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越橘引种栽培试验
2021-12-21张桂芹陈显锋李国强
张桂芹,陈显锋,李国强
(黑龙江省林科院佳木斯分院带岭院区,黑龙江 伊春 153106)
红豆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杜鹃花科,越橘属,别名牙咯哒,常绿矮生灌木[1]。分布于以高寒著称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是果树种类颇为贫乏的北方寒冷地区的一种极宝贵小浆果资源。近年来越橘资源(笃斯越橘、红豆越橘)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木材停伐后林区人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目前,笃斯越橘已实现人工产业化栽培,但越冬需埋土防寒也成为该产业发展的瓶颈,而红豆越橘极抗寒,可露地越冬,但目前红豆越橘尚处于野生状态[2]产量年度间的波动很大,难以适应规模化开发利用[3]。按照引种驯化栽培程序,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培密度、不同经营措施的对比试验及苗木繁育试验,提炼人工栽培配套技术,为这一具有极高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良小浆果品种的产业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引种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
引种地地处黑龙江省伊春市大箐山县(46°50′8″~47°21′32″N,128°37′46″~129°17′50″E),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年均气温1.4 ℃,极端最低气温-40 ℃,≥10 ℃的有效积温2156 ℃,无霜期110 d左右,年降水量660 mm。与原产地(大兴安岭漠河)相比,同属高寒地区,气象因子差异见表1。
表1显示引种地伊春市带岭与原产地漠河县西林吉相差6个多纬度,年均温相差接近6 ℃,引种地的有效积温、无霜期均高于原产地。
表1 红豆越橘原产地与引种地气象因子
2 材料引进及试验园建立
2016年春季从大兴安岭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的金沟林场引进红豆越橘野生植株,分别选择林下(四公里落叶松种子园)、林缘(东山圃地)、全光(秀水苗木基地)3种不同立地条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按不同密度(株距5、10、15 cm,等行距15 cm)挑选株高接近的植株按预先制定的试验设计进行栽植(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建立栽培试验园3处。
3 红豆越橘在引种地的栽培表现
3.1 物候期
栽植第2年开始,连续2年对不同立地的试验园定专人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综合2年的观测结果见表2。
表2显示红豆越橘在引种地人工栽培植株的物候期要早于原产地野生植株半个月左右,在引种地的不同立地(林中空地、林缘、全光)条件下的主要物候期相差2~5天左右,应是光照影响。
表2 红豆越橘在原产地、引种地的主要物候期
3.2 生长表现
根据不同立地(林中空地、林缘、全光)、不同密度(株距5、10、15 cm,等行距15 cm)、不同覆盖(定植后分别用落叶松松针、针叶锯沫、腐殖土覆盖植株3 cm)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栽植密度和立地条件对红豆越橘栽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较大,不同覆盖影响最小。栽植密度为5 cm的在3种立地条件下成活率都显示最高;林中空地栽培成活率最高,但结实情况一般,如能保证土壤水分,红豆越橘完全可在全光下生长且高产;不同覆盖物中对成活和生长的影响均是土>松针>锯沫,但土覆盖与松针覆盖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从节约成本角度以松针覆盖为佳。因此红豆越橘适宜的栽培条件为林中空地或全光,株行距5 cm×15 cm,松针覆盖,成活率85.6%。
3.3 结实情况
2016年栽植,2017年少量植株见果,2018年进行结实调查:不同立地栽培的红豆植株确定调查样方,在幼果期调查结实株数,查数单株结果数,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红豆越橘在不同立地栽培的结实情况
表3显示:3种立地条件中结实情况,全光好于林缘好于林中空地。全光条件下栽培第3年结实株率为67%,第4年为80%;林中空地栽培成活率最高,但结实情况一般,结实株率与单株结实数均较低,应与光照有关。
3.4 苗木繁育情况
通过对红豆越橘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试验筛选苗木培育最佳方法。
3.4.1 实生苗繁育。通过播种试验得出:红豆越橘出种率(种子与果实的比率)0.68%,种子千粒重1.2 g;在不同方式的种子处理对比试验(变温处理:高温→低温、高温→低温→高温、早春室外自然变温;持续5°低温处理;雪藏处理)中显示采用高温→低温→高温处理的红豆越橘种子,种子出苗率35%,利用早春室外昼夜温差的自然变温,出苗率32%;不同覆土厚度试验显示:红豆越橘播种因种子极小,以不覆土为宜,但要求床面平整,若覆土,要过筛,且厚度以不超过1 cm为宜。播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覆盖苇帘;红豆越橘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20天左右,撤去苇帘后,需采取遮荫措施,苗床搭设拱棚覆遮荫网,7月末撤除遮荫网。其他苗期管理与其他苗木一样;红豆越橘播种苗当年生长量很小,平均苗高2 cm左右,宜原床留苗防寒越冬。
3.4.2 嫩枝扦插苗繁育。通过嫩枝扦插试验得出:扦插基质(纯河砂、砂∶土=1∶1、砂∶土∶珍珠岩=1∶1∶1。对红豆越橘嫩枝扦插生根影响最大,生根调节剂种类(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次之,生根调节剂浓度(200、500、1000 ppm)的影响最小。本次试验最佳组合为选用纯河砂做基质,1000 ppm的萘乙酸,速蘸10 s,生根率58.3%。嫩枝扦插苗移栽成活率平均36%。嫩枝扦插苗栽后第2年见果。
4 结论与讨论
掌握了红豆越橘在引种地的主要物候期,为适时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提炼出红豆越橘适宜的栽培条件;红豆越橘栽植第2年即可结实,第3年后结实株率和单株结实数显著增加,3种立地条件中全光好于林缘好于林中空地。林中空地栽培成活率最高,但结实情况一般,如能保证土壤水分,红豆越橘完全可在全光下生长且高产;红豆越橘种子具深休眠性,需变温层积处理才能打破休眠,本试验找到了省时省力,效果较好的红豆种子处理方法,即利用早春室外昼夜温差的自然变温进行种子处理,出苗率32%。红豆越橘播种苗当年及第2年生长量都极小,不是苗木繁殖的理想方法;此次嫩枝扦插试验中生根率58.3%,相对较低,但这仅是一次试验结果,通过扩大试验因素,完全可能筛选出生根率更高的理想组合。
大兴安岭野生红豆越橘引种到小兴安岭人工栽培,能正常生长、结实,可用原有的繁殖方法进行育苗,红豆越橘在小兴安岭伊春地区引种栽培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