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研究

2021-12-20雷继超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土力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胡 丹 李 芬 孙 亮 雷继超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3)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自此,课程思政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内学者掀起了课程思政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国内学者[2-7]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多维度、多学科视角的探析,当前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课程思政基本问题的识读、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模式研究、各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发研究和课程思政的改进研究等。目前课程思政研究在各方面都已取得了探索性成效,但由于学界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对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仍存在着不足。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师往往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地基及基础设计、施工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少有考虑育人育德。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缺乏相应的思想情怀与职业素养。土木类专业学生将主要从事基建项目的设计、施工、鉴定和监工等,需要具备安全责任意识、拒绝防蚀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有必要结合工科专业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与观念贯彻在每一堂课程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根据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目标、思政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等方面开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挖掘“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并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课程思政的全面改革,进而形成综合立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课程简介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是高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传统的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物地基性状、岩土体的工程特性等,了解基础沉降、堤坝渗流、边坡失稳、建筑物的水平滑移和倾覆等多种灾害的特点。土木类专业学生将主要从事地上、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水利水电工程、矿山油田、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建设,相关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而各类地质灾害与工程事故也屡见不鲜,目前工程建设正面临着社会发展需求与安全稳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课程建设在尊重课程的专业教学体系、保障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维护课程学科价值体系的前提下,还需要依附于专业知识,渗透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感,以塑造行业引领性青年人才队伍为目标,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从专业知识中发掘思政要素、案例和任务,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本文选取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部分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如表1所示。表1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思政要素与融入模式,知识目标为课堂教学要求达到的理论学习目标;思政目标为通过思政教育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融入模式为发掘的思政要素。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关键在于如何在专业课程对应的专业知识中发掘思政要素、案例和任务,将行业特色、学科优势、重大贡献、重大成果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1.“职业规范”引导。学生在对基建项目的设计、施工、鉴定和监工中都应当严格遵守质量的要求、建造的标准。发掘知识体系中自带的科学理性价值观,在专业教育中应当加强对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在思想上对安全意识给予高度重视,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

2.“工程案例”启智。联系生产生活,突出专业设置中无处不在的国计民生关联度,介绍令世人瞩目的超级工程,如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人物故事”感悟。彰显科学发展中时时闪耀的先辈楷模示范性,引导学生们学习专业领路人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生态文明建设。与土木类专业相关的工程建设中对于能源资源的使用是庞大的,每年的工程建设都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大公害。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节约环保的意识,比如在工程的设计中针对施工过程选择就地取材,学会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遵循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以及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这都需要在学校的教学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政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在工作中形成与自然平衡的关系。

三、课程思政全面改革措施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提升教学团队、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来进行。

(一)提升教学团队

通过团队思政、团队协作发挥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在教学和学术上对青年教师进行引领和示范,全面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主要措施有实行听课制度,加强内部和外部交流,培养思政教育技能,培养科研能力,提升教学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教育技能。

1.实行听课制度。教学团队负责人要追踪了解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交流与指导。

2.培养思政教育技能。教学团队成员要定期学习党中央各项会议精神和文件,坚持贯彻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担当起培育具有突出创新能力一流工科人才的重任。

3.交流与进修。教学团队成员要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会,及时改进教学改革措施,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二)教学资源建设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具有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学中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在线课程资源,结合思政元素将时代与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表1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单元的课程设计

1.教学过程中可将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结合教学目标发掘思政要素、案例和任务,并将课程中蕴含的大国情怀、核心价值观、工程伦理等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工程真实性、知识迁移性和多元启发性。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环节是做好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机,将实践融入思政教育能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中需合理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并紧跟行业发展和技术前沿,将工程实例和行业新技术等引入课程拓展资源库,更新实验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理解。

3.建设在线课程和网络互动平台。紧跟国家政策要求并依托学校平台,建设“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网络在线课程,将课程基本理论、工程实例和行业新技术等引入在线资源。开发教师与学生网络互动平台,通过线上(远程)和线下(本地)相结合,有效地拓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围绕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思政元素进一步探讨和评价,增强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的契合度,促使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分析教学效果,促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能更全面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并结合网络优势调整本课程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平时作业和考试之外,新增在线学习、分组答辩和在线测试等环节。以参与式、小组讨论的方式考核专业科学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内化。

四、总结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是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体制建设和长效性机制还不完善,行业引领性青年人才队伍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本文针对“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程思政目标、思政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融入模式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课程提供正确的导向;从提升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的全面改革,为形成综合立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在知识传授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典范,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土力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力学特性及机理分析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