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自豪感的功能探析

2021-12-21周雪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功能

周雪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强大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道德自豪感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也逐渐凸显。道德自豪感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主体对其道德行为的价值判定在达到或超出预期标准时所产生的成就感或满足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感受。它不仅能引发道德正反馈机制,强化道德行为动机,从而引导主体的道德行为,而且能够提高主体自尊水平,缓解主体道德焦虑,给主体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道德自豪感;道德情绪;功能

当前,在经济、政治、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社会公众友善相处、社会和谐发展逐渐成为常态。伴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和国家的强大,公众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自豪感渗透到道德领域便会带来道德自豪感,使主体获得道德情境下的满足感与获得感,从而给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一种道德情绪,道德自豪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功能尚未得到完全的开发与应用,它不仅在道德行为从推理到践行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是增进公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为社会道德情绪氛围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道德自豪感的产生

道德自豪感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主体对其道德行为的价值判定为达到或超出预期标准时所产生的成就感或满足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感受。与普遍意义上的自豪感有所不同的是,道德自豪感不单单是一种情感上的态度体验,还关系到主体 “善”“恶”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涉及具体道德情境中的道德选择。道德自豪感的产生存在着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当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行为判定与自我道德价值体系达到重合时,便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喜悦等心理情绪,这就是道德自豪感的表现。小到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大到自然灾害之后的抗震救灾,都是道德自豪感的产生情境。

二、主体道德行为的引导者

有研究表明,在个体践行道德行为和遵守道德准则的关系中,道德情绪起着核心的调节作用。道德自豪感作为一种道德情绪,融汇在道德行为产生的各个环节,为道德行为的产生提供指引作用。不仅能够引发道德正反馈机制,同时还能强化道德动机,激发主体的亲社会行为,是主体道德行为的引导者。

(一)引发道德正反馈机制

道德行为存在两种自我调节的反馈机制,即负反馈机制与正反馈机制,这两种反馈机制都与道德自我评价息息相关。道德自我评价指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人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 “我在道德上怎样”的过程。有研究表明,道德的负反馈机制相当于道德行为驱动力的弹簧,指个体察觉到自身道德自我评价高于理想标准时,会减少道德行为,反之则增加道德行为。道德的正反馈机制表明个体对自我有着更高的要求,当个体自我价值判定为道德时,会吸引主体更倾向于从事道德行为。

尽管每个个体受道德负反馈机制和正反馈机制影响有所差异,触发条件也不尽相同,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道德自豪感的产生是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评价为正面的“信号”,在道德自豪感的心理感受下,主体能够感知到自己是一个具有道德的人,引发道德正反馈机制,促进主体对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进一步完善道德行为,从而启发道德认同,引导主体产生道德一致性行为。

(二)强化道德行为动机

“情绪是具有动机功能的,它能够反映和激发出个体对于外界环境的回避或趋近倾向。”研究表明,在积极道德情绪(如道德自豪感)的作用下,个体的亲社会动机会通过道德反馈得到强化,从而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增加。道德自豪感归根结底是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这种正向道德反馈吸引着主体的道德动机不断地向能产生道德自豪感的方向靠近,从而强化特定的道德行为动机。

休谟认为:“所有能够为人察觉的欲望都是通过感觉进行表达的。”道德动机是在理性和情感共同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占据主导地位,使行为合理化。道德自豪感作为一种情绪感受,在道德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它的产生意味着个体某种欲望的满足,这种满足感催促主体的道德行为向易于获取道德自豪感的方向发展,对能产生道德自豪感的道德行为动机进行范围锁定,最终潜移默化地强化主体特定的道德行为动机,使其根深蒂固。

三、主体幸福生活的承载者

道德自豪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本身能够从心理上给主体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是形成健康人格特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主体自身,还对外部的环境氛围有一定的要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自豪感能够增强主体道德自律,从自尊方面给予主体支持,缓解主体的道德焦虑,是主体幸福生活的承载者。

(一)提高主体自尊水平

自尊是主体幸福感的重要来源。通常来说,个体的自尊水平影响着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态。自尊水平较高的人,拥有较为乐观和自信的性格特质与生活态度,能够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较少逃避问题,也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突破口。因此,主体自尊心的满足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之一。這里的“自尊”指的是“健康的自尊”,即符合公认的人际交往准则且具备良好的道德感、达到社会公允标准的个性自尊。

自尊和自豪感在发生和形成机制上存在共通之处,道德自豪感等道德情绪的产生伴随着自我评价的过程,因此会促进主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察觉,使主体的自我认知逐渐清晰、明确。在这个过程中,鉴于道德自豪感的积极体验,个体在完成道德行为后会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肯定,提高自尊水平,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缓解主体道德焦虑

现代社会中,道德焦虑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于人们的琐碎生活中。道德焦虑的产生也同样与主体的自我道德评价有关,与道德自豪感有所不同的是,道德焦虑通常是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是主体所表现的道德行为与自我评价标准不相符时所引发的忐忑、忧虑等情绪。道德焦虑源于主体的“良心”,体现人们对“善”的追求。从个体内部原因来分析,道德认知不明晰、道德意志不坚定是引发道德焦虑的重要因素。

道德焦虑从情绪类型上来看属于消极情绪,道德自豪感属于积极情绪,这二者属性相反,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道德自豪感的产生意味着主体道德行为的完成,主体向“善”的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中和由主体负面自我道德评价引发的道德焦虑。如前所述,道德自豪感能够激发道德行为的正反馈机制,激发主体道德认同,强化道德动机,对道德行为具有长期的引导作用。道德自豪感对缓解主体道德焦虑的作用也是长期且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任俊,高肖肖.道德情绪:道德行为的中介调节[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08):1224-1232.

[2]张宏伟,李晔.两种道德自我调节机制下的道德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7):1178-1187.

[3]王博韬,魏萍.道德情绪:探寻道德与创造力关系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02):268-275.

[4]沈蕾,江黛苔,陈宁,等.自豪感的神经基础:比较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21,29(01):131-139.

[5]郭卫华.“道德焦虑”的现代性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2(02):48-51.

[6]龚群.休谟的自然主义情感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21-131.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深刻理解功能关系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钳把功能创新实践应用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