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方法探究
2021-12-16曹家勇
【摘 要】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文章探究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方法,可为企业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事故隐患; 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A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2020年,国家开展了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1] ,通过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体系,提升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传统高危行业及核污染防治、城市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践行安全发展理念,查找安全管理薄弱环节,针对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从根本上上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是企业责任所在,使命所然。
1 什么是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它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它可以是一种状态、可以是一种行为、可以是一种缺陷。常见的事故隐患有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
2 排查事故隐患的原则和方法
隐患排查应坚持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方法有:
(1)直观经验法:依靠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评价对象的危险性和判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
(2)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对照危害分类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的具体安全隐患。
(3)安全检查表法: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排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 。
3 排查事故隐患的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及企业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具体包括:
(1)目标职责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考核情况。
(2)法规的识别、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
(3)教育培训情况。
(4)现场管理情况。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6)应急管理情况。
(7)事故管理情况。
(8)持续改进情况。
4 隐患治理的方法
隐患治理要落实隐患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主要采取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安全文化控制,并符合以下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满足国家规定的限值。
(2) 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3) 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5 隐患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安全事故案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分析,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日常工作中经常、重复性出现的事故隐患。这些隐患经常查,经常出现,危害性大且根治难。
6 根本上上消除事故隐患方法探究
6.1 开展安全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在隐患之前构筑一道防火墙,通过关口前移,由查隐患向防风险延伸,切断由风险演变为隐患的路径,实现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企业要健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六项机制”;全面加强风险清单管理、动态管控,分级管控;对重大风险管控不力可能造成隐患的,提前研判、及时预警。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确定风险点,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全员参与,分级负责,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做到系统、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企业结合自生可接受风险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高度关注环境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訓,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监测和预警。
(5)持续改进。
6.2 重点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控
美国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96 %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只要控制好人的行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将大为降低。因此,在隐患管控中,要着力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控。
6.2.1 加强重点人群、重点作业、重点时段、重点行为管控
(1)重点人群:新员工、劳务工、外委人员、单岗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
(2)重点时段:中夜班及凌晨作业时段、交接班时间、节假日加班及日常延点时间、突发抢修设备故障时段、检查人员刚离开时。
(3)重点作业活动:危险作业、特种作业。
(4)重点行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不正确; 脱岗、睡岗;作业前不进行危险源辨识、不进行班前交底;无监护人进入设备、设施内部作业;交接班时不履行交接班程序;停电后不闭锁、上锁。
6.2.2 狠抓班组建设
现场作业人员是事故最大的受害群体,也往往是事故隐患的制造者,甚至是事故的肇事者。加强班组建设,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能显著减少事故隐患,有效遏制事故发生。
(1)建立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严格用制度规范班组成员行为。
(2)抓好班组安全教育和培训,推进制度标准等“应知应会”的内容进班组、进现场。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组安全活动,丰富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
(4)开展班前“四问”。在班前会上,问当班任务、问安全风险、问防范措施、问应急措施,确保每一名作业人员真正认识到所处环境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提升作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和保护他人安全的能力。
6.3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
安全生产清单制[2]就是把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規范的要求以清单形式固化下来,将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单位和每一个责任人,实行照单履责、按单办事,从而减少工作失误和推诿扯皮,达到明晰责任、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有效遏制事故隐患的目的。
6.3.1 清单的特点
清单,即清爽的单子,让人一看就能懂、一看就能明白,清单制就是化繁为简,是防止犯错最简洁明了、最有效的方法。安全生产清单具有以下特点:依法依规、不拘形式、简洁具体、关键有效。
6.3.2 企业应建立的清单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三号)、《安全生产许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97号)《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的通知》(安监总办〔2015〕27号)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的内容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
(2)日常安全工作清单:安全操作规程、隐患将排查治理清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清单、消防管理清单等。
(3)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全员安全责任清单、岗位安全履职清单等。
(4)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根据各行业特点确定,如建筑行业主要包括深基坑、模板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矿山暗挖隧道、瓦斯隧道、盾构隧道、民爆物品、人工挖孔桩等。
6.4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从源头实施的安全生产治本之策,有利于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遏制和减少事故隐患发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学习和培训:各类人员分层次培训,全员学习贯彻符合本企业类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做到人人清楚,意识统一,整体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
(2)责任分解、严格考核:根据企业对应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单职责分工;加强标准化实施的过程管控和监督考核,确保各项职责落地实施。
(3)加大投入、人防物防: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团队,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坚决淘汰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技术和设备,提升安全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对安全管理关键部位、主要风险点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管控,实现安全管理从被动应付、疲于响应,向主动预防、风险预警的可视化与动态化管理方式转变。
(4)注重积累,巩固提升:成立以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自评小组,进行标准化自评,验证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及时发现安全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使安全标准化工作得到持续有效实施。
6.5 着力管控重复发生隐患
要分析查找发生隐患的薄弱环节,重点整治反复出现、重复发生的隐患问题,找准问题本质,提高问题整改的系统性,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1)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事故隐患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对已排查出的隐患部位、时段、种类、数量等信息的自动统计, 为企业确定安全管理重点提供支撑。
(2)健全隐患排查机制,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常态化”的隐患治理体系,将重复发生隐患作为重点整治内容。
(3)从完善制度、加强培训、提升意识、规范内业、现场管控执行力上着手,找准重复发生隐患的本质原因深入整改,加大隐患重复发生的考核力度,奖罚并用,提升隐患整治成效,有效遏制隐患重复发生。
7 结束语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要加强安全管理,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针对事故隐患,要深入分析产生的根源并纳入风险系统进行预防控制,使安全管理的焦点从预防事故向预防隐患转移,进行源头治理、防控,严防“带病运行”,筑牢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 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委[2020] 3号)[S]. 2020-04-01.
[2]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安委[2020] 1号)[S]. 2020-02-26.
[定稿日期]2021-04-22
[作者简介]曹家勇(1988~),男,本科,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