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2021-12-19刘馨成利新徐莎
刘馨 成利新 徐莎
随着社会经済的迅速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元.由此引发的幼儿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安全事故是成胁幼儿生命与安全的第杀手,是导致幼儿死亡和残障的重要原因。
幼儿安全向题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将幼儿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作为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同时,《纲要》健康领域目标与内容要求中也进一步提出,幼儿应“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应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明确幼儿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表明安全教育应指向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教育部发布的面向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保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提出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这也是家庭安全教育的总目标。指南)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他人交往的安全、对环境中危险物或事情的认识、活动与运动中的安全、交通安全,以及从求助、防灾等角度,指出各年龄段幼儿在安全和自护方面的典型表现。这既是对我国幼儿安全发展的合理期望,也为家庭更好地促进幼儿安全健康成长指明方向。虽然大部分家长都重视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但是家庭中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在刘玲(《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2019年)》中显示,30%的家庭没有装防护栏,大大增加了幼儿坠楼的风险率。50%的家庭住宅周边有公路,并且公路上车辆来往频繁。34%的家庭住宅周边有河流,易发生幼儿因嬉戏打闹而溺水身亡的悲剧。在家庭中发生的意外事故,主要集中在3~5岁幼儿,首先是烫伤、烧伤(50%),其次是被尖物刺伤(32%)。因此,加强家长安全意识,促使其对生活中的安全隱患保持敏感和清晰的认识,并防患于未然依然十分重要。
造成幼儿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愿望,但他们缺乏对危险情景、危险行为结果辨别和判断的能力,躲避危险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弱,因此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如:在空间方位知觉发展迅速的阶段,孩子喜欢到处钻爬,可能在成人不注意时爬到窗边;有的孩子在使用工具时说笑打闹,可能导致扎伤、戳伤。因此,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成为家庭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家长应在日常养育中防微杜渐,保证幼儿生活设施以及环境的安全。
家庭环境中
可能导致扎伤和戳伤的物品,如剪刀、刀具、针、笔尖、钉、树枝、筷子、玩具和家具等物品的棱角。
可能导致触电的物品,如电器、插座和老旧漏电的电线。可能导致中毒的物品,如药品、煤气、干燥剂、有毒花草或食物。
可能导致着火、烧烫伤的物品,如火柴、打火机、煤气灶、烟花爆竹等。
户外活动中
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车辆,如停车场忽然启动的车辆、车速过快的电动车和自行车、后视镜无法看到孩子的大货车等。
可能导致咬伤、蜇伤的动物,如被猫、狗咬伤,或被蜜蜂毛毛虫、蜈蚣、蝎子、黄蜂等蜇伤。
可能导致砸伤的高空坠物,如破碎的窗户玻璃、花盆、广告牌,尤其在大风天应远离。
可能导致溺水的危险,如在海边、河边游戏,游泳馆游泳。
成人缺乏适宜的保护
导致幼儿安全事故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往往是第一位的。主要有3种情况:
是成人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幼儿安全知识与对危险的预见性。例如,成人在应该照料幼儿时,做了“低头族”盯着手机,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状态。再如,成人允许幼儿在井盖、车身后游戏等。
二是成人过度保护。很多家庭多人照顾一个孩子,难免造成包办代替和对孩子行为的过度限制,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发展和锻炼,遇事缩手缩脚,缺乏应有的自信和判断能力。
三是他人导致的危险。如陌生人导致的伤害或走失。
家庭安全教育现状
对孩子安全教育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伤害,大多数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在曹苗艳以河北省保定市3所幼儿园为例进行的3-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现状研究(2016年)中显示,98.7%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并有70.9%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很有意义。样本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越早越好。该研究也发现有的爸爸在孩子安全教育中呈现“缺席”状态。
对于家长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的研究
在荆于丽关于《城乡3-6岁幼儿家长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2020年)》中显示,域乡家长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家长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较好,47.6%的城市家长了解幼儿安全教育;农村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了解程度较低,如25.8%的农村家长完全不了解幼儿安全教育,20.0%的农村家长不了解常见安全标志。反映出农村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以及对幼儿教育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曹苗艳研究(2016年)中显示,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涵盖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防触电教育(81.9%)、防拐骗教育(76.1%)、交通安全教育(75.5%)、防烫伤教育(72.3%)、防火安全教育(70.3%)、防摔伤教育(68.4%)以及食品安全教育(63.9%)和玩具(57.4%)玩伴(50.3%)相关的安全教育。其中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交通安全、防拐骗、防触电、防烫伤教育等内容家长尤为关注。
家庭安全教育内容与指导
转变观念,提高责任意识
“教育”大于“保护”。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加强保护就能使孩子免受伤害,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期望将所有危险因素提前扼杀。学龄前的孩子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加以预测,成人提前消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安全。而且过度的保护、包办和代替可能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阻碍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导致幼儿缺乏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容易遇到危险。因此,我们要树立“教育”大于“保护"的观念,有意识地通过安全教育帮助孩子学习特定的预防策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消除孩子身边所有的危险,而是让孩子拥有处理真实环境中各种状况的能力。
安全无小事,伤害无“轻微"。部分家長认为孩子从未在这方面出现过状况,今后也不太可能发生意外,或者只重视危险性较大的问题,忽视日常频发的看似“对孩子无生命影响的事件。例如,家长经常会制止孩子触碰插座的行为,却常常对孩子在家中随意蹦跳的行为熟视无睹,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发生这种“万万没想到”的事故。因此,家长要转变对“轻微伤害"的忽视,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强化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
加强学习,提升应对能力
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安全技能的掌握有所欠缺。例如,幼儿不慎跌伤或骨折时,正确做法是不要移动幼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此外,面对异物卡住幼儿喉咙怎么做,幼儿溺水怎样处理等基本的急救措施,都是家长应该学习的。不仅学理论,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
在内容上,我们可以了解家庭常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提高对潜在危机的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在孩子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防御及保护措施。在方法上,家长可以观看相关视频,学习急救技能等。
优化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创设情境,教幼儿具体应对方法。孩子需要在具体情景中才能了解、习得安全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创设或模拟危险情境,让孩子“亲历"危险,与孩子一起讨论和预测事件的后果,练习不同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提升对危险的认识,在理解安全概念的同时,掌握应对危险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孩子的表率。还可以借助动画、故事、书籍里的正面形象进行教育。这些直观、形象的榜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时增添了教育过程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