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心里跟明镜似的
2021-12-21撰文晓锵
撰文_晓锵
某种“智慧”说:在人间,聪明难,糊涂更难。“聪明难”是真的,“糊涂更难”有时候也是真的。而之所以“糊涂更难”,是因为你心里其实跟明镜似的,那份“糊涂”,不过是装出来的,用淡漠或隐忍来压制,用大笑或癫狂去掩饰。
你的“心”可比“眼”重要太多,后者的“参数”,由前者设置与锁定。那些“眼”里所看到的人事物,都经过“心”的再次透视、过滤。看职业行业,看收入财富、看异性同性、看国内国外……攀比中总有妒忌,艳羡里又存有自卑,误解总是因为有一些执念或盲目在,而所有的失态,也都或多或少地“述说”着不甘。诸多“眼”里的问题,其实是“心”里的问题。心态崩了,心里瓦凉瓦凉的,“蚌埠住了”。
咱心里要跟明镜似的。良好又积极的心态会带来好的滤镜效果,“我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我是最棒的”,它更创造一种真诚的气质与生活,不需要自欺欺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多难得。而恶意的心态或者说已经变形的心态,只能带来“变形镜”,乃至“哈哈镜”。镜中人是谁?笑起来的又是谁?相信你一点都不想糊涂。
职业滤镜:空姐是不是服务员?
不同的职业,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曾经得到过相同的高光滤镜的加持,无论是工人、空姐、公务员还是程序员。你不得不承认,职业滤镜是必然存在的,而歧视或追捧,也如影随形。
空乘的确属于服务行业,他们的工作就是要为机上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在仪容姿态、服务态度、服务能力要求之外,他们训练最多、考核也最严的还是急救、撤离、危险品、安全法规、机型、应急设备、灭火这些既复杂又专业的项目。电影《中国机长》中,袁泉等扮演的空乘角色,忠实地反映了这份职业所需要的包括心理在内的强大素质。
而服务员身份本身也没有任何问题。你心里要跟明镜似的,职业无贵贱,更重要的是无自卑、有尊重。对待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行业,更重要的也永远是他或她的品质和根本,而不是使之“标签化”和“面具化”。
性别滤镜:女司机的“问题”是什么问题?
涉及女司机的交通事故似乎很多,而为了吸引眼球,“女司机”也一再地被一些媒体高挂在标题里。数据与事实的真面目,是占更大比例和更多数量的涉及男司机的事故,未被进行“性别示众”式的报道。在同性质的维度上,歌手毛不易常常被提及他曾经是一名男护士,而幼儿园老师如果是个小伙子,也一定被冠名为“男老师”。甚至奥运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在直播采访中也不得不回答“你要如何做回女孩子?”……总有一些人面对这些与性别有关的现象,轻忽地说出是不是“个别人”过于敏感?殊不知他所说的“个别人”和他一样,都是人,而他本人,也可能在别的某个时候、某个场合,成为被区别对待的“个别人”。
你心里要跟明镜似的,“性别平等”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尤其当山区的女童在失学、怀孕的女同事面临失业,轻忽地回嘴说“家里不都是媳妇管钱了?”,只能说,“抖机灵”抖得不是地方。
文化滤镜:中国人你到底会不会功夫?
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会功夫?功夫熊猫露出魅惑的一笑。法国人都很浪漫?印度人一定在恒河边?对异域文化的不了解或者浅尝辄止带来的刻板印象,被畅谈并乐此不疲地视为真理。国外的人看中国,也常常是这样。早年率先走出去的中国电影有不断地去迎合某些文化滤镜的过程,最后只能是越来越偏色,自己人都开始觉得太单一。
文化滤镜是对着别人的,也是对着自己的。孔乙己连看自己都有“滤镜”,说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嘛?有一点他是对的,知识建构起文化的基础,有足够的知识,才能突破文化滤镜或者偏见愚昧所造成的局限。你心里要跟明镜似的,不能一叶障目,也不必因噎废食,让文化成为你更了解世界也更了解自己的窗口,而不是滋生自大或自卑的菌床。
灰黑滤镜:西方媒体的“有色眼镜”还要戴多久?
西方视角下对中国的报道,有被网友们敏锐地发现并嗤之以鼻的所谓“阴间滤镜”。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最近在记者会上答有关“外媒记者如何报道中国”的问题时也说,希望外国媒体记者将焦距对准中国时,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真金不怕滤镜,真实的中国也不惧诋毁。高高在上的姿态背后,只能说是心态出了问题。
咱心里跟明镜似的,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硬道理,“有色眼镜”无法定义真实,更无法改变真实,只会让自己的鼻梁受累,心态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