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EP1与NRT1.1B基因的遗传互作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2021-12-17付立东吕小红

作物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茎鞘粳稻利用效率

李 旭 付立东 王 宇 隋 鑫 任 海 吕小红 马 畅 杜 萌 毛 艇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124010,辽宁盘锦)

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产量,而过量施氮不仅造成氮素浪费,还会增加植株倒伏和病虫害发生的风险[1-3]。已有研究[4-5]表明,我国水稻生产的氮肥利用效率在25%~35%之间,较国际平均水平低 5%~10%。因此,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成为水稻遗传改良的重点攻关方向。

培育氮高效水稻品种是提升氮素利用的有效途径[6-7]。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AMT、GOGAT、GS、NR、NRT、DEP1、NRT1.1B等参与水稻氮代谢调控的基因被成功克隆[8-12],为进一步标记辅助育种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中,DEP1及NRT1.1B基因被证实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13-14]。Hu等[13]利用籼粳稻杂交后代群体,成功克隆了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关键基因NRT1.1B,该基因在籼、粳亚种间存在1个碱基变化,导致了相应氨基酸的变化,使得籼亚种氮素利用效率高于粳亚种。相比于NRT1.1B基因,DEP1是一个同时影响植株形态、稻谷粒型及氮素利用的多效基因,Huang等[15]、Yan等[16]和Zhou等[17]相继于第9条染色体上克隆了该基因,命名为DEP1、EP1或qPE9-1。Sun等[14]研究表明,直立穗等位基因dep1使得水稻营养生长对氮素的响应变得迟钝,因此可以同化更多的氮素,从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由于通风透光好和易于密植的群体特征,直立穗等位基因dep1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超高产水稻育种[18-19]。因此,深入解析dep1与NRT1.1B基因的遗传互作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对培育氮高效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携带不同DEP1与NRT1.1B基因型组合的重组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在低、中及高氮条件下,分析了DEP1与NRT1.1B基因的遗传互作对水稻氮素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了氮高效水稻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为氮高效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优异种质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种植方法

供试材料为粳稻品种盐丰47(YF47)与籼稻品种黄花占(HHZ)杂交构建的142个F10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试验于2020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田(辽宁盘锦,41.07°N,122.03°E)进行。设置低、中及高 3个氮肥处理,分别记为LN、MN和HN,对应的氮肥施入量分别为100、200和300kg/hm2,均按照底肥:分蘖肥:穗肥=5:3:2施用,P2O5(90kg/hm2)和K2O(60kg/hm2)均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行距30cm,株距13.3cm。

1.2 DEP1与NRT1.1B的基因型鉴定

以重组自交系亲本及后代为DNA模板,利用基因DEP1-1及1nrt/1NRT的分子标记进行鉴定[20-21],引物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引物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f primers

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1.3.1 茎鞘及籽粒中氮素含量、积累量及氮素收获指数 参考赵明珠[22]的方法,于黄熟期取长势较一致的10株水稻,将茎鞘和籽粒分开,烘干至恒重,计算单株茎鞘和籽粒的生物量;并取0.6g样品,通过全自动碳氮分析仪(Elementar,Vario MAX CN,德国)测定茎鞘及籽粒中氮素含量。利用公式氮素收获指数=籽粒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茎鞘氮素积累量),计算氮素收获指数。

1.3.2 氮代谢关键酶活性 于DEP1/NRT1.1B、DEP1/nrt1.1b、dep1/NRT1.1B及dep1/nrt1.1b4个基因型组合中分别选取 10个典型株系,于抽穗前用红色马克笔标记同一天开花的颖花100个,于齐穗后10d进行标记颖花胚乳取样,参照赵明珠[22]的方法测定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

1.3.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于黄熟期对每个重复取长势较一致的10株水稻,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黄熟期后收获,取1m2测产,折算成14.5%含水量的产量。

1.4 数据分析

利用Graph Pad Prism ver.5.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图表绘制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EP1与NRT1.1B基因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分布

利用表1中的标记进行检测,RIL中存在4种基因型组合,分别为DEP1/NRT1.1B、DEP1/nrt1.1b、dep1/NRT1.1B及dep1/nrt1.1b,对应株系数分别为36、35、44及27(图1)。盐丰47携带高氮素利用等位基因dep1及低氮素等位基因NRT1.1B,黄花占携带低氮素利用等位基因DEP1及高氮素等位基因nrt1.1b。

图1 RIL群体中DEP1与NRT1.1B不同基因型组合株系数Fig.1 Number of line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EP1 and NRT1.1B genes in RILs

2.2 DEP1与NRT1.1B基因对茎鞘及籽粒中氮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2a~c可得,LN水平下,dep1及nrt1.1b导入均可显著增加茎鞘中氮素含量,同时聚合dep1及nrt1.1b基因型品系茎鞘中氮素含量最高;MN水平下,dep1基因型的导入可显著增加茎鞘中氮素含量,而nrt1.1b基因型导入未显著增加茎鞘中氮素含量;HN水平下,dep1及nrt1.1b对茎鞘中氮素含量影响均较小,4种基因型组合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由图2d~f可得,LN和MN水平下,不同基因型组合间籽粒中氮素含量差异不显著;HN水平下,dep1基因型的引入显著提升了籽粒中氮素含量,而nrt1.1b对籽粒中氮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图2 RIL群体中不同DEP1与NRT1.1B基因组合对氮素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EP1 and NRT1.1B genes on N contents in RILs

2.3 DEP1与NRT1.1B基因对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

由图3可知,LN条件下,dep1及nrt1.1b对氮素收获指数提高均有一定贡献,但未达到显著水平,2个基因型共同作用下,其氮素收获指数显著提高;MN和HN水平下,nrt1.1b基因对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携带dep1基因型株系氮素收获指数显著提升,dep1/nrt1.1b组合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

图3 RIL群体中不同DEP1及NRT1.1B基因组合对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EP1 and NRT1.1B genes on nitrogen harvest indexes in RILs

2.4 DEP1与NRT1.1B基因对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从4种基因型组合中各选取了10个株系进行硝酸还原酶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比较。由图4a可知,在LN条件下,nrt1.1b基因型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dep1基因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MN和HN条件下,4种基因型组合间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同样条件下比较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图4b),不同氮素水平下,dep1基因均有利于提高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而nrt1.1b基因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图4 RIL群体中不同DEP1与NRT1.1B基因组合对硝酸还原酶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EP1 and NRT1.1B genes on NR and GS activities in RILs

2.5 DEP1与 NRT1.1B基因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氮肥水平下,dep1基因引入均有利于单株有效穗数的增加,而NRT1.1B基因对单株有效穗数未产生显著影响;同样dep1基因引入也显著提升了穗粒数;NRT1.1B基因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而dep1基因引入则显著降低了千粒重。携带dep1基因株系产量均值高于其他株系,而NRT1.1B基因未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表2 RIL群体中不同DEP1及NRT1.1B基因组合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EP1 and NRT1.1B genes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in RILs

3 讨论

氮素利用效率在籼稻与粳稻间存在显著差异,籼稻的氮素利用效率高于粳稻,其中,NRT1.1B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关键基因[13]。籼粳稻杂交育种是我国水稻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23-24],而源于籼稻的高氮素利用率基因型nrt1.1b在粳稻中极少被检测到[13]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从本研究来看,LN条件下,nrt1.1b基因型提升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更为显著,且nrt1.1b基因型对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目前连年施氮、土壤氮素含量较高的情况下,nrt1.1b基因型未体现出其高氮素利用的功能优势,导致在育种过程中未被特意选择,因此较少在粳稻中被检测到,这与Hu等[13]及赵明珠[22]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本文通过 RIL群体分析了不同氮素施入条件下,dep1及nrt1.1b基因在氮素利用效率提升方面的应用价值。综合分析,LN条件下,nrt1.1b基因的引入可显著提升氮素利用效率,这源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升,增加了硝态氮的利用效率;而MN和HN条件下,dep1提升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更为显著,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提升增强了其氮素转运能力是其主要原因。dep1等位基因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这也是该基因在粳稻高产育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氮素利用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位点的调控[22],利用RIL群体开展研究,可能受到其他未知氮素利用基因的影响。因此,计划构建dep1及nrt1.1b不同组合的近等基因系,进一步明确上述基因在粳稻育种氮素利用效率提升中的应用价值。

4 结论

源于籼稻的高氮素利用率基因nrt1.1b在粳稻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nrt1.1b基因在中、高氮水平下作用较小,但不同氮素条件下,dep1/nrt1.1b组合均具有最大的氮素收获指数,在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dep1及nrt1.1b基因的加性效应提高其氮素利用效率,较单一利用dep1基因更具优势;针对中、低产田,可以利用nrt1.1b基因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氮肥施入。

猜你喜欢

茎鞘粳稻利用效率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的研究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盐胁迫对苗期湖南稷子K+、Na+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喷施微生物菌肥对广东丝苗香米产量形成及茎鞘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冬小麦不同灌浆时期穗和叶茎鞘对粒重的贡献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