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2021-12-16李桂艳李文静
李桂艳 李文静
摘要:在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此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双创教育成为了各大高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要以“双创”教育为改革创新的契机,取得更为显著的思政教育成效。鉴于此,文章先阐述了双创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革新的促进作用,然后论述了双创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摘要:思政教育;高校;双创;改革创新
引言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更为需求优质的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高校能否良好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也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及思想素养的提升。并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及理念。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如何在借助双创,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就显得意义重大。
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开阔了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使之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多元文化,诚然这一定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但庞大信息中所存在的负面信息,低俗文化,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加大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难度。仅依靠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显然难以帮助学生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也很难收获理想的思政教育成效,故此需要加强改革及创新。
(二)社会发展帶给思政教育创新的机遇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市场经济愈加繁荣,这便给高校创新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经济条件。同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高校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使高校不仅能够采用先进设备,服务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又能创新优化思政教育设备、方式。并且,在资金的保障下,高校也能引进更多思政教育类人才,使自身的师资教育力量得以壮大,从而提供给学生更良好的思政教育服务。
(三)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也一定改变了各单位、企业人员聘用的标准,他们在聘用人员时,不再只关注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还注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1]。因此,也进一步增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怎样在满足学生工作理想的同时,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就成为高校改革创新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若高校仍然沿袭以往的陈旧教育教学模式,不加强自身的改革创新,就难以良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四)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
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实现其良性发展,保持与国家战略一致导向的重要途径。若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仅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正确的政治思想素养,也无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唯有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其才能朝着正确的创新工作方向不断发力,才能服务社会的发展。就学生个人视角而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也能使之更快、更好融入社会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所以,高校加强自身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是实现学生良好发展的客观需要。
双创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革新的促进作用
(一)深化学生思政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在于,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性、生活性、道德性、政治性及思想性素质,同时这项教育涉及到深厚、大量的内容,所以,也被视为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现如今,不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停留于政策要求及教材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受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思政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况及学生现实生活相脱离,致使授课内容落后、陈旧;另一方面,单一教学方式的影响,造成思政教学内容存在初级性、理论性及空洞性的问题[2]。双创教育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及项目,需要围绕创新、创业来进行,同时,每个活动都须坚持实效性、正能量、积极性的原则。所以,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双创,能使思政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及多样性显著提升,从而收获更为理想的思政教育成果。
(二)提高思政教育趣味性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多采用校园宣传、专题论坛、主题讲座、常规班会及思政课堂等方式,从这些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校思政教育更倾向于“说教”。如此一来,难免会让已然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强调自身个性的大学生心生抵触,或是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识停留在初级层面,思政教育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双创背景下,高校教师能借助双创教育性、竞赛性及宣传性活动,将有关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及政策要求的大量思政内容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接受创新信息时,实现思想政治观念的逐渐强化,树立起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更为关键的是,此种方式能让思政教育不再枯燥,更具趣味性,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发挥思政教育的应用价值
实际上,高校思政教育是为了能良好塑造学生的外在行为方式,把内在的观念、精神及思想转为外在的实际行动,使学生能成长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伦理道德规范、遵守社会法律的优质人才,并非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情感、生活、道德、政治及思想修养。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显然难以把思政内容转为实际行动。而双创活动的出现,则提供给了思政教育“实践转化”的机遇[3]。高校教师通过多元、多样双创活动的帮助,特别是“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或是“红色赛道”、党史知识竞赛、“青春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等竞赛活动,能让学生对思政内涵有更深入的感知,基于思政知识展开双创活动,真正把所学思政知识转为实际行动。
双创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建议
(一)转变思政教学理念,融入双创思维
要想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良好融合,一项重要前提便是更新思政教育活动主导思想,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唯有从思想层面引起重视,加强转变,才可指导行动的稳步进行。就思政课程而言,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改变以往强调课本内容讲授的固化思维。换而言之,就是要在原有课程框架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推陈出新,打破常规。例如,在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职业道德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及兴趣寻找创业机会,将创业作为就业选择的一种;同时根据课程理论和实践,对客观创业背景与自身的创业条件展开综合分析,分析创业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4]。此外,思政类活动是高校除了思政课程之外的生动思政教育课堂。高校在组织设计思政类活动时,要在活动中融入创新思维,注重思想的更新,采用类型丰富的思政活动,潜移默化地将创新思维渗入学生内心,落实好思政活动的育人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政与双创教育良好融合
在推进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可采用项目教学法,着手拥有思政育人特色的“专题式”双创教育模式的构建[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一个项目的信息收集、评估,开展项目以及项目评价,教师则负责保证学生在开展项目时,始终持有正向积极的思想,注重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采用案例分享法,通过不同专题案例讨论会的设置,引导学生就自身所搜集的案例展开分享,然后运用“Yes,and…”评价法展开分组评价,以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二是,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其发散思维、自由讨论,在学生们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实现其灵感的激发。三是,考虑互换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如交流、讨论及分享等,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双创竞赛与项目平台的思政育人作用
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各级的创新创业竞赛与项目,在此种更具温度的思政课堂上,实现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升华。吴岩司长曾指出:“互联网+”大赛中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是我国开出的一堂具有温度,也是最大的思政课,在这一课堂中学生既能了解革命教育的形,又能接触革命教育的神与魂。在参与此竞赛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明确自身既是接班人也是建设者,全面了解自身肩负的责任。比如,与国家扶贫关联密切的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是能良好进行思政与双创融合的一类项目平台,其思想政治性质与政策导向性质十分明确,提供给青年学生一个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创业精神、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平台。
例如,取得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的《“冀梦太行”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项目》,这一项目由河北农业大学所推出,是高校思政与双创融合的经典范例。为了项目的良好完成,项目团队不仅对学校“太行山道路”工作经验做了全面汲取,还开展了“红色筑梦·万名师生同走太行路”的活动,完成了线上“冀梦云盟”服务平台的搭建,为线下建设工程的开展提供辅助,建立起农业产业化体系,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起到进一步推动。同时,团队成员发扬了艰苦奋斗、不怕累、不怕苦的“太行山精神”,9次实地调研与走访顺平、保定等地[6]。每位师生在比赛准备过程中,不畏困难,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与决心,不分昼夜深入乡村去收集资料、展开实践,旨在探索出帮助太行山群众脱贫致富之路。就学生而言,看似只得到了竞赛荣誉,但从深层次来剖析,在这堂生动的思政课上,学生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洗礼,并且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了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各类高校要重视在各类各级竞赛中加强思创融合发展,将双创竞赛平台的思政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此外,积极参与各类各级双创竞赛与双创项目,既能深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其专业技能,又能将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将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协同起来,实现专业融合,将专业壁垒打破,从而保证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例如,在参与“互联网+”大赛的时候,不仅需要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还需要由不同专业出身的导师来进行指导,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此种由上而下的协同作用,更易操作,不会遇到较大的壁垒。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的双创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并能经过团队不断传承下去,取得协同育人的效果。
(四)加强对高校思政类活动双创育人作用的深入挖掘
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借助思政類活动实现育人目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下,也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政类活动形式,网络思政便诞生于这一背景下,教育者应能清楚认识到网络思政的优势,借助媒体平台,使思政类活动的双创育人效果得以扩大、深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实现创新创业思维的有效培养,需要在思政类活动内容中增加双创元素,从而助力学生良性发展。比如,学校可组织开展就业实习见习活动或创业类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政治站位,使之能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能够从中找出有助于社会发展,且与自身相符合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外,为了让学生提前对企业人才招聘要求有所了解,可设计企业简历大赛或模拟招聘活动等,为学生营造更为真实的情景,帮助学生今后就业。同时,高校在开展活动时,要重视学生理性科学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培养,确保其就业思想端正,能够真正找到匹配自身能力、性格的岗位或行业。
结语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这不仅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顺应了大学生心理发展和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活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努力探寻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发展的途径,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用方面的相互协作,为我国提供创新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贡献高等教育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静.地方农业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双创教育的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006):107-111.
[2]鲁石.“双创”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9(A01):247-248.
[3]黄东升,韦顺国.高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资源整合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20(7):41-44.
[4]慕秀成.关于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问题分析[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2020.
[5]徐杨巧,谢守成.双创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任务——基于湖北省26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00(007):67-70.
[6]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00(001):86-90.
责编/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