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馆“搬”进校园 用数字化传递文明之光
2021-12-16姜伟超
姜伟超
每到节假日,便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以此感受历史文明传承的意义。但中国幅员辽阔,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文明具有地域分布不均的局限性。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人都能随时随地去游览博物馆。但目前,另一种全新的模式却能让中华文明之光照耀到更多的地方,那就是数字博物馆。
10亿像素超高清文物数字展示系统
在2021年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的展厅内,由北京风景独好文化有限公司带来的“中华历史数字博物馆”项目,现场演示了以往只能在少数博物馆中展出的珍贵文物的3D影像。
该项目负责人毛军介绍,“智趣校园中华历史数字博物馆”是独好文化团队经过数年研发,推出的一整套“文博进校园”解决方案。依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全景展示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精选出百余件各地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加入10亿像素超高清三维数字化表现形式,以超越肉眼的直观视角和趣味横生的解读方式,轻松呈现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同时,按照“礼器-艺术-货币”三条主线,制作出对应的高仿真文博产品,打破青少年和文物的距离感,用轻松的方式科普历史文博知识,为广大学生厘清一条延续五千年的中华精神脉络。
据了解,每所校园只需要提供一间教室大小的场地,便能够通过该项目较全面地展现全国的众多珍贵文物。学生们可以通过该系统直观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并了解该文物详细而专业的介绍。
数字技术与文物相融合
数字博物馆项目自然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
据毛军介绍,该项目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3D 虚拟世界研究基础“那儿(THERE)”系列软件,基于强大的人工智能平台,围绕 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创新教育,严格按照中华历史脉络,将五千年的历史按照“分合分合分合”划分为“史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大板块,分别构建具有各時期特色的建筑仿真模型,陈列相对应的高清文物,并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配合趣味横生的讲述方式,加入AI虚拟现实技术,撰写相应知识手册,最终整合成了 3D 虚拟世界博物馆创新实践平台。
为了让使用者能够看到更加清晰逼真的展示,在信息源采集的过程中采用了超高清文物数字采集技术。所采用的Artec 3D三维高清扫描技术,运用Artec Studio 高级3D数据处理软件,配合Artec独一无二的算法模型,快速高效准确地处理文物扫描数据。该项技术能更好地刻画和反映文物细节,扫描精度从300DPI分辨率提高到30000DPI分辨率,可以全方位展示文物细部特征,让文物更清晰,信息展现更完整。
毛军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让“智趣校园中华历史数字博物馆”走进全国各地的更多中小学校。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中华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普及对中华文明的客观认知,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