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会议的故事”:中国态度,耐人寻味
2021-12-21
从时间上看,两场会议前后脚召开。从空间上看,印度和巴基斯坦是邻国,新德里与伊斯兰堡也就几百公里。为何一个“日程安排不开”,另一个就又安排开了呢?国际媒体都在说,“两个会议的故事”耐人寻味。
11月9日,据媒体消息,印度政府计划在10日召开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安全对话会议,印度方面邀请了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参加。消息一出,巴基斯坦就拒绝了邀请,中国也表示不会参加会议。
11月11日,巴基斯坦举行阿富汗问题“中美俄+”会议,也叫“三驾马车+”会议。中方出席、三驾马车到齐、阿富汗临时外长同时出现。对此,国际媒体都在说,“两个会议的故事”耐人寻味。
两场国际会议,中国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11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中方支持巴基斯坦举办此次阿富汗问题“中美俄+”磋商机制扩大会议,支持一切有利于促进阿富汗和平稳定、凝聚各方共识的国际努力。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率团出席此次会议。”对比一下11月9日汪文斌的说法:“(对于在印度新德里举行阿富汗问题地区安全对话),中方因日程原因不便与会,我们已经答复了印方。”
从时间上看,两场会议前后脚召开。从空间上看,印度和巴基斯坦是邻国,新德里与伊斯兰堡也就几百公里,不算太远。为什么一个“日程安排不开”,另一个就又安排开了呢?答案要从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促进阿富汗和平稳定、凝聚各方共识的国际努力”这句话中寻找。
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很重视此次会议。中美俄特使的参与,让此次会议成为塔利班重新掌权以来“三驾马车+”的首次正式会议。今年10月19日,俄罗斯主办了一次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但美国以技术原因缺席。美国现在重新加入了“三驾马车+”进程,表明拜登政府希望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更务实的态度,同样表明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巴基斯坦官员表示,“三驾马车+”是最重要的国际论坛,因为它代表了阿富汗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巴基斯坦、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希望集体向塔利班政府传达一些信息。”
11月11日,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的高级外交官与阿富汗外交部长穆塔吉举行了面对面会晤,敦促塔利班政府履行其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这些承诺包括中国最关心的一些内容,比如不允许恐怖组织再次利用阿富汗的土地建立包容性的政府等。
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还没有立即承认塔利班政府的打算,因为塔利班政府未能满足国际社会的期待。外交承认还有待时日,但并不妨碍相关方面一起讨论具体的问题。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称,巴基斯坦、中国和俄罗斯认为,西方通过封锁阿富汗的外国资产来惩罚塔利班政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三方一直在敦促美国解冻阿富汗央行的95 亿美元。美国则利用阿富汗的外国资产作为筹码,说服塔利班政府接受自己的条件。
由此不难判断,哪场会议对阿富汗和平稳定的作用更大。这也是中国对两场国际会议态度截然不同的最大原因。
“中国参会与否只是事件中比较有意思的细节”
本次“三驾马车+”会议之所以引人关注,还是因为印度此前一天也举办了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国际安全对话。
一对宿敌的较量让事件看起来很热闹。印度称巴基斯坦为“试图扮演消防员的纵火犯”,巴基斯坦则说印度是阿富汗和平的“破坏者”而不是“和平缔造者”。两国把会议日期安排得这么接近,有拉各国替自己站台的成分。中国参会与否只是事件中比较有意思的细节,也不出人意料。《印度教徒报》分析,在新德里举行的安全对话中,中国对印度的冷落之际,正值中印双边关系因“拉达克东部”持续的军事对峙而陷入困境。据报道,印度媒体至今仍充斥着大量对华负面报道,恶化中印关系时毫无顾忌。在“今日印度”有关中巴缺席此次会议的报道中,就链接着一篇文章,讲的是“为什么中国支持塔利班,以及这对印度构成什么威胁”。
不过,印度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其为什么沦为阿富汗问题的局外人。“印度展望”网站的文章称,在过去的两三年,印度早早地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阿富汗前总统加尼的篮子里,并拒绝与塔利班有任何往来,现在却发现自己成了阿富汗问题的局外人。更重要的是,宿敌巴基斯坦却在“发号施令”,利用“调解塔利班派系之间的内讧”的机会,在新的塔利班政府中占居权威地位。
《欧亚评论》网站刊文称,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美国撤出阿富汗后,印度的阿富汗利益和关切在地区平台上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关注,大多数多边会议甚至都没有邀请印度。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此次会议没有邀请塔利班的代表参加。印度的消息人士说:“我们没有打电话给塔利班,因为我们不承认他们。其他国家也没有承认他们。”对此,有文章评论:“没有塔利班的参加,还要讨论阿富汗的安全问题,印度这真的是要把塔利班当成餐桌上的一道菜。小心桌子别被掀翻了。”
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有何新变化
那么,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有何新变化?据了解,成员角度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重视联盟分工、协调,朝着网络化、体系化的方向演进。不难看出,拜登上台后采取了不同于特朗普的“打法”,重视修复盟友关系,似乎意在拉拢盟友,应对中国崛起。
学者预计,美国会在今年提出一系列构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推进该战略。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政府的目标是要维持优越性、增强国家实力和影响力、重振其在各领域的领导地位、引领地区秩序未来的演进方向。
但是,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仍受制于美国国内政治、战略资源平衡调配、外部盟友拉扯等因素。如何确保四方甚至“四方+”之间的密切协调,也是一大问号。学者指出,地区国家也有自己的考虑。例如不少國家仍希望与中国建立起广泛、密切的经济联系,还有一些国家并不认同美国在该地区搞集团式竞争……
学者指出,不仅要看这些国家说了什么,还要看其做了什么。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正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同步进行。中国要有准确的判断,维持战略定力和底气。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