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读、思、议、用”的策略

2021-12-16陈华忠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量思路解决问题

陈华忠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应从现实背景出发,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渐构建出数学模型,最终通过模型求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要在现实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理解并发现问题,然后利用已有学习经验中的相关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答。这样,既让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还获得了一定的情感体验。

一、阅读——理解题目内涵

教材中“解决问题”板块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在阅读中求得理解。阅读是理解的需要,理解题意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前提。让学生认真读题,从整体上进行首次感知,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目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了解这件事的经过,结果怎样,此事是否是自己比较了解(或能理解)的事情。并通过题里文字,词语唤起表象,初步理解全题的事理,让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一点在低年级教学“比多少”问题中尤为重要。

如,红花15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

红花15朵,比黄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并不要求学生叙述完整的思路,只要让学生能理解对比中两个数量的多少,从而推理出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这样处理就是反复强调让学生读关键句,从关键句中读懂谁多、谁少,头脑进行判断表象,厘清黄花和红花的数量关系,进行推出计算过程,如果学生读得不透,就无法真正理解它们加减算法的道理,有的学生没有用心读题,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所以总被题中“多”这个字眼干扰,认为题中“多”就是用加法算,“少”就是用减法算,离开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重点分析,思维就没有了锻炼,达不到解题的效果。

二、思考——分析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这数学模型去列式解答。为此,课堂上应注重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构建数量关系的模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如,三年级下册教材的一个数学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85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的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学生出现了多种表述。

生1:先算出一件上衣的价钱,再计算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

生2:根据“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可以知道一套衣服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3倍,所以只要用85×3就可以了。

生3:先算85×2,得到一件上衣的价钱,再加上85,得到一套衣服的价钱。

引导学生表述解题思路时,可以根据问题情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既可以在学生表征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时进行,也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列式,然后再进行说解题思路,这样都能厘清数量关系。

又如,二年级下期有这样一道题:“每个面包3元,第一组买了9个,第二组买了6个,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全凭生活经验解决,而是要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怎么解决?”这其实就是我们以前一直非常强调的中间问题。现在的教材中不出现“先算第一组花了多少钱?再算第二组花了多少钱?”这样的形式化训练,是因为不想束缚学生的思路,但是就某一种策略来说,这个中间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毫无疑问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还是要大力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交流——分享解题思路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说”的训练,把“说”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不仅可以加强信息反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说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能根据所求的问题,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尤其要注意收集隐蔽的信息。如,张平家要装修一间厨房,要在厨房的四壁贴瓷砖,已知厨房的长是4.2米,宽是3.5米,高2.8米,扣除门窗面积3.5平方米。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大部分学生很快会说出有四个已知条件,因为这些条件是以数字的形式呈现的,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注意到“四壁”这个条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提醒。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关注非数字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二)说数量分析

对于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清晰、易懂,更有助于扩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有效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某工厂五月份的煤炭消耗为10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原计划五月的煤炭消耗为多少吨?根据题意可这样画图,首先将原计划的用煤量看作单位“1”,将线段平均分成4份,实际的烧煤量占其中的3份。通过线段图可知,题目中所展现的数量关系为:原计划的煤炭消耗(1-)=五月实际的消耗量。

(三)说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说”探索的过程,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理清解题思路。这就需要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引领学生思考:这个题目中问了什么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在因势利导的过程中让学生理清解题基本思路。促使思维有条理、有层次,化内部的无声语言为外部的有声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表达、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时,出示这样一道题:一套衣服共160元,一条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一件上衣是多少钱?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通过口述解题思路,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的程度,还可逐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思考能力,掌握分析方法。

四、活用——提升解题能力

在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运用模型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数的学问题。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學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学生拥有一双有着数学视角观察问题的眼睛,学会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只有数学回归到生活,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与意义;学生只有回归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正彰显其数学能力与水平。教学时,教师应多让学生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租船问题”一课时,可以出示:两位老师组织全班30名学生参加综合实践划船活动,大船坐6人,每艘船要付30元;小船坐4人,每艘船要付24元;师生都要参加,那么,如何租船,才能最省钱?师:要想最省钱,应该选择租什么船?怎么租呢?

以“怎样租船,最省钱?”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积极探究,寻找解题方法与最佳方案,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是平台,思考是加工,交流是分享,应用是提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优化学生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科所课题:“新课改视域下‘四元五环区域教学模式的探索”,批号:Fjjgzx20-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量思路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我的思路我做主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