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
2021-12-21贾丽萍
贾丽萍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山西临汾 04100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针对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挖掘计算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确定思政教学目标及如何将思政教育如盐入水融入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从而杜绝计算机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两者相互脱节现象[2]。在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主要是从学生行为结果变化、主观态度或认识的变化、教师行为投射的方法来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3]。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原则、指标、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质性研究,缺乏量化研究[4],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缺乏思政教育的评价[5]。针对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观性、片面性等问题,需要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通过查阅文献,采用德尔菲法对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从而对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进行科学量化综合评价,为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 构建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1 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意义
计算机课程作为理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定位与目标包括以下内容:推动课程思政的规范化教学、推动建立有效可靠的教学反馈方式与渠道、推动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过程闭环、推动激发课程思政的内生性改革,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与成效。[6]为此,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具有调控导向诊断功能。
2.2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在一组专家中取得可靠共识的程序,其基本特征是专家单独、匿名表达各自的观点,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通过反复填写问卷,收集各方意见,最终得到不再修改的专家意见,从而形成专家的共识。
2.3 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各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7],结合计算机课程特点,初步构建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重要性问卷调查。选取计算机专家8人,思政方面专家4人,教育学专家4人,组成专家小组,专家均有10年以上丰富工作经验。
三轮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的参与性很高。专家对评价内容判断依据(Ca)的权重如表1所示。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Cs)分为5个等级,即特别熟悉、较熟悉、一般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分别赋值为1、0.8、0.5、0.2、0。专家权威程度(Cr)为(Ca+Cs)/2,通常Cr≥0.7为良好指标。三轮问卷调查中专家权威程度如表2所示。
表1 专家对评价内容判断依据
表2 专家权威程度
通过变异系数(Cv)评价专家的协调程度,Cv越小,说明专家协调程度越高,通常认为Cv<0.25是一个较好的指标。通过三轮问卷调查汇总整理反馈专家小组意见后,得到形成共识的9个指标构成的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 层次分析法
3.1 概念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指标)的权重,利用权重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
3.2 步骤和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8]: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 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4.1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选取3个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C1,C2,C3,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层次结构模型
4.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上所有元素针对上一层某一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其元素aij用Santy的1-9标度法给出,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倒数表示因素i和j比较的判断aij,则元素j与i比较的判断aji=1/aij[9]。
通过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造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A:
4.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使向量中各元素之和等于1)后记为W。W的元素为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某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为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对矩阵A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利用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小于0.1,对矩阵A进行检验。其中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其中n为矩阵的阶数,当CI接近于0时,有满意的一致性。定义一致性比率CR=CI/RI,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只与矩阵的阶数有关,如表4所示。
表4 随机一致性指标
通过计算,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9.3746,对应的特征向量 w(2)=(0.0881,0.1652,0.1652,0.0639,0.1416,0.1398,0.0745,0.0507,0.1110)T,CI=0.0468,CR=0.0323,可见,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
通过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造方案层3个教学案例关于准则层9个指标的判断矩阵依次为B1、B2、B3、B4、B5、B6、B7、B8、B9:
根据9个指标的判断矩阵公式,方案层对准则层各指标的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方案层对准则层各指标的计算结果
可见,CR均小于0.1,方案层对准则层各指标的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
4.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是计算最下层所有因素对于最上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向量。根据准则层对目标层和方案层对准则层各指标的权值,计算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值向量w(1)=w(3)×w(2)=(0.3964,0.3062,0.2973)T。
根据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公式,计算得出CR=0.0143,可见CR<0.1,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5 结果分析及建议
5.1 结果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准则层9个指标对目标层的特征向量 w(2)=(0.0881,0.1652,0.1652,0.0639,0.1416,0.1398,0.0745,0.0507,0.1110)T,可见,各指标的权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指标2、指标3>指标5>指标6>指标9>指标1>指标7>指标4>指标8。
选取的三个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C1,C2,C3,根据指标进行教学评价,根据计算结果w(1)=(0.3964,0.3062,0.2973)T,可见,C1优于C2,C2优于C3。
5.2 建议
5.2.1 价值引领,立德树人
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重技术、轻育人问题,因而,教师应挖掘计算机课程中的育人功能,从学生特征、学科特点、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前沿动态、热点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挖掘育人元素,结合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2.2 交流互动,深度学习
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缺少合作交流、深度学习的能力,教师思想上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行动上提供综合型的项目或任务,渗透思政教育理念和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支持学生深入学习、交流合作。
5.2.3 丰富资源,拓展学习
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浅尝辄止,停留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任务,缺乏精益求精和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质疑、钻研的拼搏精神。
5.2.4 参观实践,全面学习
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敬老院、红色革命基地、图书馆、博物馆、交通执勤、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应用所学服务社会,如利用word制作宣传海报;通过网络资源查询喜欢的奥运项目和奥运冠军的资料,了解项目的规则,学习奥运冠军不怕苦和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
6 结语
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关系到计算机课程教学开展的方向,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造的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和计算得出的权重,给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了风向标。通过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效果,提出了参考建议,对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