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于指尖的乐章
2021-12-16LOTUS
LOTUS
标签:
十年以上电子音乐制作经验
Trap Nation旗下首位签约中国人
Liquid State旗下第二位中国本土音乐人
我和电子音乐的缘分是从初中开始的,开始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是音乐发烧友。那个时候为了听音乐,会去花钱买高端耳机。每天晚上的必听节目是HIT FM电台,由加菲众主持的”Party Animals”。节目里有很多电子音乐的推荐,属于国内早期播放电子音乐的平台。那个时候电子音乐文化还没开始盛行,但我特别喜欢,就想慢慢尝试自己去做。当时国内还没有很系统的对于电子音乐的培训,我就找了一个做流行音乐的老师来指导。
在美国求学时期,为了音乐,我同时上了两所大学。白天在洛杉矶市中心的南加州大学学企业管理,晚上要到Icon Collective音乐大学学习音乐制作。每天的日程都非常满,几乎没有娱乐生活。单是打车,一天来回路上就要花费几个小时。上课时间从早上8点开始到午夜12点。有时候需要给自己录歌,就得租录音棚,继续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这样的生活状态大约持续了一年。
后来为了做歌,我联系签约了几家公司及厂牌,例如Youtube上最大的音乐频道Trap Nation,以及全球知名的电子音乐厂牌Spinnin' Records。我和他们陆续发行了几首试水的单曲,也在国外做过几场小型个人演出。直到我大学毕业,当时做了回国的打算,希望能将这两年国外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和经验,带回国内市场,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回国之后我和亚洲电子音乐厂牌Liquid State一拍即合,加入到他们旗下的艺人阵营。
初期我的音乐风格基于trance,后来延伸到tropical house,然后再到trap,现在又做回了house。我对电子音乐风格的喜爱比较多元,但在发歌计划上也会遇到瓶颈。早期我在Spotify上的尝试性发行积攒了几十万的月播放量,几个月前和百大DJ Vicetone还有黄霄云合作的新歌《平行线》突破了百万,为我的月收听数据带来了飞跃性的提升,但我的粉丝数并没有怎么涨。这也让我开始考虑音乐发行的长期规划及艺人品牌的同步管理。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突破,在国际音乐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同时,也能介绍中国的音乐,进行文化输出。
外国的电子音乐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不但有非常多的优秀音乐制作人,而且会有良性的消费市场,观众会为了喜欢的艺人、喜欢的音乐去消费、去看演出。例如你知道他打什么风格的音乐,你听过他的歌。而国内还在上升期,大家都在探索适合本土市场内容的阶段。在“硬”件上,在舞台灯光、技术上我们已经非常领先了;而在“软”件上,在对音乐本身的开发上,还有一些空白。我希望可以用我的音乐来帮忙填补这一空白。
在国内,制作人身份还是比较难以被大众认可,属于“后台”艺人,和观众习惯看到的、舞台之上的前台艺人有一定区别。所以我也在尝试向唱作人这方面发展,因为我对自己制作的音乐的理解,可以让我更完美地把作品演绎出来。现在的我还处在制作人的身份,我刚刚发行的《失联 Lost Connection》,邀请到了冯希瑶演唱。我写这首歌的时候,想到了很多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回顾过去,都会怀念在人生旅途中前进时,不经意之间遗失的那些美好。我想在自己的每首歌里,都给我的听众讲一个故事,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带给他们感动。因为没有故事的音乐,不能打动人心的音乐,其实就是一张废纸。
标签:2021世界百大DJ第96位中国Trance风格代表人物
我的音乐启蒙是在我爸的车里开始的,我爸有一天开车带我去夜店,九六年的时候我才五岁,我记得他车里放着两盘磁带,我就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一盘是时下的潮流电子音乐,另外一盘是莎拉·布莱曼。后来我打碟的音乐风格就是这样,先来一段电子乐,再来一段莎拉·布莱曼,我的音乐风格的形成跟我爸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真正开始做DJ是2016、2017年的时候,我有个朋友在沈阳办了一个不怎么成功的音乐节,当时问我要不要过去玩玩,我说好,我就现场打碟了。我一直以来喜欢的音乐类型都是Trance,90%的时间里我只放这种音乐,那次音乐节我觉得我打得还行,但是现场的观众并不买账,走了一些人,对我来说是一个打击。
当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尼采的一句话,现在你还能看到,“杀不死你的让你变得更强”。我就开始下定决心好好做DJ,我就不信这么好的音乐就没人听。如果当初没有这回事,做DJ這件事对我来说仍然单纯是兴趣爱好。
Trance属于能量值比较高的音乐,如果我开了一个自己的专场有8到10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不可能这期间都放Trance,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先从melody techno开始打,过一两个小时再开始Trance,不管每个阶段的能量值是什么样的,整体都会在一个氛围当中,不会是一会儿Hip-pop,一会儿EDM,一会儿Bounce。
电子音乐当中旋律是很重要的,但在我看来,旋律是第二位的,音色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旋律在那放着,但可能很多人并不会仔细去听,但如果里边有一个特别亮眼的音色,别人一听到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首歌上面,再加上这首歌如果有好的旋律,那么就能够让人记住。
Armin Van Buuren和Fer r yCors ten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音乐人。我第一次看Trance的现场就是看的Armin Van Buuren的,他拿过五年世界百大DJ的第一名,连续二十年都是世界百大DJ前五,对于我来说就是行业标杆。一开始我的目标是能跟他一起演出,在他的唱片公司发行我的歌,或者他能够放我的歌,现在这些都实现了。Ferry Corsten对我来说同样也是传奇,并且我接下来会有一首跟Ferry Corsten合作的歌会发行。
前一段时间我发行了一首歌叫《Shapeshifters》, 这里面还加了歌剧的部分,专门找了欧洲唱歌剧的歌手来演唱的,这首歌其实偏向于Melody Techno再加上Trance,因为疫情的时候其实现场的活动数量会比以前少,所以这首歌属于在家听也很舒服的曲子,没有那么高的能量值。在12月3日要发行的《Blossom》里面也有比较新的音色,我希望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音色可以让人找到些不一样的刺激。
标签:中国首位潮流时尚类跨界DJ中国百大DJ排行榜第76位
在做DJ之前,我是个美妆博主,但我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十几岁的时候学过架子鼓,后来跟朋友一起玩乐队,喜欢听摇滚和说唱,也经常去蹦迪。因为我一直做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欢的事,也因此认识了挺多音乐行业的人,慢慢的就开始学习正式做个DJ。
我从事DJ行业的时间其实不长,大概也就一年左右,我最喜欢的音乐类型就是Hippop,演出放歌的时候我基本也只放这个类型的歌。House我也喜欢,但是这个类型的音乐太小众了,没有什么工作机会,虽然放Hip-pop的工作机会也少,不如Bounce的工作机会多,但是喜好这件事在我的考量当中还是占了90%。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个行业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我只入行了一年就可以进入中国的百大,其实做DJ最重要的事并不是用机器,机器的操作只要学了都能会,做DJ最重要的是你的音乐品位,要在什么氛围下放合适的歌,要知道怎么排歌。有些音乐制作人可能不那么擅长用机器,但是他放的歌非常好听,因为本身他是有品位的,他知道为什么A这首歌放完之后要放B,有时候两首歌都很好听,但是接在一起是很难听的,有自我的感受和品位是很重要的。
这个行业里,女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放电音的人比较多,放Hip-pop的特别少,一是因为做DJ也不是那么容易,还是需要学习的,不懂音乐,不喜欢这些音乐类型的人是做不好的,二是因为这个行业也不怎么赚钱。有些人会对女DJ有偏见,会觉得我们就是好看,只是花瓶,不懂音乐,再加上我自己是网红的身份,会有人觉得我是在“圈钱”,拿这个点来攻击我。甚至也会有没听过我放歌的人也来评论我,但我从他们说的话就能知道,他们压根不懂音乐,只是单纯地想对我评头论足。
如果跟已经做了十年的人相比,在技术上我确实没有别人好,但是在听歌的这个层面,我肯定是不输的。也因为我有博主这个身份,有一定的粉絲,所以更多时候,我还是接商演,作为嘉宾多一些,并不会每天去一个固定的店上班。有些时候这份工作是迎合他人的,你得了解每个地区的喜好,否则我在台上自顾自地只放我喜欢的歌,那么别人是听不懂也嗨不起来的。就像去广东地区,可能放点粤语说唱,在北京就可以放京味说唱,做DJ,自己的喜好很重要没有错,但是让听歌的人开心,能沉浸在这个氛围里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