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视角下生命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实践研究
2021-12-21薛峰
薛峰
摘 要:本文以高校书院为视角,充分调研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建设书院组织模式下的公寓生命教育第二课堂,开展生命教育融入公寓育人的实践研究。通过探索公寓生命育人生活环境的营造,学生“积极向上、持续发展”生命心态的培育,第二课堂生命教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书院导师及学生自治组织为引领的生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推进生命教育回归学生生活,增强公寓第二课堂生命育人的落地实效性,形成对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与延展,完善高校生命育人体系。
关键词:书院视角;生命教育;高校学生;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066-03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皆是建立在对生命的价值追求中,并借助教育的形式不断更迭升华 [1]。其中,高校书院作为现代重要的教育场所,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培养积极生命心态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有效结合书院组织模式和公寓生命教育第二课堂,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从高校书院的视角切入,在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做相关调研后,对高校学生书院育人实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策略总结,以期在推动我国高校学生书院育人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实现人格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 [2]。
一、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辨析
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学会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然生命以及理解生命个体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以更加良性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更加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职业规划以及恋爱择偶等事宜,最终获得心灵的充实和满足,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命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的前提,也是人文教育的最高追求。新课改政策下,高校生命教育要充分发挥人本思想,以人类终极关怀教育理念为导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生命教育模式。高校要不断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生命教育大纲要求,在理念认知、情感体验和实践应用等层面教会学生热爱和尊重生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3]。
二、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陆续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学实践,并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教育教学融入第二课堂还没有真正落实落地。此外,在拜金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在入学、择业以及恋爱方面的生命心智不完善,产生了行为失范的现象,对当代大学生形象建设和高校生命教育水平的长足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为此,本文基于我国现有生命教育相关研究,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以期对高校学生育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一)高校生命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大学生生命认知理念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发展水平不均,部分高校能够结合现有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将生命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建构出相对完善的生命教育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学生生命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等现象,导致在校学生对生命存在、生命常识等基本理论认知不足 [4]。
近年来,互联网上关于校园暴力、学生漠视残害动物生命的舆情事件频发,部分大学生群体缺乏基本的生命认知理念,不能成熟和理性地对待自然生命,暴露出部分高校生命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由于功利与拜金主义的存在,如果授课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和灌输正确的生命科学理论知识,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丧失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重视,无法建构基础的生命认知理论框架。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失衡,学生生命教育实践技能缺乏
高质量的高校生命教育模式需要注重学生生命教育理论、生命教育实践的双重兼顾,不仅要通过高校生命教育课程来逐步加强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科学理性的生命认知框架,还要注重对学生生命情怀的体验,实施系统化的生命教育实践培训。著名人文学家弗兰克尔曾指出,人类本身具备一种追求意义的原始动机,如果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生命情怀体验,最终将走上迷失自我和精神空洞的道路。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持续加快,许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迷茫和焦虑的情绪。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实际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实践技能,无法独立地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事情,缺乏规划意识和发散思维。现代高校生命教育过程中,授课老师如果仅仅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生命教育体验和实践技能的系统提升,将导致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科学生命价值观的养成 [5]。
(三)高校生命教育模式亟待更新,缺乏学科融合和场景教学
目前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对待生命的认知、生命情感以及行为倾向等方面,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学生处理日常社交关系、升学就业规划、恋爱观以及抗挫折等能力的不足。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系统化的生命教育学科体系,高校生命教育基本都是理论授课。
然而,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对复杂生命个体认知的重要知识,教育内容涵盖高校多个学科领域。为此,高校生命教育模式需要进行突破创新,将生命教育的知识和实践应用贯穿到科学、体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学科领域中,加强学科融合和场景教学,挖掘生命教育中显性和隐性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高校生命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理性的生命价值观。
三、书院视角下生命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实践的发展路径
(一)注重学生公寓育人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生命教育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中,生命教育容易受到课堂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局限,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一旦离开老师的监督就无法进行后续学习。而在书院视角下,高校教育团队将生命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串联,加强对高校学生公寓第二课堂的环境建设。一方面,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通过校徽、校训以及公告栏等具有学院象征意义的形式,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积极的生命心态。营造科学良性的育人环境后,学校还要注重对学生公寓后期育人实践的监督和运维,保障学生生命教育第二课堂的有序开展,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和学习,发挥专业教师在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生命教学理论和实践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基于书院空间优势,扎根生命教育主题,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借鉴,将积极生命观融入公寓文化建设,在大厅、走廊、楼梯文化等打造积极向上乐观的宿舍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持续发展”的生命心态。
(二)创新书院师生自治学习形式,积极开展生活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书院师生自治学习形式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高校生命教育要创新书院师生自治学习形式,利用校园教育网络资源积极开展书院生活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生命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书院师生自治学习形式要基于学生本位思想,以知识训练和校园活动为载体,聚焦对学生生命价值观、生命体验和生命实践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生命教育回归学生生活,增强公寓第二课堂生命育人的落地实效性。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此外,学校可以依托地方资源与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建立服务基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团队在规划生活教育实践活动时,要考虑生命教育培养目标、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公寓环境等多方因素,以此保障生活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对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与延展。
(三)完善学生生命教育评估体系,加强学生公寓学习主动性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生命教育的学习主动性,校方要发挥书院人力优势,以导师为核心,组建生命教育通识教育体系及评估体系,并独立规划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通过学生线上学习的交流和反馈,进一步掌握学生生命教育的现有学习水平,实现高校生命教学体系的反向优化。与此同时,高校要注重校园书院优势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建立完善的学生生命教育评估体系,结合学生公寓育人实践教学成果,按照权重比例对师生的活动参与、理论学习和实践水平进行考量,以此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导向在于帮助个体实现全面发展,基于书院视角下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实践生命教育,突破了传统生命教学的弊端因素,实现了学生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构建出教学第一课堂与日常公寓实践第二课堂的新型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教学环境的特有优势和资源,实现了高校生命育人体系的完善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激发生命中的价值提升与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 张海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实践探究——以中原工学院为例[J]. 大观,2017(09):141-142.
[2] 翁婧,高斌. 关于在高校学生公寓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J]. 大学教育,2014(13):111-112.
[3] 张晓,金雯雯. 三全育人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模式的探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8):161-163.
[4] 罗银春,朱莎莎. 营造优质公寓文化氛围 探寻“三生教育”路徑[J]. 高校后勤研究,2017(10):23-24.
[5] 顾颖. 重塑生死意义点亮生命之光——老年生命教育个案服务案例[J]. 中国社会工作,2019(17):38-39.
(荐稿人:王云,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