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2021-12-16赵飞梁建华

关键词:优质课堂故事教学法关键问题

赵飞 梁建华

摘  要:故事教学法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用而重要的教学法之一。如何使这种传统的教学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和实效,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只有系统解决“选好故事”“讲好故事”“解读好故事”这三个关键问题,才能使故事教学法守正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和引领力,使其成为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有温度、有趣味、有实效的优质课堂。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教学法;优质课堂;关键问题

故事教学法是以故事为基本教学手段和基本载体开展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古今中外被广泛运用。我国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等都善于运用故事教育启发学生,传播思想主张;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习近平也都善于用讲故事动员、说服和教育人民群众。故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用而重要的教学法之一。长期以来,如何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和引领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有温度、有趣味、有实效的优质课堂,已成为教学实践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探索,对此问题开展初步探析。利用故事教学法建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需要解决故事的选择、讲述以及解读三个关键问题,其中,选好故事是基础,讲好故事是关键,解读好故事是核心。

一、选好故事: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选好故事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的收集、甄选和确定问题,选好故事是建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要选好故事,必须使所选故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匹配,必须坚持五个原则处理好六类故事的选用关系。

(一)故事须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匹配

首先,故事须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有根本目标、课程目标和课堂具体目标三个层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它要解决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目标的统领下,大、中、小学又设置了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每门课程目标相对应,还有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体现了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要求。因此,故事的甄选和最终确定,就必须符合以上三个层次目标的内在要求。

其次,故事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集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意识形态教育课程,包含思想、理论、知识、规范和价值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故事作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载体,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匹配。在选择故事时容易出现仅为了取悦学生或为了活跃課堂气氛,而忽视了对思想、理论和价值意义的关照,甚至选择带有错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故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因此,所选的故事必须遵循内容为王,目标为魂的要义,避免哗众取宠,更要避免政治上的错误,要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下简称“四个自信”)。

再次,故事须与教学对象相匹配。所选故事必须与学生年龄、学段、专业、思想道德成长发展阶段及需要相适应。故事以其直观生动的场景、起伏跌宕的情节、引人入胜的过程、动人心弦的精神而吸引着学生,伴随着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由于大、中、小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等发展阶段不同,他们思想道德成长发展的阶段和需要也不同,即使同样是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不同,学生会对故事的兴趣和选择体现出不同的偏好。因此,故事的选择必须在精准分析不同年龄、学段、专业的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思想道德成长发展阶段及需要特点的基础上作出。

(二)故事的选用原则

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故事可分为六类。按发生国度分为中国故事和外国故事;按发生时间分为历史故事和当代故事;按故事主体的社会美誉度分为榜样人物故事和普通人物故事;按故事发生的主体分为他人故事与自我故事;按是否真实分为真实故事和虚构故事;按所起作用分为正面故事(起正面激励作用)和反面故事(起负面警示作用)。选择故事时,在适合匹配的基础上,还需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坚持主辅原则、优先原则、交替原则、兼顾原则处理好六类故事的选用关系。

坚持主辅原则,处理好中国故事和外国故事的选用关系,中国故事优先,中国故事为主,外国故事为辅。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因此,故事的选择必须凸显政治使命与担当、体现政治智慧与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要以无可辩驳的中国故事(革命故事、改革故事、创新故事、发展故事等),引导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当然,对于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外国故事,也可适度选用,但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会喧宾夺主,而且,从中外对比的角度选用能增强教学效果。

坚持优先原则处理好历史故事和当代故事、真实故事与虚构故事的选用关系,当代故事、真实故事优先。历史故事以其久远经典、底蕴深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但因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等与当代有较大差异,因此,学生接受度相对逊色,而当代故事则以鲜活、当下、在场的优势广泛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接受度相对高。况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内容是介绍当代的思想、理论、知识、规范和价值意义,鉴于此,应优先选用当代故事。当然,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思想、精神和文化传统,可交替选用历史故事,但是,如果教学内容是以历史为主时,则宜优先选用历史故事。

真实故事由于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容易震撼学生心灵,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虚构故事(神话、寓言、文学故事等)由于是虚构的,其说服力和感召力相对逊色。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以及判断力的提高,虚构故事影响力还会逐渐减小,即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比中小学生要小。因此,应优先选用真实故事,在确实没有合适的真实故事前提下,才考虑选用虚构故事。

坚持交替原则,处理好榜样人物故事和普通人物故事、他人故事与自我故事的选用关系。榜样人物以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具有高大上的光环形象,是每個社会成员学习的榜样,但学起来要求很高。普通人的故事以其草根、亲民的姿态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田,学起来也容易。在教学中,过分注重选用榜样人物故事,而忽略普通人物故事的情况较普遍。鉴于两种故事不同的特点,应兼顾选用榜样人物故事和普通人物故事,而且两种故事交替选用,说服力更强,效果更佳。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因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个体的社会学习是在观察学习和模仿中产生的。[1] 讲述他人故事会引发学生社会学习的发生,或是获得经验借鉴,或是获得警示启迪。自我故事是个体生命成长的印记,讲述自我故事是对生命历程经验教训的自觉回顾、反思和总结。因此,这两种故事都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巩固和提升。而在教学中,往往注重选用他人故事,而忽略了自我故事,鉴于此,应两种故事兼顾选用且交替使用。

坚持兼顾原则,处理好正面故事和反面故事的选用关系,正面故事为主,反面故事为辅,两种故事兼顾。正面故事让学生看到阳光的事件、阳光的社会、阳光的人物,对学生起正面的激励教育效果。反面故事则以负面事件引发学生的反思和警醒,可避免学生重蹈覆辙。两种故事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选择故事要以正面故事为主,反面故事为辅,两者互相配合,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增强教学效果。

二、讲好故事: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

选好故事是为了讲好故事。讲好故事包括两层面的诉求:一是从表层来看,要求讲故事要有艺术。如,语言贴近生活接地气,语调抑扬顿挫,表达形式多样化,懂得利用视频、图像、抖音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表达。二是从深层来看,究其根本就是要解决用故事构建好课堂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研究成果颇丰,对于第二个问题,至今还少有人关注到。鉴于此,拟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用故事构建好课堂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讲故事主体的选择,讲故事时机的选择,用故事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互动课堂。

(一)讲故事主体的选择

现代双主体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主体,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在课堂上并非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建构。因此,师生都可以成为讲故事的主体,通过讲故事建构起“教与学”的师生课堂共同体。

讲故事主体的轮换,可以建构多样化的课堂,而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和作用也随之变化。以教师讲故事为主,则可建构启发课堂、对话课堂等,此时,教师是讲述者、启发者,学生是倾听者、接受者。以学生讲故事为主,则可建构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课堂等,此时,教师是倾听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讲述者、学习成果分享者、反思者。如果师生共讲故事,则可建构探究课堂、讨论课堂等,此时,教师和学生虽是平等的参与者、讨论者、分享者,但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巧妙利用讲故事主体的轮换,建构多样化的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堂”。

(二)讲故事时机的选择

讲故事时机的选择,要解决的是故事在什么时候适合讲的问题。以下五种情况均适合讲故事:在导入新课时;在讲授教学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时;在教学环节过渡时;在教学总结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在导入新课时讲故事,可以带出学习主题,引人入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教学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时讲故事,有利于将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思想理论、内在的价值意义、枯燥的规范要求等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生动化,激活课堂,帮助学生达成理解、认同、接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环节过渡时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在教学总结时讲故事,有利于升华思想理论,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余味无穷,记忆犹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讲故事,体现了教学机智,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师生冲突,使课堂亲和友善,巧妙地维护了教学秩序,建构起智慧课堂。

(三)用故事建构互动课堂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故事并阐释其中的道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课堂已被多年的实践证明效果不佳。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倡导通过情境促成师生的协作与会话,强调学生对知识、对意义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2]故事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耐人寻味的事件、意味深长的意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积极性,有利于互动课堂的建构。通过故事背景的展示和故事的叙述,可以使抽象的思想、理论、价值、意义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相遇,从而使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感同身受的经验和启迪,获得对思想道德困惑的顿悟和理解,获得对思想道德完美性缺失的反思和批判,获得对思想道德及其价值意义的选择和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张和故事的教育教学价值,用故事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可以回应和解决单向灌输课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和实效。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思考者、探究者和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用故事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包括四个基本环节:讲故事、讨论与探究、反思与分享、价值引领。这四个环节是依次渐进的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不可逆转。

第一环节,讲故事。讲故事主要有教师讲、学生讲、师生共讲三种形式,可以通过口述、图片、视频、抖音等方式呈现故事。其作用是用故事创设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激活学习动机与兴趣,把师生带进教育现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与学。用故事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诸如问题情境、体验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生活情境、历史情景、模拟情景等,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酌定。

第二环节,讨论与探究。讨论与探究有三种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学习小组开展、学生自我探究。其主要内容有:围绕故事的人物、事迹、情节、评价等形成了哪些问题与疑惑?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与疑惑?故事蕴含哪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知识、规范、思想、理论、价值和意义?故事主人翁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为什么能这样做?

第三环节,反思与分享。反思与分享主要通过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是:与故事主人翁比较,自己在思想道德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方面存在哪些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才能符合社会和新时代的要求?分享的主要内容是:从故事获得哪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知识、规范、思想、理论、价值和意义?获得哪些感想、启迪或警示?

第四环节,价值引领。这一环节是实现教师对学生思想、理论、价值引领,促使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点石成金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建构所获得的知识、规范、思想、理论、价值和意义进行点评和引导,对于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给予肯定,对于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及时指出并纠正。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想疑惑作出及时回应和解答,始终引领着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行,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三、解读好故事: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

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还要解读好故事,解读好故事是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讲好故事与解读好故事,两者既区别又联系。讲好故事关键在于故事的表述和课堂的建构,解读好故事关键在于故事教学教育价值的挖掘和诠释,实现价值意义的引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要解读好故事,教师必须对故事资源进行加工与再创造:一是对故事原有意义的挖掘、整理和凝练,弄清故事所蕴含的教育教学价值;二是对故事意蕴的加工与再创造,使故事符合教学需要,体现思想和理论的引领。

(一)故事的解读要回应思想理论的内核旨趣

故事的解读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回应思想理论的内核旨趣,体现思想和理论的引领。故事的解读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二是指向思想和理论的引领。思想和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故事,以具象化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思想理论、崇高的思想品质、合理的行为规范,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理解和认同。正如保尔·维茨(Paul Vi tz)所指出的那样,讲故事这种叙事思维,正是通过呈现具体的人物和人际背景,使人们获得真实式的理解。[3]鉴于此,对故事就要解读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如,解读抗美援朝故事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使学生在故事中领悟“实事求是”的真谛并用以指导学习、生活和工作。故事的解读如果缺失了思想和理论的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沦为失去“思想和理论”内核的表层化或娱乐化的课程。

(二)故事的解读要体现中国精神的要义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两重要义。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内化成精神人格,成长为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时代新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多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的中国精神。当然,由于每一个故事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因此,讲故事不仅要讲情节、讲人物,还要解读出故事在那个时代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例如,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就要解读出中华民族敢于创造的精神;愚公移山等民间故事,就要解读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顽强奋斗精神;长征等革命故事,就要解读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定信念、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旗渠等社会主义建设故事,就要解读出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深圳特区等改革故事,就要解读出中华民族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改革创新精神;精准扶贫等发展的故事,就要解读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

(三)故事的解读要坚守政治立场

故事的解读要坚守政治立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与要求。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思想性、理论性,更具有政治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通过一个个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的鲜活故事,增强和提升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故事的解读不能去政治化,而应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如,对抗击新冠肺炎故事的解读,不仅要解读出中华民族“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4],更要解读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让学生在鲜活的事实面前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故事的解读要指向核心价值的引领

当今的学生生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显著提升的大好时期。学生们对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发展历程缺乏亲历的实体感受,对现实问题缺乏全面辨证的认识,对西方价值观侵入警惕性不高,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判断和选择能力不强,加之西方敌对势力故意唱衰中国,网络舆情对传统文化、红色经典故事甚至当代故事的恶意解构和颠覆性解读,各种社会问题的叠加出现,极易引发学生思想的困惑与混乱,甚至可能导致出现偏激地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果。因此,故事的解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回应问题、释疑解惑,启发学生辨别真伪、明辨是非,举好旗帜、定好方向、站好队列,促使学生理解、认同、接纳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有争议的故事、包含多层含义的故事,要选择正面、积极的意义进行解读,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符;对含有封建迷信等糟粕的传统故事,在故事解读时须剔除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边界内进行加工和当代意义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3

[2]百度百科.建构主义理论[EB/OL].(2021-01-20)[2021-05-28].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B%BA%E6%9E%84%E4%B8%BB%E4%B9%89%E7%90%86%E8%AE%BA/3410128?fr=aladdin.

[3]Vitz,P.C.The use of stories in moral development:New psycho logical reason for an old education method[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0(6):709-720.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11):4-12.

责任编辑  苗存龙

猜你喜欢

优质课堂故事教学法关键问题
三级医院突发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考数学关键问题下微专题教学的思考
33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关键问题分析及建议
初中阶段历史优质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策略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