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市“高烧不退”,厂商非理性逐利等同自损
2021-12-18立体营销创始人王根杰
立体营销创始人 王根杰
近期,肥料市场“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面对疯涨的肥料价格,今年夏秋肥料市场经营将是一次直接考验厂商智慧与合作的过程。
较之于历史同期,今年肥料价格涨幅大、来势猛,上游工厂与下游经销商都始料未及,特别是一线市场人员尤感措手不及。面对反常局面,肥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都在寻求对策,但在情急之下,往往顾此失彼、方寸大乱,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加剧了厂商矛盾和市场博弈。
在经销商层面,面对飙涨的肥料行情,部分品牌代理商为了生存,不再单独代理原有品牌,转而经营价格便宜的品牌或概念肥,甚至还有些人打起了经营伪劣肥料的主意。虽然这是经销商迫于市场压力的自救行为,但在最困难的时候,经销商的阵脚乱了,对厂家来说也不是好事。
在肥料生产企业层面,有些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值得商榷。其中,有一类是“为富不仁”,即非理性涨价;或者为了争夺市场,不同品牌的厂家打价格战,恶性价格竞争往往是没有赢家的。与此同时,面对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促销攻势,同一厂家的经销商有时并非矛头一致对外,而是竞相压价、自相残杀,结果两败俱伤。
近些年,农资经营原本就步履维艰,市场的大幅波动又加剧了市场操作的难度。随着土地越来越集中,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农资经销商在争取客户和维护客户时的难度加大,成本抬高,挤压了农资经销商的盈利空间。与此同时,当今已经进入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上价格公开透明,选择的便利性和丰富性大大提升,这就使得依靠传统经营模式的农资经销商陷入窘境。
概而言之,时代的大趋势正在让农资经销商陷入被动,而今年市场的异常波动,又凸显出厂商之间、农资经销商之间合作意识的淡薄。诸多因素叠加,决定了今年的夏秋市场对行业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国家粮食安全与行业健康发展,业内期盼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肥料市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大,要使高烧的肥料市场降温,需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和调控。笔者希望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新闻媒体记者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市场一手资料,摸清肥料原材料库存、市场需求量,客观准确发布肥料行情与走势,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制止无序涨价,打击哄抬物价,确保农业、农民有肥用、用得起。
站在行业内部看,在困难的时期,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应该抱团共度时艰,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厂家和经销商都应该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
首先需要的就是坦诚相待和团结协作。厂家与商家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共商化肥销售政策,形成供销联盟,成为利益共同体,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真正实现互惠双赢,同时为双方更好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厂商要彻底摒弃投机与高额利润回报的渴望。一方面,夏秋期间厂家应作为市场调控主体,出台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政策和积极应对措施,引导经销商在条件具备、时机适宜时适量打款、实时进货,以免错失商机,影响销售,失去客户和阵地;另一方面,厂家要理性分析市场,稳定生产,节本增效,以不赔少赚为上策。
其次,厂商除了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和练好内功以外,还要开发经济适用、价廉质优的新型肥料,积极面对市场行情变化,谨慎操作夏秋业务。
厂家逐利,商家追利,无可厚非,但如果太功利、太势利,就会目光短浅,因小失大。厂商互撕只会让双方一损俱损,与其各自为政、孤军作战,为何不换个角度让竞争变成合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抱团取暖,一起面对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