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
2021-12-16杨龙宝马师洋王进海
李 红, 杨龙宝, 赵 刚, 马师洋, 董 蕾, 王进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0)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是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患者主要症状是周期性、节律性、慢性上腹疼痛[1]。相关研究[2]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因素。生活节奏紊乱、饮食不规律均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中国每年新增消化性溃疡病例数居高不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研究[3]。本研究观察了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雷尼替丁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 ① 经胃镜检查确诊消化性溃疡者; ② 病历资料齐全者; ③ 近期未服用过相关药物者。排除标准: ① 对质子泵抑制剂、雷尼替丁过敏者; ② 有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③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④ 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雷尼替丁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5~49岁,平均(36.90±9.63)岁; 联合治疗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48岁,平均(35.57±9.9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的调整。雷尼替丁组: 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标准剂量为150 mg/次, 2次/d, 早晚饭时用温水送服,或睡前一次性服用300 mg。联合治疗组: 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雷尼替丁用量与雷尼替丁组一致,雷贝拉唑用量为20 mg/次, 1次/d, 每早用温水送服。2组疗程均为4~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LPO)和白细胞介素(IL)-17、IL-6、IL-8水平: 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 先将采好的血液标本呈45~60 °角放置在4 ℃冰箱内1 h, 按3 000 转/min离心处理3~5 min, 在-70 ℃环境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17、IL-6、IL-8水平。采用比色法对GSH-Px活性进行检测,使用人过氧化脂质/乳过氧化物酶ELISA试剂盒对LPO进行检测,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3.2 H+-K+-ATP酶活性、胃内酸碱度: H+-K+-ATP酶分解ATP生成ADP及无机磷,通过测定无机磷的量来确定ATP酶活性。抽取患者治疗前后胃液,检测胃内酸碱度(pH值)。
1.3.3 疗效: 显效,指溃疡灶消失, Hp阴性; 有效,指溃疡灶缩小50%以上, Hp阴性; 无效,指溃疡面积未缩小, Hp阳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4 不良反应: 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GSH-Px、LPO水平变化
治疗前, 2组GSH-Px、L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GSH-Px水平高于治疗前, LPO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GSH-Px水平高于雷尼替丁组, LPO水平低于雷尼替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GSH-Px、LPO水平比较
2.2 治疗前后IL-17、IL-6、IL-8水平变化
治疗前, 2组IL-17、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IL-17、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IL-17、IL-6、IL-8水平低于雷尼替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IL-17、IL-6、IL-8水平比较 pg/mL
2.3 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变化
治疗前, 2组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CD4+、CD3+水平高于治疗前, 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CD4+、CD3+水平高于雷尼替丁组, CD8+水平低于雷尼替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比较 %
2.4 治疗前后H+-K+-ATP酶活性、胃内酸碱度变化
治疗前, 2组H+-K+-ATP酶活性、胃内酸碱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H+-K+-ATP酶活性低于治疗前,胃内酸碱度高于治疗前,与雷尼替丁组比较,联合治疗组H+-K+-ATP酶活性较低、胃内酸碱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H+-K+-ATP酶活性、胃内酸碱度比较
2.5 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雷尼替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雷尼替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的年发病率为0.1%~0.3%。因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常被误称为消化道溃疡。临床研究[4-5]认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均属于消化性溃疡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生活节奏的改变,中国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年上升[6]。Hp感染与高胃酸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长期存在的Hp可致胃黏膜受到损伤,在高胃酸的长期作用下会导致机体发生消化道溃疡[7]。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是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8-9], 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酸作用和特异性,且药效时间长,能够对胃酸分泌引起的疾病进行干预,改善酸碱平衡状态,使患者症状得以及时控制。雷尼替丁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降低胃酸、胃酶活性的药理作用[10], 可通过抑制H+-K+-ATP酶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合成的目的,作用时间长、药效强是其主要特点。胃内酸碱度调节,胃肠激素间反馈调节,可促使胃窦G细胞加快分泌促胃泌素,进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黏膜上皮细胞再生与恢复[11-13]。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调节患者胃内酸碱度,抑制H+-K+-ATP酶活性,从而改善患者胃内酸碱环境,极大程度促进溃疡的修复。
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在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患者的病情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血清GSH-Px、LPO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化性溃疡的发展和转变情况[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患者GSH-Px、LPO水平受到明显调控,说明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溃疡灶氧化应激损伤严重程度,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17]显示, IL-17是一种炎症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IL-17水平变化与Hp感染有关, 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中IL-17水平增长。相关研究[18]指出, IL-17可诱导IL-6、IL-8生成,进而诱发炎症。CD3+、CD4+、CD8+是临床常用的反映机体自身免疫情况的指标,可对患者自身免疫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估[19]。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CD3+、CD4+、CD8+水平受到明显调控,说明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