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要开阔
2021-12-16忆湄
忆湄
凡事都有一个与一望而知不同的真相。这可能是所有惊醒人类的剧情里最常见的一种。
唐代有位名臣张巡,是大名鼎鼎的忠烈之士,“安史之乱”时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況下死守城池,与叛军前后交战四百多次,军功赫赫,但最终因粮草耗尽而被俘遇害。据史料记载,在守城最困难的时候,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饿了就吃树皮和纸,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后来相继饿死。但历代文官很少提及的是(或许也是羞于提及),那时,张巡为了守城,竟然让守军以城中的老弱病残为食,包括自己的爱妾,令人瞠目!
明代的清官海瑞,极端廉洁,万民敬仰。据说老百姓非常爱戴他,他升迁去别处时,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去送行。但很多在社会中无私奉献、功成名就的人,会把黑暗的一面留给身边人。
海瑞是有名的孝子,据说前两任夫人与婆婆不和,便被休掉,第二任夫人过门不足一个月,就被赶出家门。第三任夫人陪伴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与一妾先后自杀。野史记载“海瑞杀女”,传说有一天,海瑞看见五岁的女儿在吃一个糕饼,当得知是一个仆人给的时候,大怒,训斥女儿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女儿。小女儿吓得啼哭不止,不吃不喝,七天后终于饿死。暂且不讨论此事真假,但一个人的美德如若真的丰于彼而吝于此到这个地步,怎么讲都难逃非议。
外卖平台漂亮的财报和风光的股价背后,是一张无数外卖员用生命和健康兜底的无解的网。很难说到底是谁的错,互联网是了不起的发明,各种平台是伟大现象的缔造者,但它们既创造了一些美丽的现实,也打破了一些美好的幻想。
消费者热衷免费的产品,但免费的东西其实最贵,因为消费者自己就是产品。消费者为外卖员申冤,就如同在行使权力时反抗权力,在携手共筑的系统中反抗系统,或许就连他们的反抗本身,都会成为算法的养料,反而加固了系统。
好的东西有急转直下的尴尬,坏的事情背后却藏着起死回生的转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当我们对世界秩序的表面判断,蜕皮一样地从心里剥落下来,或许便完成了新一轮的成长。
人的开阔就是这么来的吧。既然许多人设都像一条悠长隧道,你只看见入口和萤火那么小的一个光点的彼端,中间的细节全部消失在黑暗中;既然真实的世界总会挑战似乎已成定局的秩序,还会动摇我们辛辛苦苦得来的一点认识;既然许多事都需要历经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清晰客观的结论,那么,人们最好像一个360度的人,什么都能看见,什么都能接受,什么都不惧怕。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如张磊在他刚出的新书《价值》里写他早年的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相比投资理念,我倒觉得他早年不断探索和试错的经历,才是最生动的部分。
如果不是他不懂华尔街投行和咨询公司的面试套路,就不会偶然走入耶鲁投资办公室,成就今天的高瓴资本;如果不是他有在五矿集团时期几乎走遍“穷乡僻壤”的经历,就不会真正体会到中国社会的纵深度。正是这样的阅历,才让他在之后的投资生涯里,对中国的崛起尤其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始终充满期待。
这或许可以给还未被“开阔”浸润的年轻人一点忠告,不是只有生活在最大的城市,从事最光鲜的行业,人生才有意义。
作家余华有一本书叫作《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书里写他同为作家的好朋友马原。在普通人眼里,马原居无定所,好好的作家不写文章,总爱瞎折腾。后来,2017年,马原的新书《黄棠一家》出版,余华说,这时,你发现他的新小说真好看,只有一个十足的江湖中人才能写出来。十年能修成一个举人,十年却修不成一个江湖中人。
马原干了那么多寻常作家干不了也不会干的事,还大病一场去鬼门关前转了一圈,但正是这些开阔,才让他放胆写出世界的流离与荒诞。所以余华说,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
开阔让人活得从容、坦荡,当你拆掉思维的墙,什么事都开始化险为夷。
责编:王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