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纾困 打好种业翻身仗
2021-12-17武竹青刘娜
武竹青 刘娜
農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做好种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11月22日,由山西省科协、山西农业大学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承办的以“打好种业翻身仗 破解‘卡脖子难题”为主题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忻州市举办。活动邀请种业科研单位专家和种子培育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点围绕山西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山西玉米种业存在的问题、种质资源与种子、种业的关系、种子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旨在聚焦种业产业发展优势与痛点,破解种业产业难题,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寻求新路径。
张中东:山西玉米种业发展的现状
山西种业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山西生态环境可归纳为四大特征,纬度跨度大,海拨跨度大,降雨量跨度大,积温跨度大。这些特征决定了山西生态多样复杂,对种子类型要求也较多,一个类型品种很难覆盖山西;复杂的地理环境也使山西成为较好的育种基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山西选育的品种(比如玉米);复杂地理环境也形成了不同生态区种质,所以山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
山西的种业发展起步较早,曾是全国玉米等作物制种大省,育种家选育的大丰30、潞玉13、沃玉3号、中地88、瑞普909等玉米新品种在国内玉米主产区均有较大面积推广。随着时代的发展,山西种业发展相对滞后,全省种子行业企业有420多家,但全国种业前20强也没有山西企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很难形成竞争力;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企业未承担起商业化育种的重担,研发投入力度不大;种质创新不足,原创性种质不多,改良性品种较多,缺乏突破性品种;通过国审、省审的品种很多,但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种不多,前十强玉米品种没有一个是山西的;山西曾经玉米的制种面积达到20余万亩,但现在玉米的制种面积已经很少,省内种子企业的制种基地也都转移到甘肃、新疆等地。
姚宏亮:山西玉米种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西省内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由自育品种占比不足三分之一发展到目前的60%以上,山西玉米种业企业和品种在全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玉米生产水平仍然较低。中国与美国是全球两大玉米生产国,中国是玉米面积第一大国,美国是玉米产量第一大国,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比中国少10%左右,但总产量却比中国多近40%,也就是说,美国的玉米单产水平比中国要高50%左右。
二是玉米品种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全国各地从事玉米育种的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及个人数量众多,但采用的育种材料来源都大致相同或相近,育种模式、手段也比较单一,多数育成品种都属于“改良”品种,难以出现具有突破性的优良新品种。
三是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当前市场上玉米及其他农作物品种假冒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玉米品种选育、制种环节的材料流失现象也比较普遍,影响了科研人员玉米品种原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育种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倾向于用“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品种选育。
四是山西玉米种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山西玉米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数量虽然较多,但缺少“巨”型或大型种子企业,全省虽有6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中国种业前20强,大多仍处于中型及以下规模,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任志强:种质资源与种子、种业的关系
种质资源是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就是玉米自交系和常规种。这些资源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上千年的自然演变形成的,蕴藏着各种潜在可利用基因。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指品种。但品种又源于种质资源,是不断从特殊的种质资源中把一些特殊种质转育到需要改良的品种中去,并经杂交育种选育而成。
种质资源是农业育种创新的基础,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么种质资源则是芯片的芯片,有了理想的种质资源,才能利用新技术培育出新的品种,没有种质资源,农业育种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
种业是一个立足高科技、依靠高投入的产业,种业的核心就是品种,就是种子。我国种质资源主要来自国内,保存在科研单位和企业,约80%的种质尚未充分鉴定;而美国约3/4的种质资源来自全球,企业是种质保存、鉴定、利用的主体,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已经成为种业竞争的焦点。
钮笑晓:致力科研 争做种业创新发展标杆
大丰种业1994年成立,1999年有了自己的科研機构,2003年有了自己的品种,目前,从科研体系的建设来看,已经形成企业内部商业育种的规模。在生物技术的资源应用等多方面均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手段,各方面在稳步推进。但相对于外国优秀企业来看,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首先,从人才方面来看,世界种业前十位企业,他们的科研机构和研发团队比较多,投入经费也较大。像孟山都、先锋这样的跨国公司,其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甚至更高。孟山都在种业领域具有研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在全球拥有106个种子研发中心,超2万人的科研团队,集聚着全世界最好的人才,拥有最多的基础资源和全球性资源。
其次,中国育种机构的数量虽居世界首位,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在我国承担育种任务的主要是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种子企业的育种能力很低,绝大多数的公司几乎没有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育种科研单位和育种者个人对培育的新品种的知识产权自身保护能力较弱,再加上科研经费有限,致使许多优良品种遭受侵权,以至于形成了育种的不如卖种的、搞科研的不如搞经营的怪现象,大大挫伤了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的种业快速健康发展。
董红建:做好种业 让每一粒种子都是精品
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解决“卡脖子”问题,公司着力在提高核心技术能力上发力,在新疆、甘肃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生产基地,种子经过优良的生产线培育加工,使每一粒种子都成为精品,让老百姓用得放心,产量效益有较大提升。
再一个就是要提升种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方面种业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不足,抑制了企业新品种研发的动力;另一方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也制约了种业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种业新品种研发的积极性。
最后从种业企业自身来说,要做好从事种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素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服务培训,使种业工作人员更加职业化、专业化,来做好种业核心工作。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将加强与优秀公司的合作,以培育出更好、更优良的种子推向市场。在加强社会责任感方面,公司成立了中博爱心基金会,帮助脱贫户科学种植,在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方面努力贡献出一份力,一份爱心。
刘晋鹏:迎接挑战 打造山西特色种业品牌
山西作为种子生产大省,种子产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晋中龙生作为行业一员,也在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育种技术,积极探索种业发展新路径。下一步主要工作方向还是放在产品自主研发上,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推出新品种,提高性价比。今后,将继续学习优秀公司经验,利用优质资源,发展特色品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山西特点,面向大众,迎合市场,开发出具有山西特色品牌优良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