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
2021-12-16王大维
王大维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沈阳 110013)
颅脑外伤是由头部遭受外力撞击后的损伤,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使得颅脑外伤发病率明显上升,它也是病死率最高的外伤疾病。外科手术方式可有效治疗缓解症状、病情得控,进而改善预后。但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对患者部分颅骨进行切除,导致颅骨缺损情况的产生,影响患者颅内压水平,破坏患者神经系统。因此在对颅脑外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方案后,应选择合适时机实施颅骨修补术,帮助患者修复受损神经功能[1-3]。我院以收治的部分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早期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时机区分为每组各为42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9.21±1.45)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2例,高中20例,高中以上10例;受伤类型:24例交通事故,11例高处跌落,7例钝器击打;观察组中男女均为21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年龄(49.28±1.36)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0例,高中21例,高中以上11例;受伤类型:26例交通事故,10例高处跌落,6例钝器击打。纳入标准:①经脑CT检查确诊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②无颅骨修补术禁忌证。③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目的意义,积极主动参与。排除标准:①心、脑、肝肾功能异常明显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③精神状态不佳,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在外伤3个月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在外伤后1~3个月内。患者入院后,予以头颅CT和胸部X线片检查,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沿上次切口逐层切开表层皮肤和皮下组织,充分外露受损颅骨,在颅骨缺损处放置大小合适的钛网,使之紧密贴合患者颅骨边缘,缺损边缘用钛钉固定;对创面进行清洗,予以止血处理,注意观察头皮处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情况产生,清点医疗器械和敷料,放置引流管于帽状腱膜下,逐层缝合手术切口,予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以免伤口被污染;术后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24 h后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严格遵照医嘱予以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两组疾病治疗效果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两组疾病治疗效果的判定,5分为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4分为轻度残疾,可正常生活,在保护下可工作;3分为重度残疾,无生活自理能力,需他人照料;2分为植物生存状态,仅能随着睡眠或清醒周期睁眼;1分为死亡[4]。以良好和轻度残疾例数之和在总例数中的百分比为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进行两组脑水肿、导管堵塞和感染发生率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情况参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判定,问卷由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四项内容组成,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在软件SPSS 22.0中进行84例入组患者研究数据的统计处理,经百分数(%)和χ2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表示与检验,使用(±s)和t表示检验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观察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物质生活得分为(47.12±1.56)分,躯体功能得分为(45.28±1.14)分,社会功能得分为(44.72±0.96)分,心理功能得分为(45.36±1.28)分,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54.72±2.18)分、(53.20±1.56)分、(54.72±1.54)分、(52.92±2.04)分,所得数据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存在(t=18.374,P=0.000;t=26.565,P=0.000;t=35.712,P=0.000;t=20.344,P=0.000)。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一种外力作用于颅脑后产生的损伤,在全身性损伤中的占比约为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位居第二,也是病死率最高的外伤疾病[6]。颅脑外伤通常分为开放性颅脑外伤和闭合性颅脑外伤两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外科手术方案是当前阶段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可预防原有疾病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外科手术方案在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同时,也对部分颅骨进行切除,如此一来,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既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不利于改善生活质量[7]。这就需要选择合适时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实施颅骨修补术。
颅骨修补术是一种针对开颅手术或颅脑外伤引起的颅骨缺损进行修补的外科手术方式之一[8]。通常情况下。颅骨缺损患者颅内压会随着患者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导致颅骨缺损处因缺乏相应地方保护而出现功能损伤。颅骨修补术的应用,在改善颅骨缺损患者脑组织神经功能和血液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如此,它还能够防止患者颅内压上升,缓解脑神经组织承受的压力[9]。尽早实施颅骨修补术,可更好地对大脑进行保护,以防大脑受到二次伤害,也可减少硬膜下积液,降低脑积水和颞肌萎缩发生风险。
颅脑外伤手术3个月内,患者颅内创伤已经恢复至稳定状态,在该阶段进行颅骨修补术,不仅不加重原有疾病,而且能够加快患者颅脑损伤恢复速度,使患者颅内压和血液循环保持在平稳状态,对脑部缺血缺氧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恢复患者受损神经系统功能。学者邓昭健[10]对收治的45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损伤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结果显示患者优、良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晚期颅骨修补术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学者罗华[11]在研究中发现,将早期颅骨修补术运用至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中,可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充分体现了早期颅骨修补术在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予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早期颅骨修补术,有助于促进疾病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广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