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与“三个课堂”首届高峰论坛举行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2021-12-19吴杰唐李佩
吴杰 唐李佩
“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与“三个课堂”的推进策略和深化路径有哪些?怎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如何为陕西教育发展改革服务……9月29日上午,“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与“三个课堂”首届高峰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举行。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省教育督导学会会长席建中,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李贵安,陕西省政府教育副总督学、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白燕,陕西教育报刊社总编辑郭鹏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小学校长、大学教授、教科研专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及媒体记者等6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研讨环节,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李贵安作为主持人梳理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关于教育领域的十几个重要文件;介绍了陕西省课堂革命的开展情况;追问“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如何推进、推广,并保持在全国范围的引领性;引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其發言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共有19名代表发言,商讨教育改革大事,共解教育“急难愁盼”。
中小学校长代表立足“课堂革命”,分享了他们取得显著成效的教育教学经验。
渭南市大荔县高中教育集团原总校长孙铁龙梳理了新课堂的发展史:1.0版新课堂的标志是有了“讲学稿”,老师依然强调“导”,但开始关注学生自学、设计自学工具。2.0版新课堂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从机制上强调“学”,教师开始关注“自我反思”。3.0版新课堂打造新课时、设计新课堂,课堂改革建构更成熟,操作理论更严谨、科学,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4.0版新课堂从“课时”设计转向“课程设计”,让“自主、合作、探究”从“可视、形式、浅层”走向“内在、真实、深度”。5.0版新课堂提出清晰的“学科素养”;突破传统课时,强调学科整体架构;以“任务驱动”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成为重要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走向生活,“解题”由“能力立意”转向创设或模拟生活情境解决问题的“素养立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成为各种学习的共同走向。
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校长杨勇分享了该校“第一课堂”线上线下混融共生的情况,构建了自主发展的思维课堂、创新以学生为本的“微课堂”;“第二课堂”激发学生释放潜能,构建“小蝴蝶”校本课程体系、多元发展走班课程,导师关怀全员育人,创设红色场馆育人;“第三课堂”协同推进立体育人,按照班级、年级、学校等层次创新“第三课堂”,通过学校、社区、社会的实践提升育人实效。通过未来智造空间、虚拟物联、全景体验式教学等科技赋能教育,促进方式改革,用数据记录学生成长,以评价促发展,立足“三个课堂”形成变革的学习样态,重建教育生态的格局。
陕西省教育督导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西安中学副校长薛党鹏介绍了该校“三个课堂”的实践:坚守“第一课堂”,“规定动作”不走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丰富“第二课堂”,“自选动作”有特色,引领学生个性发展;挖掘“第三课堂”,“创新动作”要出彩,引领学生创新实践。
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李涛以“课堂教学研究”“因材施教”“学段教学研究”三个维度深化了“三个课堂”的实践路径。
西安市东城一小党总支书记吴金华从理念构建、基本模式、表现方式、实施策略、课堂特点及效果呈现等方面,阐述了该校如何细化并推进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灵动课堂”。
教科研专家围绕“课堂革命”与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与课堂改革深度融合、“三个课堂”与立德树人、“三个课堂”推进策略等议题开展交流。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衣新发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如果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合并同类项,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思维的核心是什么?是概括性、创新性的思维。但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唯一标准,显然不妥,教育质量有很多方式可以评价,如创新素质可以精确测量、精准评价。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在2021年增加了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在2021年9月修订,9个学科纳入监测领域,义务教育已经有了科学的评价框架体系。陕西省教育厅与陕西师范大学在2021年6月签订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合作协议,提出要把“质量检测—质量反馈—育人反思—校本研修—质量提升”形成一个闭环。监测工具目前在研制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可见的未来是可实现的。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院长李铁绳介绍了该学院新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他们申请了教育部启动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他关注人工智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下一步深入研究如何把人工智能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在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下,如何在同一个课程、同一堂课里,让处于不同思维水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自主选择人工智能提供的层级资源,达到有效教学、形成高阶思维,是他们的努力方向。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宋永成梳理了“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的内涵、实践、效果及方向。他认为,“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与世界课堂改革潮流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完全契合,打造“三个课堂”是具体实践,这一发展路径紧紧抓住了课堂这个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展示了她的团队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西安探索”,即“157”评价体系。“1”是破唯分论,“5”是立“五育”观,“7”是构七环节:指标研制、工具研发、测试诊断、报告反馈、应用指导、课堂变革、教育改革。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及新闻媒体代表就如何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如何为陕西教育发展改革服务等议题展开研讨。
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陕西省教育督导学会会长席建中指出,教育工作者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扎实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上,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新闻媒体及社会各方面要形成合力,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辅导评估等工作要四位一体来推动,实现教育教学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少数发展向全员发展转变、低级发展向高级发展转变、后置发展向过程发展转变。
陕西教育报刊社总编辑郭鹏表示,作为委厅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主平台,陕西教育报刊社出版的《教师报》《陕西教育》杂志及各新媒体平台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委厅的重点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开辟专栏,刊发了多篇权威文章,为在全省开展“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提供了很好的舆论氛围和理论诠释;报道了一批全省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这一行动的实践、探索,为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作出努力。
陕西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吕志军认为,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在新阶段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陕西教育迫切需要规划如何发挥地域教育资源优势,巩固教育大省,建设教育强省。要打赢这场“硬仗”,唯有改革。那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做法必须要抛弃;那些历经检验、符合常识与逻辑、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方法不容乱改;那些为适应时代要求、吻合现代主义、着眼国家需要和民族未来的思考与实践,必须要加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厘清和处理好道和术、本和末、内和外、先和后、缓与急、深与浅的关系。
陕西教育报刊社理论研究室主任范希望围绕发言主题提炼出关于“三个课堂”建设应当把握的“一二三四”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一是“一个方针”,无论是“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还是“三个课堂”,都要遵循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二是“两个规律”,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三是“三个本”——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四是“打造和建构四个世界”,即把学生的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打通,同时建构兴趣世界和意义世界。他认为,如果不紧紧围绕这四点搞“课改”,就偏离了方向、失去了遵循。
据悉,本次活动由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陕西教育报刊社、陕西省教育督导学会联合举办,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承办,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