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探索

2021-12-16

社会科学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校企智慧

黄 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一、数字经济与智慧旅游概述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①2016年9月4日-5日,G20杭州峰会召开,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会议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在该倡议中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意义和指导原则。。数字经济驱动未来,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1],其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智慧旅游”,并在全国部署和开展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广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宁明花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一大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广西旅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智慧旅游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国内的学者倾向于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旅游业中,而国外的学者更倾向于突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4]与旅游者的深度参与[5],对于技术存在一定的弱化。智慧旅游作为旅游行业发展全新的方向,在当前属于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具备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知识与跨学科能力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6]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使用,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活动、智慧旅游以及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改变与挑战。由于数字经济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特征,作为新时代的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旅游管理、营销策划等基础知识,而且也要及时更新和掌握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跨学科、跨领域的相关新知识与数据分析能力。

(二)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7]。作为新时代的智慧旅游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才能积极投身于智慧出行、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城市等领域中,才能不断利用新技术开发出新的智慧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模式,才能充分结合信息化、智慧化技术开发和推广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平台。尤其是当前高校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三、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国内开设智慧旅游专业的高校不多,而且智慧旅游专业也没有被列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有些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设置智慧旅游(管理)方向,或者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下开设智慧旅游专业。[8]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当前智慧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不完善

1.智慧旅游人才匮乏

自从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首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以来,从事智慧旅游研究的学者不多。他们主要是旅游研究人员以及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人员,对于实施智慧旅游政策的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以广西为例,旅游以自然山水、民族风情、红色景点等方面为主要特色,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广西区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每年招生人数不多(详见表1),尤其是开设智慧旅游管理专业或者相近方向的高校极少,目前仅有桂林理工大学从2015年开始,设置智慧旅游管理专业方向,并在2020年申报了智慧旅游管理目录外本科专业。

表1 2020年广西部分高校在区内招收旅游管理专业人数情况表

2.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而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目前广西智慧旅游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能力不足,培养的智慧旅游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尽管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已逐渐开始重视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投入了很多资金,配备了一些教师,但是总体上而言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是作为培养学生的辅助路线,没有真正强调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当前广西智慧旅游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广西智能旅游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公共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对空间的运用上和对空间所有者“受众”的关注上。空间作为公共艺术表现的特殊“场”,是公共艺术存在的“物质”基础,如何有效的研究空间、利用空间、充实空间、创造空间,是公共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而作为空间所有者的“受众”的审美需求与文化诉求,是公共艺术创作“精神”依托,如何更好地体现关注大众、服务于大众,是公共艺术实践的终极目标。

(二)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课程单一

当前从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各个地区、各个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广西的智慧旅游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各高校承担着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重任。例如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主要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礼宾礼仪、旅游研究方法、“互联网+旅游”等课程。对于智慧旅游相关的大数据分析检索、信息技术等课程是缺乏的。而智慧旅游作为时代的新兴事物,其对旅游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三)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1.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旅游人才创业教育要求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把握机会、抓住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痛点,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而目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虽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有所涉及,但大多数流于表面,没有具体地开展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虽然有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课程,但是仅仅停留在实践课程本身,校企合作平台不多,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2.智慧旅游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旅游专业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过程中,由于智慧旅游专业知识的复杂性,通常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技术、开发出新的智慧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模式。另外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学生更加倾向大型旅行社,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理论学习,但是在理论学习中也体现出大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旅游专业学生均高度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未认识到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3.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实践模式单一

目前,旅游专业的大学生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实践:分散自主实习和学校指定的集中实践。分散自主实习是学生个人和实践单位直接联系,学校的教师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学生也很难结合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进行系统的训练,难以形成必要的核心能力。学校指定的集中实践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到当地一流的旅游企业锻炼。但是,由于学生本身不会直接接触实践单位,因此这种实习安排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首先,各高校采用的实践模式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及线上与线下等各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其次,目前的实践方式没有很好地同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景区、酒店、规划公司和旅行社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再次,一些高校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实践项目团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最后,旅游专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经费投入不够,没有完善旅游大数据实验室、形体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的建设。

四、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构建校“园”互融的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1.构建“‘三层’‘六步’‘四融合’”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针对国家大力推进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学科和领域建设为导向,如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商学院为例,整合电子商务、工商管理领域的资源,重点打造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智慧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当前可以结合桂林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桂电-华为鲲鹏联合创新中心”、广西旅游数据中心等平台资源与学校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建构以学生兴趣为主体、企业资源为载体的“企业—学校—学院”三层、“体验→实训→创新→转化→孵化→创业”六步、“个性、学科、工程、社会”四融合的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育人模式(详见图1),进而不断提升智慧旅游人才的创业实践体验效能和育人质量。

图1 智慧旅游人才育人模式“三层六步四融合”

2.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智慧旅游人才“回炉教育”体系

加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再回炉”“再教育”,不断提升智慧旅游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素质。通过与地域企业积极互动,利用中国—东盟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研究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创中心”、广西大数据研究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园等平台与企业,开发“桂电智慧旅游人”实践教育联合育人信息化平台,通过把引入企业项目公布在信息平台上,学生通过竞标方式对接项目,解决学生创业实践“选项”的源头拓展。

智慧旅游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专题的主题培训班、企业孵化指导、“智慧旅游人才订单班”等模式,实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再教育”。在“桂电智慧旅游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中,让更多的企业导师参与到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体系中。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技能等课程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接触智慧旅游的最新技术与市场发展前景。同时,让更多富有年轻活力的在校生参与智慧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当前智慧旅游产业与模式的创新贡献力量。

(二)大力推进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其掌握旅游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其熟悉和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知识。在当前的智慧旅游新时代,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要紧跟当前数字经济技术和共享旅游的发展步伐和市场需求,要重点做好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

第一,完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教学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有管理相关专业。可以结合当前智慧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增设一个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向。不管是教学考核还是课外实训,要变革以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智慧旅游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的大胆探索与主动实践。要把智慧旅游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以便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智慧旅游的发展形势。

第二,突出数字经济特色,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智慧旅游人才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要突出数字经济的时代特色与智慧旅游建设的特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增加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教学课时以及小学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环节,设置课内教学、课外实训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开发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点的智慧旅游课程,重点与当地的智慧旅游企业、校企合作单位加强教学合作,培养智慧旅游“订单式”人才。

第三,构建“学生—教师—企业”互融的创新创业育人课程体系。学生主动参与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中,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自主研发智慧旅游系统与智能服务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激情。教师通过花江智慧谷电子信息创业产业园、“桂电-华为鲲鹏联合创新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结合智慧旅游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企业通过提供智慧旅游的前沿技术、项目支持、企业孵化指导、评估与校外企业课程,与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育人课程的变革活动中。通过“学生-教师-企业”互融创新创业的育人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如通过设立企业飞地研究院,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由企业派驻的工程师,同样参与教学,从而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飞地研究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9]。

(三)积极推行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①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积极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通融合,尤其要注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变革。

第一,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高校应结合当前数字经济与智慧旅游融合推进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层分类实施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支持措施。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积极主动性,实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第二课堂”活动的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制度化建设。通过继续深化“第二课堂”制度变革和有效实施,搭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的实践模式与形式,积极营造适合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与氛围。如创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孵化更多高质量的智慧旅游创业项目;同时通过建立智慧旅游工程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构建GCE(即G-政府、C-高校、E-企业三方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新模式。

第二,提高智慧旅游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与意识。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课外的兴趣培养、市场调研以及项目经验也非常重要。尤其要加强与当地政府、智慧旅游企业等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发现市场、掌握智慧旅游开发技能、服务智慧旅游建设的能力与水平。通过“第二课堂”里的科技学术以及竞赛活动,了解智慧旅游的模式与市场需求,激发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的内生驱动力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意识与能力。

第三,创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除了定期开展智慧旅游综合实训、市场调研、研学旅游等实践活动外,可以积极推动智慧旅游项目与实习的对接,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实践模式。通过实行学分认定制度,将学生参与智慧旅游项目与现有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完善学分认定制度,当智慧旅游企业项目开发中所涉及的内容或工作与学院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知识点相契合时,学校即可予以学分认定,学生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开发或者设计可视同参与课程学习,开发进程与课程成绩挂钩。同时,要积极推动共享智慧旅游的科研资源,建立校企实践合作的共享机制。在校企协同实践中,把学校现有的科研平台、仪器设备、智慧旅游数据平台等资源对相关的企业开放,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共同实现实践育人效果与平台建设效能。通过校企协同共享实践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局面。

五、结语

智慧旅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当前随着数字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对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根据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与相关的技术发展,才能扎扎实实做好新时代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构建校“园”互融的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改革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课程、推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变革,这是推动智慧旅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只有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广西乃至全国智慧旅游产业的健康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校企智慧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有智慧的羊
校企合作五反思
智慧派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