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后习题,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021-12-16叶枚举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男孩习题旅行

叶枚举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四部分组成,囊括了想象、说话、思维及习作等四种能力。统编语文教材注重了以上四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课后习题中表现的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住了统编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就找准了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新方向。

一、关注文本语言,培养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高效率、高品质学习的关键,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

1.与“读”相结合,想象文本画面。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哪些画面。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各民族的学生穿着鲜艳的服装来到了校园。”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大声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许多小学生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做游戏”……在学生交流互动之后,笔者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再次朗读,加深理解。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在朗读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2.与“说”相结合,揣摩人物心理。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题时,先让学生默读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内容,读完后让他们说说列宁和小男孩心里分别在想什么?有的学生说:“小男孩想,如果说实话,他会不会骂我,我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列宁想,小男孩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我相信他一定会改正错误的。”有的学生说:“小男孩想,自己一直都是个诚实的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呢?可我又不敢说实话,怎么办呢?”……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学生不仅走进了小男孩和列宁的心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训练说话能力

会说话、敢说话,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因此,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1.以学校为场景,让“说”言之有物。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的课后有两道与“说”有关的习题,分别是“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两道习题时,先让学生说说大青树下的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联系自己的学校说说自己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学生从上课的时候说起,有的学生从下课的时候说起,有的学生从放学的时候说起……这样的说话训练既基于文本,又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的“说”言之有物,让“说话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2.以生活为背景,让“说”言之有理。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如果到小兴安岭旅行,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喜欢在哪个季节去小兴安岭旅行,有的学生表示喜欢在春光明媚的春季去旅行,有的学生表示喜欢在绿树成荫的夏季去旅行,有的学生表示喜欢在秋风习习的秋季去旅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于是,笔者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季节去旅行,很多学生都能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这样的说话训练,立足生活背景,使学生的“说”言之有理,让“说话训练”更有效果。

3.以话题为主线,让“说”言之有序。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感兴趣的部分。”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让学生以“秋雨”为话题,说说自己对“秋雨”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有的学生表示对颜色感兴趣,有的学生表示对气味感兴趣,有的学生表示对动物、植物忙着过冬感兴趣……笔者接着让学生模仿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秋雨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说话训练,既立足课文,更深入文本,增强了表达的丰富性,使学生的“说”言之有序,让“说话训练”更加准确、更加有条理性。

三、依托图表样式,发展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因为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统编语文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用图表等方式启发和帮助学生梳理和呈现思维过程。

1.以“画路线图”为线索,讲述文本内容。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先让他们画出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路线图,即: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路线图试着讲红头惊险的旅行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会按照“路线图”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用语言呈现出来,有的学生还会加上一些精彩的语句,把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合理地组织起来,让故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变得更加生动感人。

2.以“预测表格”为导向,梳理文本信息。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课后有这样的习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这道题的下面还提供了一份样表,梳理了部分“预测内容”及“预测依据”。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旁批的预测,然后再结合课文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很快就会说:“小青蛙请求老屋,老屋也会同意。因为故事中的老屋很乐于帮助别人……”结果,很多学生都会根据样表,得出不同的预测。通过设计“预测表格”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发展思维能力,还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知道“如何读懂课文”,进而实现独立阅读,既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阅读活动充满了乐趣。

3.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理解文本结构。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这道题采用了简单的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纸发明的四个阶段。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先让学生借助这一份层次结构图,理清纸发明的四个过程,即:“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和竹片、木片上;到“西汉时代”时,人们用麻来造纸;到“东汉时代”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明确习作意识,提高习作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很注重凸显习作意识,特别是课后习题更有思维含量,让“积累”“吸收”转变为“迁移”“输出”,让“语用”落地生根。

1.句式仿写,提高词句表达能力。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先让学生读读例句,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比喻)來写秋雨的颜色。接着,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有的学生说:“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茄子。”有的学生说:“秋天的雨把雪白色给了菊花。”有的学生说:“秋天的雨把淡黄色给了桂花”……在学生交流互动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模仿例句的样子,用比喻的方法写一写秋天的雨。通过这样的句式训练,让学生通过想象仿写句子,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强化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段式仿写,提高有序构段能力。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课后有这样的习题:“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很明显,这是“总分”结构的段式训练。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时,先让学生说说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有的学生说:“音乐会的声音很美妙。”有的学生说:“小溪流水的声音很美妙。”有的学生说:“风儿吹过的声音很美妙。”……于是,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总分”的表达形式写一段话。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引导学生关注到了课文“写了什么”,还关注到了课文是“怎么写的”。

猜你喜欢

小男孩习题旅行
扶起小男孩
小男孩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