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咖啡果里的两岸情缘
2021-12-17闫旭
文/闫旭
南坑镇,地处从漳州南靖县主城区前往福建土楼(南靖)景区的必经之路上。2008年,福建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南坑镇经过的旅游巴士开始络绎不绝,台商黄文广从中看到了商机。
“这么多人从这里经过,用什么吸引他们停下来歇歇脚?”黄文广想到咖啡。
当年年底,他投资500万美元组建了漳州天绿咖啡食品有限公司,建成300多亩的咖啡园,种下10000颗咖啡树,并注册了“南坑咖啡”商标。
黄文广是较早到南靖县投资的台商之一,来大陆前从事建筑行业。2005年,在一位台湾乡亲的邀约下,他跟随寻亲团到漳州南靖寻亲,没想到与南坑镇“一见钟情”。
“当时有一个台胞朋友正在大陆寻找发展机会,他有食用菌种植技术,但缺乏资金;我有资金,正愁没有创业的方向,于是一拍即合。”黄文广告诉记者,当即他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扎根在南坑镇创业。
而出乎黄文光和创业伙伴预料的是,南坑镇的地理气候条件并不适合食用菌种植,大棚里需整日开着空调。嘈杂的声音使得住在生产基地的人夜里无法入睡,并不便利的交通也阻碍了基地生产的食用菌打开销路。直到福建土楼申遗成功,黄文广决定转型做咖啡产业园,定下了“三年内,让往来的游客会在南坑镇落脚”的目标。
从县城出发,车子沿着蜿蜒的沿江公路在土楼和山林间穿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步入南坑咖啡生态观赏园,上万株阿拉比卡咖啡树沿着山坡半圆形铺开,错落有致,树上正结满还未成熟的绿色咖啡果。
咖啡园内,室内咖啡餐饮区、露天咖啡区、咖啡生态展示馆、咖啡教室、咖啡步道等休闲观赏项目一应俱全,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游客品尝咖啡,体验烘豆、研磨、冲泡的乐趣,了解咖啡的历史、文化。
园区内的咖啡树来自台湾两大咖啡种植地之一——台南东山乡。黄文广告诉记者,10000株咖啡树种苗,分两批从台南机场空运至金门,再走“小三通”厦门-金门航线运到厦门,最后走陆路运到南坑镇。
一颗咖啡的果实一般由两颗椭圆形的种子相对组成,在黄文广看来,这正如两岸本就是一家的情谊。“我第一次来这片土地是来寻根,这里与我的家乡南投语言、习俗几乎没有差别,会爱上这里是有原因的。”扎根在南坑镇创业,对黄文广来说,除了发展自身的事业,助推两岸农业合作和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的愿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台湾咖啡树种植历时久、品质优良。南坑镇的土壤、海拔、纬度、温湿度等条件亦较适宜咖啡树的种植。黄文广认为,两岸农业在合作中共同发展,种苗合作是重要一环,要把台湾最好的种苗带到大陆来培育。在“农林22条措施”的加持下,台商在大陆从事农业正迎来非常好的机遇。
黄文广接受采访。(张金川 摄)
记者采访时,黄文广正忙于给园区除草、施肥。此前常来指导的台湾咖啡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因疫情的影响,现在改由电话、网络“远程指导”。
南坑咖啡生态观赏园目前一年能稳定产出3吨多咖啡生豆,经过烘焙大概2.7吨。“咖啡一年只收一次,但咖啡店365天都在营业,我们在2010年春节对外开放,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4000杯咖啡。”在黄文广看来,农业升级就要创造附加值,台湾“小而美”的精致农业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计。因而,他也带动当地农民一起种植咖啡,帮助农民增收。
“咖啡产业对农民来说,当下是陌生的,但未来潜力是非常大的。”据黄文广介绍,咖啡园目前已吸纳45名当地农民就业,也有5户居民在黄文广的指导下开展咖啡树种植。
黄文广结合当地旅游建起的咖啡园,走在了两岸特色农业合作发展的前列。如今,许多到土楼的游客,路过南坑咖啡生态观赏园都会进来走一走、坐一坐,喝杯咖啡。
近几年,黄文广计划在南坑镇打造一个“咖啡蝴蝶谷”,在山谷中种满蝴蝶草,吸引蝴蝶,把咖啡树种植扩大到10万株,吸引游客来观赏蝴蝶、品尝咖啡;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指导农民种植咖啡;打造一个观光工厂,吸引更多年轻人。而更长远的目标,黄文广希望以后大陆每个城市都有一家“南坑咖啡”的直营店。
“现在大多数游客是被土楼吸引而来,顺便到咖啡园歇脚。未来我希望有更多游客专门为咖啡园而来。”黄文广对记者说道。
南坑咖啡生态观赏园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4000杯咖啡。(闫旭 摄)
黄文广正在查看咖啡树的生长情况。(闫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