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2021-12-20刘学武周良玉王梅香
刘学武,周良玉,王梅香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341000)
重症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病毒、霉菌及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诱发,其中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损害为主[1]。重症支气管肺炎除累及呼吸系统外,还可累及循环、消化等系统。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呈上升趋势,致使临床治疗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难度增加,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不利于患儿预后及生长发育。有研究[2]表明,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密切相关。然而临床上该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重症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的临床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我国原卫生部确定的中国大城市儿童体格发育数据及筛查工具(STΑMP)结果分为正常组(n=30)、轻度营养不良组(n=30)、重度营养不良组(n=30)。正常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5岁,平均(3.04±0.79)岁。轻度营养不良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0.5~5岁,平均(2.75±1.03)岁。重度营养不良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5.5岁,平均(3.25±0.75)岁。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儿科学》[3]中重症支气管肺炎相关诊断标准者;均为入院3 d内转入监护室治疗患儿;区分细菌感染炎症指标之一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排除标准:原发病为上消化道梗阻,如食管闭锁患儿,无法经口或胃肠营养管喂养;存在重度呼吸循环衰竭、病情危重者;原发病为肝脏或肾脏疾病者。
1.3 方法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1.5 mL,将血液放置于血培养皿中,并轻轻颠倒混匀后送至检验科检查。重点观察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例数占比及对抗菌药物(青霉素、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的耐药性。
1.4 观察指标比较3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例数占比;比较3组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例数占比;分析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耐药性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重症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耐药性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比较3组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营养不良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均高于轻度营养不良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比较[n(%)]
2.2 3 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3组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营养不良组对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均高于轻度营养不良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n(%)]
2.3 重症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耐药性的相关性经Spearman分析,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布、耐药性(亚胺培南、青霉素、阿奇霉素)呈负相关(r<0,P<0.05),见表3。
表3 重症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耐药性的相关性
3 讨论
小儿因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其肺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易充血、免疫力低等特点,因此,易被致病菌侵袭,发生支气管肺炎症状。重症支气管炎患儿常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呕吐等症状;同时,该病症多因病毒、肺炎支原体、细菌感染等诱发而成,且因肺组织炎症使呼吸膜增厚及下呼吸道阻塞而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及生存质量[4-5]。临床上在治疗该病患者时多给予氧疗及抗感染治疗,然而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导致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严重干扰患儿的营养状况。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在环境中的应用分布范围较广且可长期存活,易增加危重患儿的感染及病死风险。而铜绿假单胞菌是呼吸道感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对免疫系统具有损伤性,进而降低重症患儿的抗病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其营养状况,加重营养不良程度[6]。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其中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理为其抑制药物对细胞壁的穿透力,降低药物达到作用靶点的浓度,进而致使其对致病菌的杀伤力减弱[7-8]。因此,临床上在治疗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时,应对患儿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指导临床治疗。此外,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确保其在肺组织中可维持较高的浓度并尽量避免单一用药,以降低致病菌对药物的耐药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营养不良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均高于轻度营养不良组、正常组(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对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均高于轻度营养不良组、正常组(P<0.05),且经Spearman分析,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耐药性呈负相关(P<0.05)。表明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耐药性呈负相关,即患儿机体内细菌分布越多,营养状况越差。
综上所述,重症患儿营养状况与感染性疾病病菌分布、耐药性呈负相关,因此,临床上在治疗重症患儿时,应明确其致病菌种类并做好药敏实验,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