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从“疫情大考”中提取大学生思政教育素材

2021-12-16张淑玲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抗疫价值观

张淑玲

浅析从“疫情大考”中提取大学生思政教育素材

张淑玲

(天津农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92)

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抗击疫情,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抗疫措施,成效卓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集体主义原则被充分彰显。运用“抗疫”中国故事讲好“抗疫”思政课,用事实揭露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抗疫”成就的曲解,增强思政课老师守好意识形态“责任田”敏感性和辨别力,培养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疫情大考;制度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思政教育

不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就中国自身看,发生在2020春的这场疫情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防控难度都超出人们的预期。疫情几乎波及全球各行业、全领域,无关财富美丑、无关男女老幼、无关迟愚智慧,每个人都涉事其中,是对全人类的一场考验。这场疫情考验了国际经验传递与协同能力、执政党的决策能力、社会的应急反应能力、全社会的动员能力、广大民众的自律能力等,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功亏一篑。同时,疫情也让人们重新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国家财富、人权自由、以人为本、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什么样的治理方式才能给最大多数的人带来幸福、什么样的人生更有价值等等。这也是笔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疫情是灾难,亦是最鲜活的教材,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负面效应,阐释全民抗疫背后的理论根据和制度优势;以抗疫过程中涌现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为素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1 “疫情大考”展现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制度为什么值得自信的问题。这次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突出成效,是我国制度优势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仅是抗疫的胜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展现,对讲好思政课,增强“四个自信”意义重大。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抗疫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只有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才能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在最大程度上以最快速度有效控制疫情,展现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有一批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的党员干部,从党中央到遍布全国的基层党组织,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员和党旗党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组织能力;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群众路线是其工作的基本遵循,这次疫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与我们党坚持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相结合、把服务人民和引导人民相结合、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密不可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群众动员能力;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又是引领人民共同奋斗的领导者,在抗疫过程中党的领导力贯穿全过程,体现全方位,渗透各环节,从中央到地方,令行禁止,效果显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对比国外一些国家政府糟糕的疫情防控现实,更加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非同凡响的领导力、组织力、动员力和执行力,对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这一命题尤为关键。

1.2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2]在很多西方人的意识形态中对“集中”这个词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与不屑,总是将“集中”与“集权”“不民主”联系在一起,认为“集中”是对人权的侵犯,是剥夺个人自由。其实我们讲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在“大事”,是大好事、大实事,是超越“利益集团”私利,能够真正体现“人民利益,人民至上”特点的大事。新中国7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制度。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初期,在面对未知病毒,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科学依据时,短暂的慌乱是有的,但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节奏,以最果敢的方式采取行动:下令封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隔离,保护易感人群;集中全国各方的力量、物资、技术、人才、资金全力支援湖北;绥芬河、北京新发地爆发疫情后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应对,为疫情防控取得向好成效提供可靠制度保障。这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效能的体现。

1.3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从疫情开始到今天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党一直强调“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3],“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了抗疫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3],“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5],“在这一次疫病流行的时候,为了防控疫情,我们毅然地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我们办事情一切从这个原则出发”[6]。在疫情防控中,把什么看成是第一位的保障目标,反映了不同执政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追求目标的差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

2 在“疫情大考”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7]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7年的不断倡导和推动,核心价值观在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已逐渐成为引领全社会的价值准则。从培育、践行到引领是不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指导意义的过程。此次抗疫不论从国家层面的决策统筹、社会层面的协同配合、还是个人层面的积极参与,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集中体现和全面彰显。深入解析核心价值观在抗疫中的作用,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1 “富强”“和谐”是“疫情大考”在国家层面的物质和秩序保障

“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第一要求,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对财富数字增长的重视上,还表现在非常时期14亿人有饭吃、有衣穿、不用担心物价飞涨的踏实感上。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8]只有国家富强了,面对极端灾难和突发状况时,才有统筹安排的实力;只有国家富强了,才有可能在被部分反华势力打压时能充分应对,对部分西方媒体无端指责时用实力说话,甚至给予其他需要援助国家力所能及的帮助。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我国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在如此大规模的疫情之下,国家通过正规渠道及时推送疫情动态和防控知识,谨防谣言传播和恶意炒作,及时消除社会恐慌,积极引导公民配合防控工作,落实防疫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自由”“法治”是“疫情大考”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和法治保障

“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价值追求。“将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和价值追求,也体现了现实目标与理性目标的有机统一。”[9]在疫情防控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自由观。抗击疫情需要全体人民的参与和付出,当个人自律可以减少更大程度上的社会损耗时,暂时的自我约束并不是对自由的放弃,而是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来追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那种为了所谓“自由权”而将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置于不管不顾境地的做法不可取,自律前提下的自由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发展的目标,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坚守法治思维是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也是未来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10]

2.3 “爱国”“敬业”是“疫情大考”在个人层面的心理基础和职业要求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准则。此次抗击疫情充分展现了国人深沉的家国情怀,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出力。表现在敢于谏言的责任担当、无数“逆行者”的坚定背影、一份份按了红手印的请战书、以及“足不出户”的自我约束等很多方面。当每个个体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对国家、民族应尽的义务时,就是爱国最好的表达。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从业者对于工作职责的态度。突然爆发的疫情,考验的不仅是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还有敢于面对危险的勇气和担当精神。他们是耄耋之年还坚守一线,“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的钟老;是用自己渐冻的生命托起无数患者生的信心与希望的张院长;是穿着厚厚防护服,脸上印着深深勒痕的医护人员等等。敬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他们是所有从业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1]抗疫过程中有太多的励志故事、感人事迹,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写照。要大力挖掘抗疫精神和抗疫典型案例,高度凝练、深度解读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信仰,外化于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

3 “疫情大考”充分彰显了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发生激烈冲突时,必须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在实践中有部分人错误地认为集体主义践踏个人利益、消灭个体权利,制造个人与集体的对立,将集体主义污名化,认为集体主义是为了集体利益而不惜侵害个人利益的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种认知片面夸大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对立的关系,忽视其辩证统一关系。我们讲的集体主义,是在三者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是因为只有大的利益保全了,才能在根本上保障个人利益,是一种更注重长远、更注重整体利益的价值选择。中国有句古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抛开整体利益只顾个体利益的举动,就像离开大海的水滴,很快就会干涸。

3.1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2]这次疫情防控正是充分发挥了集 体主义精神,“大局为重”是对其最好的诠释。为了大局,需要全国人民的自觉支持与通力配合,“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举国上下勠力同心,避免了疫情在更大范围扩散的风险,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这样的战斗,让一位外籍专家发出了无法想象的惊叹:“这真的是一种全政府、全社会,你甚至想象不到的一种乌托邦式的集体意愿。”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的体现,也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将集体主义精神融入民族血液的结果。在漫长的岁月中,无数次天灾战祸、兴衰危亡,早已塑造了我们同风共雨、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情感,塑造了我们强调集体利益、强调个体责任的价值观念。

3.2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最根本的追求是在保全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对个体利益加以护佑,否则强调整体利益就失去了其价值基础。“既重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奉献,又重视国家、社会对个人的关怀,并鲜明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让集体这个承载着人们爱国情怀的依托,成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坚实依靠。”[13]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 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薪酬待遇、工伤认定等关爱医护人员的十项规定;中央财政提前下拨千亿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所有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确保不因生活困难看不起病,所有医疗费用由政府兜底。

疫情防控中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得到了充分彰显,有助于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阐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民愈自律奉献,国家才有继续向前的推动力;国家愈强大,对人民的保护力才更全面。在实践在中自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认识到小团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性,增强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自信与践行。

4 在“疫情大考”中外对比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对大学生所提出的政治素质要求,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14],结合国内疫情防控成就和国际防疫的对比,引导大学生感知抗疫过程中的爱国情感和奉献精神;品读“疫情大考”下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加倍珍惜党领导下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的优越性;培养大学生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开阔理性的视野格局、超越一己私利的责任担当,以及转知成识、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深入了解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4.1 用事实揭露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抗疫”成就的曲解

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趋势还在蔓延,抗击病毒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困难困扰着很多国家。但即便如此,某些国家依然挥舞着意识形态的大棒,对中国各种污蔑和攻击,将中国的抗疫工作污名化。即便知道借助中国力量、与中国合作是对抗病毒的最好方式,也不愿放下意识形态的偏见走出这一步。在部分西方媒体那里,政治大于病毒,意识形态大于病毒。说到底是他们不愿相信、也不愿承认、更不敢承认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成就。这是根深蒂固的自我优越感和不愿承认中国发展事实的典型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际舆论的大环境依然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据此,用专业、清晰、地道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抗疫成功实践证明中国的抗疫成就,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不断创新话语体系,摆脱“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的模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2 增强思政课教师坚守高校意识形态“责任 田”的敏感性和辨别力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舆论的误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坚守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保持对外界舆论的敏感性和辨别力,用扎实的理论知识,现实的巨大成就回应学生关切,守护学生的思想净土;从更大视角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了解新中国70多年积累的强大科技物质基础,深刻体会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力量和事实;把教案书写在抗疫一线,将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饱含爱国情谊、彰显中国制度、体现中国速度的生动事例融入教学全过程,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实际行动回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教师的希望、对思政课时代使命的重托。

4.3 用身边的榜样激发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格局成就大事业,大情怀激荡大奉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要求,希望青年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站在更高的历史视角来审视自己和国家的发展。在此次全国“战疫”中,更多的“90后”“00后”成为驰援湖北的主力军,他们的逆行、勇毅、奉献精神让大学生深切体会到时代责任不再是说教,青年担当不再是书面文字,而是真真切切存在自己身边,而且很多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也参与了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大学生从身边的榜样看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EB/OL].(2016-07-01)[2020-12-06]. 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zbzg952016/index.htm.

[2]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EB/OL].(2019-08-16)[2020-12-06].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816/ c40531-31298630.html.

[3] 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N]. 人民日报,2020-01-28(1).

[4]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EB/OL].(2020-02-11)[2020-12-06]. 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11/c_1125556457.htm.

[5]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产生热烈反响[EB/OL].(2020-05-23)[2020-12-06]. http:// www.chinanews.com/gn/2020/05-23/9192344.shtml.

[6] 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20- 06-02)[2020-12-06].http://www.ccps.gov.cn/xtt/202006/ t20200602_141353.shtml.

[7]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4-05-05)[2020-12-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8]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05-30)[2020-12- 0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095110513176 593&wfr=spider&for=pc.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谈——自由篇[EB/OL].(2018- 12-12)[2020-12-06]. https://www.sohu.com/a/280402828_ 774994.

[10] 郝磊. 疫情防控应坚守法治思维[EB/OL].(2020- 04-02)[2020-12-06]. http://www.wenming.cn/djw/djw 2016sy/djw2016xxll/202004/t20200402_5508480.shtml.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 师帅朋,陈建兵. 个人与集体价值关系的冲突与转 圜[J]. 思想教育研究,2018(4):79-82.

[14] 习近平.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EB/OL].(2016- 12-08)[2020-12-06].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 2016_12_08_383449.shtml.

Extra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terials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andemic exam”

Zhang Shuling

(College of Marxism,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92, China)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China a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fight against it, China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decisive and effective anti-pandemic measures with outstanding results.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ystem of concentrating on doing great things, and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concept fully demonstrate China’s unique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play an important leading role in the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principle of collectivism is fully demonstr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an be well constructed with the “anti-pandemic” stories in China. The facts can reveal some western media’s distorted report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anti-pandemic”,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sensitivity and discerning power in keeping the ideological “responsible field”, and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mission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pandemic exam;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e principle of collectiv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008-5394(2021)03-0101-05

10.19640/j.cnki.jtau.2021.03.022

G122

B

2020-11-23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TJSZZX17-026)

张淑玲(1977—),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mail:13132063169@163.com。

责任编辑:宗淑萍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抗疫价值观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我的价值观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