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应重养肾
2021-12-16张宝华
张宝华
《黄帝内经》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冬季是一个收藏的季节。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人的五脏分别对应于自然界的不同季节。“冬应肾而养藏”,一年之中,肾脏的调养应重在冬季进行。因为冬季天寒地冻,寒气内应肾,肾脏与冬季相呼应,故冬季最易耗伤肾脏的阳气。如果肾的阳气受到损伤,则容易出现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易患感冒、精神萎靡等症状。
另外,如果肾阴虚,可出现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心烦易怒、咽干口燥、头晕目眩等情况。因此,冬季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养肾方法,注重对肾脏的保养。如果肾脏健康,则可“温煦机体”,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各个脏腑的功能。这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为维持冬季的热量支出做好足够的准备,保持身体健康有活力,还可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冬天养肾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调养。
精神养肾。首先,养肾护肾要注重情志调节。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并能促进肾脏功能的提高,对于预防肾脏疾病来说事半功倍。而情志失调既可直接影响肾的功能,也会先影响其他脏腑而后累及于肾,最终导致情志失调性肾虚证。因此,我们要学会及时调节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培养自我控制能力,避免不良情绪产生。每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境平和。
为了保证冬季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做到静其心,安其神,息其怒,遇事泰然,宠辱不惊,避免不良情绪损伤肾脏。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地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出去,如外出游玩、散步,参加文体活动,找朋友聊天、进行娱乐活动等。及时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平时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有助于养护肾脏。
运动健肾。中医历来认为:肾属水,主骨,骨为肾之余,人体的生长发育与骨是息息相关的。如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以及肢体的功能活动都是由肝肾所支配。冬季虽然寒冷风大,但是更要坚持锻炼。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有许多,如快走、慢跑、做操、打球等。每天坚持运动,可实现养筋健肾,畅通气脉,舒筋活络,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抵御寒冷、强肾健体的目的。冬季锻炼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锻炼出汗或停止运动时,一定要及时穿上外套,最好能够及时换去汗湿的内衣,避免受寒感冒。冬季锻炼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不仅可以沐浴“日光浴”,而且此时温度已经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明显减少,对人体健康有益。
注意锻炼要坚持经常、适度,避免一曝十寒或过度出汗等,否则会损伤阳气。再则,应避免在大风、寒冷、大雪、雾霾中锻炼。遇到恶劣天气时,可选择在家中锻炼。
饮食温肾。中医认为,肾脏喜温恶寒,因此,在气温较低的冬季,要注重御寒温肾。最简便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膳食调养,温补肾元。冬季饮食的原则应以“藏热量”为主,要使膳食中的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以滋养五脏,温暖肾脏。冬季宜多食热量高和温补肾阳的食品,以抵御寒冷。温肾护阳之品有羊肉、乌鸡、核桃、桂圆、栗子、白薯、大枣等。还要多饮温开水,宜少量多次。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可少,如胡萝卜、黄豆芽、大白菜、芥菜、油菜、韭菜、土豆及苹果、柚子、栗子等。少吃油炸、烧烤、生蒜、辣椒等辛辣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注意冬季应少吃寒性食物,如海鲜、螃蟹、冷饮、西瓜、葡萄等。
再则,冬季的饮食原则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因为冬季是肾经较为旺盛的时候,而肾主咸,心主苦,如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苦味食物吃得少,就会使本来偏亢的肾水更亢,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从而影响心脏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应增苦减咸,有助于补心气、固肾气。另外,黏硬、生冷的食物不宜在冬季食用,易使脾肾阳气受损,影响健康。
起居护肾。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寒就温,以敛阳护阴,防止风寒侵入体内,从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平时要做到背暖、头暖、足暖和腰腹暖。冬季取暖应保持室温恒定,如果温度过高,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出时,容易外感风寒;室温也不能过低,若是感觉寒冷,则容易损伤人体阳气。适宜的室温应该保持在18~22℃。另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新鲜,要经常开窗换气,切忌紧闭门窗。平时多晒太阳,可使人的阳气上升,浊气下降,能补宜各种虚证,尤其是肾虚。还要注意避免憋尿,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引起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一般熬夜是指晚上11点钟以后才入睡,经常熬夜会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长期熬夜容易导致肾脏功能下降,出现尿蛋白增多。熬夜不仅对肾脏有影响,而且对大脑、心脏、肝脏,包括血压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护肾脏及身体健康,要养成健康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间和规律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退休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