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哏
2021-12-17许松青
文/许松青
沟通艺术千万条,离不开一条,就是让与你沟通的对象成为主人,而不是喧宾夺主。要在亲子沟通中达成引导,更要学会放低身段,让对方在开放自我中得到成长和结论,而不是由你来宣布所谓“标准答案”。
当你实操中控制不了自己时,建议你马上想想相声是怎么说的,尤其捧哏。
举一个母子对话的例子。首先是“接”,自然地搭个茬。孩子满脸通红回家愤愤不平:“今天在学校气死我了!”你别不在意,也别孩子一句你十句,喋喋不休。你接:“怎么了这是?”表明你有兴趣听。
第二是“顺”,孩子会具体描述情况:“今天数学课上我拼命举手想回答问题,可老师就是不叫我。”你顺着话题,引而不发:“嗬,还能这样。”此时不要点评老师不叫的原因或质疑举手姿势,而是创造让孩子继续展开的氛围。
第三是“问”,孩子的表达欲没有被打断,继续兴致盎然地说:“老师提的三个问题我都会,每轮都好像跳过了我叫别人回答。”这步你可以问:“那为什么呢?”
第四是“抛”,孩子回答:“我也想问为什么,还没找到机会问问老师。”你还是不需要表达观点,而是把“球”抛回去:“那你准备怎么做?”
第五是“评”,当孩子说出准备下次上课前与老师沟通下,争取课堂回答机会时,你就可以点赞了:“可以啊。”这时再提出其他建议也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只需捧哏五个步骤,就达成了良好的情绪宣泄疏导,孩子自主找到答案,形成计划,相信下一步的执行也会很顺畅。这样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有效沟通不断重复,最终会给孩子带来一个积极顺畅的人生。
那些亲密关系中出现沟通障碍的,往往是双方不肯互做捧哏,甚至止于第一步——不“接”就无话,无形中加重情绪;不“顺”就表明无兴趣,不打算情绪支持;不“问”会引发无助和愤怒;而不“抛”,你代替对方找原因下判断做决定,就是剥夺对方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越俎代庖,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有人说,不能开门见山一下子跳到第五步吗?除非是涉及生命安全的紧急事件需要马上反应,通常情况下,如果前四步都没做到,最后“不评”至少还是明智的。最忌讳用力过猛,上来直接负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缺少了用心用情的前四个步骤,即便你正确无比,也不会为对方所接受,居高临下的批评没有共情,也就无法共振和被执行。
当沟通遇到阻力,我们要想想是不是来自于情绪?顺通逆堵,责任在沟通双方,更在能量和位阶高的一方。
学习捧哏就是用巧力,善待情绪,以期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接、顺、问、抛、评,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怎么了?”“是吗?”“然后呢?”“怎么办?”“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