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稳产小麦品种—宛麦632
2021-12-17李金秀石利朝李金榜张立军王顶杰
李金秀, 王 震, 张 彬, 石利朝,李金榜,任 丽,张立军,王顶杰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 473008;2.南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南阳 473005; 3.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镇平 474250;4.方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方城 473299)
宛麦632是由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以西农953为母本、新麦1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的抗旱稳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多年多点的试验中先后经历了干旱、倒春寒、干热风、成熟期连续降雨等逆境胁迫,均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宛麦632具有肥水利用率高、籽粒商品性好等特点,201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910045,同年被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推荐为河南省旱地麦区主推品种。
1 特征特性
宛麦632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8.5~232.6 d,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早1.2 d。幼苗匍匐,叶色浓绿,苗势壮,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较晚,耐倒春寒能力强。株高69.8~79.0 cm,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一般。旗叶长,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每公顷穗数520.5万~531.0万,穗粒数30.0~31.2粒,千粒重 40.4~45.5 g。
2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中,宛麦632的12个试点汇总,10个试点增产,产量为 4 057.5~7 365.0 kg·hm-2,平均产量 5 967.0 kg·hm-2,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2.6%。2016-2017年度河南省旱地组区域试验9个试点汇总,9个试点增产,产量为4 378.5~6 700.5 kg·hm-2,平均产量5 638.5 kg·hm-2,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4.7%。2017-2018年度河南省旱地组生产试验10个试点汇总,9个试点增产,产量为3 670.5~6 568.5 kg·hm-2,平均产量 5 226.0 kg·hm-2,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3.7%。
3 抗逆性和品质表现
2015-2017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抗病鉴定,宛麦632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2015-2017年经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鉴定,宛麦632抗旱级别4级。2016-2017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宛麦632蛋白质含量14.17%~15.00%,容重800~829 g·L-1,湿面筋含量26.4%~31.6%,吸水量58.3%~64.4%,稳定时间 8.4~16.1 min,拉伸面积57~73 cm2,最大拉伸阻力350~482 EU。
4 栽培技术要点
按照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连年旋耕地块必须隔年深耕的原则,精细整地,提倡机械深耕,做到不漏耕漏耙,地面平整,土壤细碎。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上旬,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左右,最晚可延迟到11月10日播种。每公顷适宜基本苗270万~330万,晚播及整地质量较差的麦田适当加大,一般以每晚播3 d播量增加7.5 kg·hm-2,但播量最多不能超过300 kg·hm-2。播深3~5 cm,20~23 cm等行距种植。施肥要采用稳氮增磷补钾的原则,重点增施磷钾肥,一般每公顷施纯氮180 kg、五氧化二磷90~105 kg和氧化钾75~90 kg。磷、钾肥基施,氮肥基追比5∶5或6∶4,生长正常麦田拔节期追肥,弱苗提前到返青、起身期追肥。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注意预防倒春寒,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结合“一喷三防”,喷洒丰优素、尿素、磷酸二氢钾等,防早衰,提粒重。人工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联合收割机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