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以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为例

2021-12-21万虹麟张丽军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覆盖度沧州大运河

张 薇,万虹麟,陈 晨,张丽军

(1.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系,河北省沧州市黄河西路49号 061001;2.沧州市遥感与智慧水利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沧州市黄河西路49号 061001)

近年来,我国进入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建筑用地的扩张,城市植被受到一定的破坏,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定期对城市植被覆盖度进行评估,对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植被(包含枝、叶、茎)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2]。较好的植被覆盖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是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3-4]。遥感技术以其周期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在计算FVC值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王君[5]等人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西安市1995-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西安市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得出西安市植被覆盖度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全市生态环境明显转好;李微等人[6]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大连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借助GIS分析功能,将大连市植被覆盖度分为5个级别,获得2000-2016年的大连市植被覆盖度分布图;王志超[7]等利用Landsat 5/8遥感影像,评估了成都市锦江区2002-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FVC)变化情况。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河北段大运河上接京津、下接鲁豫,总长530km,融合京津、燕赵、齐鲁、中原等多元文化,是中国大运河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而其中沧州段是最长、流经县市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开展,运河周边植被覆盖变化剧烈,因此本文选择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对其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评估和变化监测,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沧州境内的大运河南起吴桥县第六屯,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州市区、沧县、青县,由青县李又屯村流入天津,全长253km。按《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将规划范围划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其中运河两岸2km为核心区范围[8]。这里选取运河两岸4km范围为研究区域,地理坐标为37°31′45″-38°44′4″N,116°16′02″-116°56′22″E,全境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气温的季节分布及气温的昼夜差别较为明显。春、冬两季干燥多风,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581mm,无霜期181d。

图1 研究区域Fig.1 Study area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研究选用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TIRS影像作为数据源,下载平台为中科院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研究数据获取日期分别为2020年5月8日(OLI/TIRS)、2010年6月14日(TM),两期影像日期较为接近,这样能尽量减少因植被生长状态不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影像质量较好,云量均小于1%,下载的影像已经进行了简单的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在研究数据预处理方面,借助ENVI 5.3数据处理平台依次进行了辐射定标、FLAASH大气校正、配准、裁剪等工作,辐射定标结果见图3、图4,大气校正结果见图5,图6。(注:由于两期数据获取的传感器平台不一样,单幅影像对应的地面位置不完全一样,研究区范围属于南北方向分布的带状区域,又加之研究区紧邻渤海,所以可能会导致看起来图2、图3两幅图好像不是一个地区的错觉)。

图2 辐射定标结果Fig.2 Radiation calibration

图3 大气校正结果Fig.3 Atmospheric correction

图4 2010 NDVI结果Fig.4 NDVI result of 2010

图5 2020 NDVI结果Fig.5 NDVI result of 2020

2.2 归一化植被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INDV)利用植物叶片对红光吸收较强,对红外光有强烈反射的原理,利用红光和红外光两个波段的运算提取植被信息,计算公式[9-10]为:

(1)

式(1)中,ρred和ρnir分别代表TM影像和OLI/TIRS影像的红色和近红外波段。

2.3 植被覆盖度构建

植被覆盖度(FVC,CFV)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综合量化指标,可通过衡量地面植被覆盖质量来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动态变化。像元二分模型法可操作性强,计算简便,被较多用于计算反演区域CFV,计算公式[11,12]为:

(2)

式(2)中,S为像元的植被指数;Ssoil为纯裸土像元值;Sveg为纯植被像元值。

由于缺乏实测数据,该研究根据NDVI统计直方图截取置信区间,选用NDVI值的5%~95%为置信区间,并取在5%和95%阈值处的NDVI值分别作为对应的Ssoil和Sveg。

3 结果及分析

3.1 研究区归一化指数(NDVI)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

由图4和图5可知,研究区NDVI指数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地区,最低区域分布在沧州城区附近,城市扩张建设是导致中心城区附近NDVI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3.2 研究区植被覆盖指数(FVC)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

3.2.1 两期植被覆盖度分布情况

本文研究结果取NDVI指数置信度区间为5%和95%,得到NDVImin和NDVImax参数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NDVI指数置信度区间为5%和95%参数Tab.1 The parameters of NDVI confidence interval on 5% and 95%

根据上表可得到2期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统计图,为了更加直观地反应植被覆盖情况,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统计。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级阈值标准,参考以往城市植被覆盖度研究[13-15],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将FVC按表2划分成5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裸地、低覆盖、低中覆盖、中覆盖和高覆盖,得到植被覆盖度分级图,见图6和图7。

表2 植被覆盖度等级划分表

图6 2010 FVC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2010 FVC

图7 2020 FVC分布Fig.7 Distribution of 2020 FVC

由图6和图7可知,2010-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201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北部和中部地区下降明显,由2010年裸地、低覆盖区域零星分布变为裸地、低覆盖地区成片分布。中部中心城区附近由于城市扩张,建筑用地增加所致,植被覆盖度下降显著;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略有增加。

3.2.2 两期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

为了定量分析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利用ArcGIS10.2对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做重分类,并利用字段计算器,根据像元个数及单个像元面积,对植被覆盖度进行面积统计,见表3。

表3 植被覆盖度面积统计表

由表3分析可知,2010年研究区FVC以高覆盖区域为主,占26.88%,其次为低中覆盖和中覆盖区域占24.94%和22.89%,低覆盖区域占17.05%,裸地占比相对较少为8.23%;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发生了变化,整体来看裸地和低覆盖区域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0.27%和13.85%,高覆盖区域占29.4%,相较2010年积略有增加,低中覆盖和中覆盖区域面积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12.04%和14.59%。2010-2020年间研究区FVC呈现为裸地、低覆盖区域面积显著增加,高覆盖区域面积略有增加,中低覆盖、高覆盖区域面积显著减少,FVC均值由2010年的0.466下降至2020年的0.411,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近些年沧州城市发展,导致建筑用地增加所致。

根据2010年和2020年两期的植被覆盖度分布图,通过叠加分析得出10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分布图,见图8。

图8 FVC变化情况Fig.8 FVC change

通过图8分析可得,10年间沧州市中心城区、沧县、泊头县城区、东光县城区、吴桥县城区、青县县城区植被覆盖度减少,东光和吴桥、青县的村镇地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整体来看,10年间运河文化带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以沧州市中心外围沧县地区最为明显。

为了定量分析各区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本文利用ArcGIS10.2对各区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做了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FVC变化面积统计表Tab.4 Statistics of FVC change area km2

由表4进一步说明了,沧县、沧州市区、南皮、泊头和青县五个县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除青县外,其他四县下降面积占到整个区域的50%以上,东光和吴桥两县FVC增长占比大于下降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

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转移变化情况,本文利ENVI5.3对两期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了变化监测,并生成了转移矩阵,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 FVC变化转移矩阵Tab.5 FVC change transition matrix %

表6 FVC变化转移矩阵Tab.6 FVC change transition matrix m2

从表5中可以看出,整体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大,其中低中覆盖和中覆盖地区面积变化最大,分别变化了85.42%和89.60%,裸地、低覆盖、高覆盖地区分别有47.96%、47.82%、42.43%;裸地有32.64%转为了低覆盖区域,低覆盖区域有31.99%转为了裸地、11.83%转为了低中覆盖区域,低中覆盖区域有25.77%转为了高覆盖区域、35.73%转为了低覆盖区域,中覆盖区域有37.39%转为了高覆盖区域、27.46%转为低覆盖区域,高覆盖区域有21.77%转为低覆盖区域、11.65%转为低中覆盖区域。

由表6分析得出,2010-2020年间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裸地、低覆盖区域面积增加,分别增加了139.6926km2和187.9920km2,主要是由低中覆盖和中覆盖地区转化而来;2020年低中覆盖和中覆盖地区面积减少了163.9314km2和197.9217km2,高覆盖地区面积略有增加,增加了34.1631km2。

4 结论

本文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根据植被的光谱特征,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监测了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2010-202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定量分析了区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201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均值由2010年的0.466下降至2020年的0.411,其中中、北部地区下降明显。

2010-2020年间有28.28%的地区植被覆盖度保持不变,48.24%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减少,23.48%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其中减少部分主要集中在沧州市中心城区、泊头县城区、沧县城区、南皮县城区、青县县城区。

通过分析10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说明近10年沧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用地面积不断扩张,整体植被覆盖度下降;高覆盖地区面积略有增加,说明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建议在以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泊头、沧县、南皮段,要注重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本文用的是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的免费数据,由于平台限制,很难获得同期数据,另外文章里用的是归一化植被指数法,植被覆盖度取的是归一化后相对值,因此影像时间上有些间隔对结果影响不大,以后类似的分析,在数据源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尽量选择同期影像。

猜你喜欢

覆盖度沧州大运河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大运河,行走山东
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沧州金丝小枣冬春时节的管理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