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度现实到未来诗学
——读《野未来》
2021-12-21撰文陈培浩编辑方凤燕
撰文_陈培浩 编辑_方凤燕
或许未来并不会如想象中荒诞,因为在飞速变化的大大宇宙中,渺小的人类仍努力握紧灵魂。
“如果作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解世界的崭新的‘取景器’,只是在故事的机巧方面下心思,那么就算做到极致,也只会成为影视娱乐产业的底端。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岂能安于这样的悲惨状况?作家这个古老的职业,应该为人类的文明转型提供一种真正宽阔与复杂的视野。”
在《野未来》后记里,作者王威廉如是说。作为80 后作家的重要代表,他的写作存在着多个面相,包括荒诞叙事、灵魂叙事、历史叙事等等,近年他创作的人文科幻系列小说,与一般科幻小说不同,虽包含科幻元素,或置于未来时空展开,但实质始终在于对现实的反观和对生命可能性和应然性的追问。
换句话说,他一直执着于面向变动不居的此在和未来,探索小说叙事新的诗学可能性。这里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深度现实,二是未来诗学。在某种封闭的现代主义观念中,现实常是被排斥的,但王威廉并非如此。他曾这样说过:“我从来不会反感‘现实主义’这个说法,尽管我的写作常常被认为是有点儿‘现实主义’的,但很显然,‘现实’比‘现代’的覆盖面更广、内涵更深厚。”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作家如果真正具有现实情怀,就会知道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现实等着艺术去领取。艺术必曲折求变,才能有效提取世界内部的真实。这是王威廉的现代书写作为深度现实主义的由来。不妨说,在《野未来》的科幻叙事中,未来想象与深度现实依然是一体两面。
在我看来,我们还有必要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来看科幻小说,这个视野或许应该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开始。我们知道,在后现代的知识背景中,人文主义是被反思甚至解构的。人文主义最核心的价值,便是确认了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地位,其中虽然也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需要反省,但近六百年来,人类难道不正是受惠于人文主义对人的庇护,而有了今天的世界吗?
人文主义话语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是对于人精神上的独特性、不可取代性的信仰,因此人文主义相信:人不同于动物,也不应成为机器的造物;如若人的思想可被机器取代,那便是人的严重异化。这可能是今天人文主义话语,在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面前显得保守的原因。人类的未来会往何处去,我们并不知道。但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就在于,它要把这个问题提出,并尖锐化。
《野未来》这部小说集有两个着眼点,一个是反观现实,一个是指向未来。像《城市海蜇》篇,科幻性并不突出,但它以“城市海蜇”这个介于透明塑料和生命体之间的意象,切入并隐喻了剧变中的当代社会的病灶。《野未来》《后生命》等篇则以未来时空为叙事平台,不屈不挠地为人类灵魂索求一个未来世界的位置。
事实上,人的危机或人话语的危机并非始于今日。文艺复兴是人类从匍匐于神脚下的中世纪挣脱出来,为人类主体性赢得合法性的第一个历史阶段,此后时代,人类一直在与外部的异化力量作战。
在浪漫主义时代,诗人们已经敏感地感受到大机器生产的威胁,但浪漫主义迸发出更加高昂的内在激情,这种高温的激情虽为当代人所陌生,但无疑是对人话语的确信和捍卫。
现代主义时代是第一个真正的人学话语的危机时代。在20世纪被二次世界大战折磨得奄奄一息之际,人的理性不能不备受质疑,遂生挥之不去的荒诞感。现代主义因此生出了两种面相,其一是揭示荒诞,另一是超越荒诞。前者揭示了世界的剧变和人话语的危机;后者则在危机中追求人再次得以确认的可能。
值得留意的是,今天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文话语其实面临着一次新的、更大的挑战。因为挑战人的不是战争等明显恐怖的对象,而是披上了人类救星外衣的科技。在祛魅和逐神的时代,科技被放在了神的位置,技术神学化的实质是人类的聪明才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使自身再度匍匐甚至囚禁的神。
今天,科技产品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科技让世界更便捷,让人更舒适,这当然是事情重要的一面;但技术不仅因此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更在悄然地改写我们对人的定义。今天,人为了舒适而越来越趋近于机器,而机器则因为智能而越来越趋近于人类,这种趋同必将逼近科技和伦理的临界点。
如果诚实一点,我们会承认,今天科幻小说作为一个类型的大热,其背后是一种“忘在”意识形态的结果,一方面是将科技和未来维度释放的叙事可能性嫁接于消费性“悦读”中,另一方面则是一种无枝可栖之后逃往未来的叙事策略。
当此之际,人将何为?这就是王威廉这批人文科幻小说的追问,这种追问其实跟他在《非法入住》等现代主义的荒诞书写的追问一脉相传。作者不仅在追求一种小说的思想表达,也在追求着思想表达的诗学化。就像陈楸帆说的,“跳脱出传统科幻对于概念与秩序的迷恋,将人带入一种诗性满盈的空间。”
《野未来》作者_王威廉出版社_中信出版集团
一部科幻现实主义小说集,作者首次将自己擅长的物理学、哲学和人类学思考融入小说。11 个故事由近及远,从GPS 技术对生活和回忆的影响,屏幕对人与人真实联结的破坏,到记忆备份对记忆真实性的篡改,信息汪洋对情感和体验的损害,再到人类对黑洞对太空的探索,让人们思考科技、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书摘精彩
我能想象出一个装满了镜子的房间,但归根结底,我无法真正想象出一个装满了摄像头的房间。即便是做梦,也无法想象。镜子里说到底是倒影,是给自己看的,而摄像头呢?我们无法确定是谁在看,它就是目光,就是眼睛,就是观看本身。
时间消失了,或者说,宇宙的一切过去、现在与未来也都在意识之中。它们都是我,我都是它们,无法剥离。这个意识与宇宙同构,所以,这个意识不再如人类的小意识般有探索、理解和改变的欲望,这个意识成了宇宙本身。如果你们还愿意继续用“我”来指代这个意识,那么我就是宇宙。
我还是羡慕人类,尤其是人类为自己设置的理想都非常美妙,这些理想也被他们编进了我们的程序,因而如果有说我们不是人类的创造物,而是人类理想的创造物,我们也没法否认。我们也许还是人类的影子,但我们心甘情愿,人类理想的影子,并没有什么不好。
本书以军机处为中心,解密清朝权力运作,透视王朝兴亡秘史。全书生动讲述了重要军机人物在清朝近两百年历史中的荣辱与沉浮,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军机处作为权力中枢,在大清帝国重大历史时刻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部完整的帝国权力中枢兴亡史。
《最后来的是乌鸦》作者_[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出版社_译林出版社
卡尔维诺无疑是极具天赋的意大利叙事文学家之一。他的《最后来的是乌鸦》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乞丐与英雄,小偷与警察,男孩与士兵……动荡世界里,卡尔维诺站在那柔软明亮的地方,三十个故事伴随他走上文学之路,澄清并界定他的诗性世界。
《搜神札记》作者_念远怀人出版社_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以15 个经典神话形象作为叙述起点,作者用博雅诙谐的笔调对神话符号进行追根溯源,从风神飞廉到《哈利·波特》里的鹰头马身有翼兽,从赤地千里的旱魃到人造怪物弗兰肯斯坦,从人身蛇尾的女娲到满头蛇发的美杜莎,复原“诸神宇宙”瑰丽之境。
悦读
《七条小巷——一座城市的美术馆》作者_傅拥军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知名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的策展项目“七条小巷”成果的首次书面呈现,也是一本展览艺术作品集。本书结合摄影作品和口述实录,讲述小巷人物的平凡故事,还原老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意在留下一份既有文献价值又有人文温度的小巷档案。
《浮生六记》作者_[清]沈复出版社_台海出版社
一部因美与真而流传百年的文学经典,闺房之乐、生活之趣、家庭矛盾、人生境遇……不同的人会从中读出不同的感情与人生况味。本书为“得到”APP听书栏目优质解读稿,原文+译文+注释+导读+音频,让每个人都可以无障碍欣赏“一种难以复制的优雅”。
《唐宋词小讲》作者_王兆鹏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首词,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词学专家王兆鹏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唐宋词的世界,还原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词人的风骨气节。20 余位唐宋词代表人物的人生经历,87 阕好词的赏析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成一部辉煌的唐宋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