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2021-12-17陈亚萍刘俊婷辛均庚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资源

刘 珊,陈亚萍,刘俊婷,辛均庚

(1.2.3.4.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整体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民族地区幼儿园的关注和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因经济欠发展,教育质量落后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但民族文化中不乏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是整个地方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途径。鉴于新形势下人们对于幼儿园特色课程及其开发问题有一个重新认识和逐步提高的过程,本文拟就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内涵、开发的路径及应注意的重要问题等做尝试性探讨,以就教于各位。

一、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之界定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总称,内涵和外延都较为广泛,包括幼儿园所有实施的各类活动、方案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没有从国家层面制订总课程方案,但从宏观政策层面确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原则、幼儿园管理等。

(一)幼儿园特色课程

幼儿园课程即“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1]。特色课程包含在幼儿园课程内,指“幼儿园所自主选择的除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之外的那些课程或者指幼儿园在’正常教学’之外所开设的课程与兴趣活动”[2]。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课程具有传承地域文化、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锻炼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等作用,同时给了幼儿园较大的自主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各类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一直较为看重特色课程,其原因有:一是特色课程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特色课程为幼儿提供认识广阔和未知世界的媒介;三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四是提供可以借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幼儿园。

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常提到的一词是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概念来源于“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即“国家课程同具体地区、学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3]。因幼儿园不存在从国家层面的制定的课程,园本课程指幼儿园根据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学前教育的相关精神和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通过课程选择、改编、创新等形成的本园课程[4]。幼儿园特色课程区别于园本课程,包含在园本课程内。

(二)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幼儿园课程一直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其目的是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既要做到幼儿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又要做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同时要探索幼儿时期生活的独特价值[3]。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由一般课程和特色课程组成。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内涵包括:一是丰富课程资源和内容,弥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不足;二是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三是民族地区幼儿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较于发达地区较缺乏,充分利用当地蕴含教育价值的特色资源,可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随着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如何让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彰显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在一个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多元文化的良好融合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一个指向过程的概念,包括课程政策、设计、实施、技术、监督和评价。[5]依主体的不同,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幼儿园自己进行开发的的课程;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课程;地方专业组织或地方高校团队推进开发的课程。幼儿园作为开发主体时,根据本园和幼儿具体情况,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效果等方面对本园课程进行诊断和评价,分析本园课程的发展方向、目前课程的不足等,在此基础上开发特色课程。幼儿园自行开发的课程具有高度适应本园幼儿发展、幼儿教师使用较为方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等优势,但推广性不强。地方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课程具有普适性,能适用于当地所有幼儿园,既包含了主流文化的内容,又有地域文化的内容,如贵州省《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但此类课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幼儿园各自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幼儿园,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只能选择性使用或者经过改编后使用。地方专业组织或高校团队组织的开发具有较完善的理论性、系统性,内容全面,但幼儿园一般只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实施。

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取决于幼儿园能否选择到优秀的课程文本资源、能否根据本园具体情况对课程文本进行恰当的园本化改造、能否进行优质的课程创编以适应本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衡量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质量即是将上述内容落实的情况。

二、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之开发

国家高度重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差异,各地区的文化教育资源各异。调查中发现,许多民族地区的汉化现象严重,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较为淡薄,对当地甚至本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得以发展的根,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下了解本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幼儿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将当地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形成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课程,如新疆维吾尔族、西藏藏族、贵州苗族布依族等地的幼儿园特色课程。综合已有研究和笔者的调研,下面从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资源开发原则、开发内容以及活动类型等方面阐述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

(一)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幼儿园课程资源指“为实践幼儿园课程服务的,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包括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家庭、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发展的各种资源”。[6]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资源主要来自专家学者挖掘的民族文化资源、社区资源、幼儿园自行挖掘和收集的资源等。课程资源是特色课程开发的关键,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便是从众多的资源中挖掘和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类资源,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思考、完善等,确保其适合幼儿,能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一关键步骤做好了,能为后期的实践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确保特色课程开发顺利进行。

1.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意味着立足本园实际,结合当地特色。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然而资源是否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本幼儿园是课程开发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幼儿园须充分考虑本园课程具体情况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众多课程资源中选择适合运用于本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幼儿园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原则,课程体系的现状和课程的发展方向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既不能违背课程发展的方向,也要有优于其他资源的特点,如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才有意义。

几个幼儿园可组成研究小组,邀请高校专家作为课程开发顾问,积极联系当地社区资源和力量,形成课程开发合力。充分挖掘和收集特色的教育资源,组建资源库,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设资源库,解决课程开发零散的问题,将一个个特色活动联动起来,将开发效果较好的特色活动形成优质开发案例,便于研究成果辐射多个幼儿园,从而尽可能地提升当地幼儿园课程开发质量。

2.教育性原则

民族文化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丰富资源,幼儿园课程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处于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初衷和归宿。课程置身于教育之中,教育性是课程的重要特征,课程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途径,是连接幼儿与周围世界的重要纽带,课程资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对构建完善的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有准备的环境、有教育意义的玩教具、一日常规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等都能成为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特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资源的教育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大中小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在组成的研究小组中可根据年龄段或五大领域进行分组,充分发挥教师所长,以优秀教师为年组或领域组组长,每个组邀请一位高校专家作为顾问,带动其他教师聚焦专题进行研讨,通过“专家引领+园所合作+培训+自主/共同研修”(“四位一体”)模式,形成联动机制,全面促进教师发展,确保优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现。

3.可操作性原则

开发、构建和实施特色课程,主体多是幼儿教师,教师全程参与课程资源挖掘、收集、改编、实施、评价、反思等环节,对整个课程开发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是衡量课程资源开发是否成功、课程是否可行的重要评价者之一;幼儿作为课程的直接受益者和作用对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效果从幼儿身上即可窥其究竟,课程对幼儿的作用、幼儿对课程的兴趣等影响着课程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其身心发展;可操作性既指对幼儿教师而言,材料易取易用,并给教师留有一定的改编空间,可根据班级幼儿特点和场所等进行适量的改编,又指对于幼儿而言,材料安全有用,不同的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发展。操作性强的课程资源能调动幼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影响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发展的体验感。

将优质教学活动放入资源库,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选择和适当改编,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形成反思,并将反思放入资源库中,利于其他教师选用时进行反思和实践,形成连续不断的课程开发联动机制。

(二)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内容

民族文化种类众多、内容丰富,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主要分为六类,即生活文化(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节日文化(各类农事、庆典、纪念等节日)、民间传承文化(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乐器等)、信仰崇尚文化(宗教、崇拜、祭祀等)、科技知识工艺文化(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药等)、婚姻家庭于人生礼仪文化(恋爱、婚姻、生育、丧葬等)等方面。[7-8]依据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分类,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内容主要有四类,具体如下(见表1):

表1 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内容分类表

民族文化资源可供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并非所有内容都要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内容进行筛选和改编,如根据本园已有课程体系,进一步思索该课程体系给特色课程留有哪些开发空间,将开发的特色课程作为已有课程的补充。如果幼儿园想从零开始建设本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则应该思考与其他单位、部门和高校合作,反复推敲,深入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循序渐进,搭建特色课程框架,并用至少3年以上的时间来实施、增加和完善课程体系。特色课程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的,幼儿园打造特色课程应先从点到面,不断深入和展开,潜下心来扎实地做,理论联系实际,特色课程是幼儿园经过多年实践和积累的成果。

(三)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

特色活动是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具体呈现,是检验课程开发是否成功的重要方式,良好的课程资源经过学前教育工作者精心的组织、改编和创建,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活动方案。幼儿园活动类型有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三种,特色课程的开发应也基于这三种活动。

1.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系统开发特色课程,离不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特色教学活动是构成特色课程重要部分之一,是特色课程的主要呈现方式。

如特色活动《好玩的扎染》,因当地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民族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扎染又是大家所熟知的苗族的一项制作工艺,深受大人和儿童的喜欢。幼儿园开展这个活动时,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活动后将其放在区域活动后,仍然有许多幼儿很感兴趣。因为该活动蕴含一定的原理,且幼儿能全程参与其中,观察变化,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的图案时,他们会进行比较,为什么有些人做成功了,而有些人没成功,幼儿在不断的“做中玩”、“做中学”中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发展是基于幼儿内驱力的发展,是幼儿主动寻求发展的发展,效果可想而知。当教师能深入思考什么样的特色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发展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能自发自觉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时,此时的教育活动无疑是成功的,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活动方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既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骨骼成长,又能满足幼儿快乐体验的需要,一直深受教师和幼儿的喜爱。民族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游戏资源,包括各种室内和室外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具有有趣、好玩、教育性、探索性等特征,一些游戏活动不受活动场地限制,使幼儿很容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幼儿园开发特色游戏,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民族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发的特色游戏活动(部分)如下(见表2):

表2 特色游戏活动表

运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还连接着幼儿心灵和精神的成长。幼儿园可根据本园实际,选择蕴含教育意义且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作为课程的补充和完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改编游戏的难易程度。

3.生活活动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幼儿园区别于小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保育在幼儿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生活活动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常规形成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入园、饮水、进餐、盥洗、散步、离园等。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发特色课程时,常常“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而“轻生活活动”,殊不知,生于长于民族地区的幼儿,如能使用其熟知优秀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学习礼仪、规范等,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中的饮食文化、礼仪、社交等方面的内容均可经过一定的改编运用于幼儿园生活教育中,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使幼儿的学习不脱离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如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待客礼仪、长桌宴等。

表3 特色生活活动表

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从幼儿进园持续到幼儿离园,幼儿在园的各个环节均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作为幼儿教师,如能对一日活动有全局的把握,将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和常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有效地开展,将能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支撑。所以,幼儿教师应重视生活活动对幼儿和幼儿园的影响,充分利用好各个活动的过渡阶段。

三、民族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之再定位

文化自信是民族得以发展的根,人们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工作者对挖掘和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几乎每一所幼儿园都在尽力挖掘特色课程资源,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幼儿园课程发展的热潮。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幼儿园特色课程大力开发的今天,有些问题需要在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视角下重新审视,以为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思想认识

民族地区可供使用的课程资源丰富,教育价值高,如民族文化资源、社区文化、民族博物馆等,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让幼儿置身于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社区环境中,感知社会、感知生活,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开发特色课程,须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课程才有活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所幼儿园,即使使用同一套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特色课程往往是幼儿园质量的体现标准之一。幼儿园可根据能力适当开发特色活动、特色课程。

因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多数幼儿园在确定和开发本园课程时,过多强调特色课程的创建,只注重单一方面课程的发展。如许多民办园精心包装的特色课程现象,突出兴趣班的地位,过多强调其中的特色,而忽视了站在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确定、开发和建设既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地方特色、又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

本地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桥梁。任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均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直观教学是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式,幼儿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认识世界,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初衷也源于此。幼儿园进行特色课程开发时,要考虑到所开展的特色课程的发展前景,是否能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不是为了一时的效果而进行的开发。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幼儿园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虽然短期内可能很难看到成效,但从长远出发应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本园实际情况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的特色课程。

(二)建立体制和机制

体制和机制的完善是民族地区特色课程开发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体制是一种含有‘应然’性质的安排或规范要求,反映事物发展的静态特征;机制是一种体现事物各关键要素运动变化的‘关系性’特征”。[9]体制包括机构和规范,机制包括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10]特色课程开发是具有横向性和纵向性的大工程,仅靠一园之能力很难做到,虽然民族地区每个幼儿园都在做特色课程开发,但其质量参差不齐;虽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但系统性较差,且没有一定的监督和评价标准。民族地区建立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包含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幼儿园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体制,可从根本上保障特色课程开发的人员构成和技术。体制中包含规范,规范的建立能时时监督和评价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保证课程的质量。体制建立并实施后,会伴随着机制的产生,机制能反映体制是否规范运行。

(三)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

幼儿园课程能力决定幼儿园课程特色开发的质量。幼儿园能力是其课程开发的重要保证,幼儿园能力包括园长的能力。教师的能力以及整个幼儿园的能力,“一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质量,依赖于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与教师的课程能力充分的互动与整合,这种课程能力的呈现是整体的、机构性的”。[11]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从管理角度确定了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理念、出发点和高度,指导和把握特色课程开发的方向。幼儿教师的课程能力包含课程资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贯穿整个特色课程的始终,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开发的成效。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能力二者的有效配合,同样是影响特色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提升幼儿园能力能从根本上保证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资源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