一个下海经商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到了晚年,他经常讲述过去的事给孩子们听,而其中有件事一直让他不能释怀。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进攻鄂豫皖苏区。由于张国焘的路线错误,红四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一天,已任师政委的李先念正在指挥部队与敌人激战,突然看到自己的母亲出现在阵地上——听说儿子的部队要转移,一双小脚的母亲竟然跑了几十里山路,赶来一定要看看她的儿子。
那时李先念年轻气盛,又担心母亲的安全,不禁大声责怪道:“子弹是不长眼呀!您怎么跑到战场上来了!”李先念还告诉母亲,红军是不会走远的,只是跳到外围去打击敌人,很快就会回来的。母子俩在战场上匆匆话别。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后,李先念再也没有见到疼爱自己的母亲。
李小林说:“在那次战斗结束以后,爸爸在行军的时候,听到衣服的口袋里有声音,他拿出来一看,是两块银元——奶奶留给他的。这件事对爸爸来讲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很多年以后,爸爸提起这一段经历,还是很动感情,可谓刻骨铭心。”
两块银元在当时相当值钱,据老人们讲,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米,约50公斤。这两块银元也许就是母亲的全部积蓄,她跑了几十里山路,就是为了把银元送给即将远征的儿子。为此,李先念一辈子负疚不已。
李先念曾经两次被毛泽东评价为好人:一次是在延安,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先念也一直把“好人”作为评判一个人的特殊标准,并且把这个特殊的标准用在了自己的家里,用它来衡量孩子们的行为。直到他去世前不久,孩子们到医院看望他,他还告诫孩子们说,一定要做个好人。
毛泽东说共产党员要“为人民服务”,李先念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变为“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李先念重乡情、重亲情,但决不做违反原则的事。他和夫人林佳楣在经济上长期接济老家的亲戚朋友,但决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他们安排工作和谋取一丁点私利,他的子女们也深受影响。
多年来,李小林以父母为榜样,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曾多次募集资金支援红安农村学校,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桥的长丰村小学是李先念家乡的一所村办小学,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设法帮助该校改善办学条件,一直是李小林的一个心愿。后来,李小林通过努力筹集到10万元扶助款,于2007年8月11日专程回到家乡,将这笔钱送到长丰村小学负责人手中。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承。李先念一生呕心沥血为国操劳,无私无畏,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真正做到了“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岁月无言,丰碑为证。如今,虽然时代在前进,环境有变化,但是,我们从李先念的后人身上,仍能看到他的影响,看到他的风范,看到他的精神……
(责任编辑:吴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