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分离鉴定与化学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2021-12-21霍治军艾海舰霍彦波王倩茹

中国马铃薯 2021年5期
关键词:噻唑毒力榆林市

贺 英,霍治军,艾海舰,王 梅,霍彦波,王倩茹

(1.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马铃薯早疫病俗称夏疫病、轮纹病或干斑病,是一种气传的多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主要危害植株叶片,也会感染茎秆和块茎[1]。马铃薯早疫病于1892年在美国的佛蒙特州首次发现,目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2]。榆林市为中国马铃薯四大产区之一,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全市可达16.92万hm2[3]。由于氮肥施用量增加和种苗材料品质弱等的影响,榆林市早疫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与严重,逐渐成为马铃薯产量的限制因素,是仅次于晚疫病的第二大真菌病害。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生产上控制马铃薯早疫病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4-7]。但是,生产中长期大量使用固定几种农药,使得病原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变差,同时过度使用农药,引起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也亟需解决[8]。植物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是病害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病害有效防控的基础[9]。然而,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引起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的链格孢菌的具体种类。因此,明确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筛选高效低毒防治药剂,是马铃薯生产和保护环境的迫切需求。鉴于此,本研究鉴定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初步确定病原菌株敏感药剂,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治筛选低毒高效药剂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可为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和药剂

1.1.1 供试材料

对榆林市马铃薯种植主产区进行早疫病的病叶采集,大田采集后置于冰盒密封标记,4℃保存备用。

1.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名称、剂型、生产厂家及稀释倍数见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种类的鉴定

采用常规组织培养法分离病原菌株,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28℃培养7 d。将分离纯化所得不同真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到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进行形态观察鉴定。4℃保存菌种备用,将保存的菌种送至奥维森测序公司进行分子鉴定。

1.2.2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应用含毒介质法配置PDA 培养基。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将各供试药剂按表1 中的稀释倍数进行稀释,并且各取6 mL 加入60 mL 的培养基中摇匀后进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台上将各含药培养基分装入灭菌后的培养皿中,每个供试药剂有5 个不同稀释处理,以无菌水作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 次。

表1 供试药剂Table 1 Fungicides used in experiment

1.2.3 抑菌活性的测定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打孔器在纯化的平板菌种菌落边缘处打直径为0.8 cm 的菌饼,移至含药培养基中,放入25℃培养箱中培养8 d,5 d 后使用游标卡尺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抑菌率(%)=(对照组菌落直径-试验组菌落直径)/对照组菌落直径×100。

1.3 数据处理

用MEGA 7 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构 建 系 统 发 育 树 ,Bootstrap 设置为1 000;试验数据用Excel 2019 进行整理分析,用IBM SPSS Statistic 23.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计算EC50和EC95的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2.1.1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马铃薯早疫病叶片病斑为褐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近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清晰的同心轮纹,病斑上可产生少许黑色霉状物(图1a、图1b)。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将分离纯化所得不同真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到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记作真菌-1,PDA 培养病原菌真菌-1 菌落呈暗黑色(图1c、图1d)。显微观察,成熟菌丝呈暗褐色,菌丝有隔膜和分枝(图1e)。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通常为单生,很少有两个成串,倒棍棒形,黄褐色,2~8 个横隔膜,0~4 个纵隔膜,隔膜处有缢缩,大小43~90 μm × 10~15 μm。喙细长,与孢体等长或略短,淡色,有2~7 个横隔膜,孢身至喙逐渐变细(图1e、图1f)。根据中国真菌志及其相关文献查询,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图1 马铃薯早疫病症状及病原菌落、分生孢子Figure 1 Symptoms, colonies and conidial morphology of potato early blight

2.1.2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

以分离纯化的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样本(真菌-1)的基因组DNA 为模板,选择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 进行PCR 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得到该病原菌株的rDNA-ITS 序列,经NCBI 数据库比对(BLAST)分析发现,真菌-1 的 rDNA-ITS 序列与NCBI 库中的多种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高度同源。基于比对结果,选择相似种真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图2),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真菌-1 在系统发育树中与A.alternata(登录号:KX987252.1)聚为一枝,结合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图1),因此推测真菌-1 为 A.alternata。

图2 真菌-1 与相似种的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树(Phytophthora infestans 为外群)Figure 2 Phylogenetic tree of fungi-1 rDNA-ITS compared to similar species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s outgroup)

2.2 9 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 的室内毒力测定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 种杀菌剂对A.alternata 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 中可知,供试杀菌剂对该病原的抑菌活性按照毒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噁酮·氟噻唑(SC)>异菌·氟啶胺(SC)>苯甲·百菌清(SC)>烯酰·吡唑酯(WG)>氟菌·霜霉威(SC)>72%霜脲·锰锌(WP)>69%烯酰·锰锌(WP)>75%代森锰锌(WG)>70%丙森锌(WP);噁酮·氟噻唑(SC)、异菌·氟啶胺(SC)、苯甲·百菌清(SC)、烯酰·吡唑酯(WG)和氟菌·霜霉威(SC)的EC50值 分 别 为 3.601, 7.493, 21.113, 27.555 和51.874 μg/mL,EC50值在 3~52 μg/mL,EC95值分别为 124.987,489.168,1 338.277,3 011.257 和2 325.134 μg/mL,这表明以上5 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可供进一步田间试验使用,其中噁酮·氟噻唑、异菌·氟啶胺、烯酰·吡唑酯和氟菌·霜霉威随着有效成分浓度的增加,各药剂浓度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可见在生产中可提高这些药剂浓度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苯甲·百菌清随着有效成分浓度的增加,药剂浓度对抑菌率影响不显著,可见在生产中提高药剂浓度不能大幅度提升防治效果;75%代森锰锌和70%丙森锌的EC50值分别为 1 525.580 和 3 969.600 μg/mL,EC50值在1 500~ 4 000 μg/mL,可见 A. alternata 已对这 2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在田间不可单独使用。

表2 9 种化学试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Table 2 Toxicity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ungicides to A. alternata

3 讨 论

国际上已报道的能引起马铃薯早疫病的链格孢菌有8 种,中国已报道的病原菌只有茄链格孢(A. solani)和链格孢(A. alternata)两种[2],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所得菌种,首次明确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alternata)。

本试验通过室内药敏试验筛选了5 种效果较好的药剂,分别是噁酮·氟噻唑(SC)、异菌·氟啶胺(SC)、苯甲·百菌清(SC)、烯酰·吡唑酯(WG)和氟菌·霜霉威(SC),可供进一步田间试验使用。在当地马铃薯早疫病防治上并未见使用噁酮·氟噻唑(SC)和异菌·氟啶胺(SC)。噁酮·氟噻唑(SC)通过对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抑制达到抑菌效果,对卵菌纲病原菌具有独特的作用位点,具有内吸向顶传导、保护新生组织的特点,同时可以快速被蜡质层吸收,具有优秀的耐雨水冲刷作用,对病原菌具有预防、治疗和抑制产孢作用,其具有治疗高效、速效、持效、用量低、药效稳定的特点[10]。本试验中,噁酮·氟噻唑(SC)的EC50值为3.601 μg/mL,EC95值为124.987 μg/mL,对A. alternata 室内毒力测定在9 种药剂中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氟啶胺是目前唯一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在ATP 合成酶上有多个作用位点,由多基因控制,抗性风险极低,全球至今无抗性报道,杀菌速度与活性领先于同类化合物[11]。本试验中,测定异菌·氟啶胺(SC)对A. alternata 的毒力效果,EC50值为7.493 μg/mL,EC95值为 489.168 μg/mL,是毒力仅此于噁酮·氟噻唑(SC)的药剂。

本试验测定得出75%代森锰锌(WG)和70%丙森锌(WP)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的毒力较差。这可能是近几年来,榆林市普遍使用75%代森锰锌(WG)和70%丙森锌(WP)两种试剂对马铃薯早疫病进行化学防治,使马铃薯早疫病对75%代森锰锌(WG)和70%丙森锌(WP)产生了抗性,因此不建议在田间单独使用这两种农药。

室内毒力测定是田间防效试验的基础,各药剂的真实防效需在本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在田间防治使用时,建议结合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流行的关键时期设置多次喷药,发病中心重点施药等方法,以便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治亦可混合其他药剂使用,克服和延缓早疫病对农药的抗药性,从而保证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噻唑毒力榆林市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的研究进展
2019—2020年河北部分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关于唑类骨架构建的进展研究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化学药剂防控厚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与应用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
三种药剂防控蔬菜根结线虫病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