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瑞:开发绿色能源 畅享美好生活

2021-12-16李曼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能源领域能源

李曼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完成碳达峰任务的60%,争取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为碳中和打好基础。

为保障我国能够高效完成双碳任务,众多新能源企业都行动起来,携手并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在此背景下,山东国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瑞集团”)依托自身的独特优势,布局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开发,着重提升技术与管理优势,大力推进能源新基建,用绿色能源敲开了千家万户的大门,让人们能够尽情享受绿色生活。

做实力派品牌,有实力就有话语权。

企业要自强,就要具备自主创新的实力。国瑞集团十分注重技术创新,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件堪称“奢侈”的事情,需要足够的财力对此进行支撑。经过不断摸索,国瑞集团另辟蹊径,通过金融产业来支撑能源产业发展,逐渐由最初的传统实业,向以开发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企业转型。如今,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成为了国瑞集团战略布局中的两架马车。国瑞集团不仅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并且走出国门,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外总部,海外资源布局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由此奠定的坚实基础,为国瑞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加足了马力。

那些不经意间吹来的风,人们毫不在意,但对国瑞集团来说却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研发领域。2021年上半年,国瑞集团在风力发电方向上就有“一种风机塔筒吊挂用防风摆磁引导装置”“一种杆塔及输电系统”“一种不倒翁式防鸟装置”“一种用于风机塔筒门的防盗结构”4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有效解决了多项风机在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涉足光伏发电领域,国瑞集团也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并不斷深入探索光、储、网等产业资源融合模式,助力绿色发展。依托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国瑞集团在水面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技术团队设计出的水面光伏电站在不占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可通过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来获得更高发电量,同时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为准确把握清洁能源发展趋势,切实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国瑞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在充电桩、电力交易、分散式风电、海水淡化、储能等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使自身得到长足发展。

国瑞集团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秦玉磊告诉记者:“国瑞集团将继续发挥技术与管理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专利发明的落地使用,加成储能、综合智慧能源、智能微网、制氢等新行业、新业态的科研投入和项目开发,为清洁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多‘国瑞力量。”

做有力量的品牌,为社会发展、为行业拓宽贡献力量。

国瑞集团是国内率先进入绿色新能源领域的综合产业集团,在风电项目开发、工程建设、运营效率等方面创下多项行业先例,拥有可开发资源5500MW,已投产和在建项目装机容量3000MW。

自2011年成立,国瑞集团走过了十个年头,从一家以生产电力设备为主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国瑞集团愈发有使命感,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瑞集团累计捐款金额400余万元,累计捐物价值100余万元。

其貌不扬的乡村,具有巨大的风力发电开发潜力。在济南市章丘区,德州市平原县、宁津县等地,都有国瑞集团的“大风车”矗立。漫步在田野乡间,带有“国瑞”标识的风机四处可见,这些“大风车”不仅可以满足未来乡村新增电力的需求,而且能盘活乡村土地资源,为村民们提供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为实现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在深耕绿色能源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国瑞集团意外收获了发展机遇,提出了“新能源+”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可以连接万物,新能源也可以实现“+”。那么新能源与新农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国瑞集团提出,通过“新能源+农、牧、渔业+旅游”等新模式的有机结合,打造新能源小镇、“碳中和”小镇,在助推清洁能源事业发展的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及旅游产业发展,实现节能减排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光伏发电可以实现新的突破。国瑞集团的研发人员在设计、建设光伏电站过程中,预留给农业种植、养殖所必需的空间,确保在光伏电站正常发电的同时,满足动、植物的生理需求,达到农、光互补的效果和效益,实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模式集成与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新能源领域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领域·对峙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