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沪浙毗邻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16廊下镇课题组
■ 廊下镇课题组
近年来,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廊下镇与平湖广陈等毗邻地区,结合地缘、人缘、业缘等相似的工作实际,探索出了“毗邻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廊下镇“毗邻党建”工作的发展路径
廊下镇凭借沪浙交界的区位条件,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的资源优势,抢抓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贯彻落实“两区一堡”战略定位。持续提升“毗邻党建”品牌效应,从最初南北山塘8平方公里的1.0版本,发展为廊下、广陈100平方公里的2.0版本,现上升为沪浙“田园五镇”255平方公里的3.0版本。
(一)共建一个党建“桥头堡”——“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
廊下镇山塘村与广陈镇山塘村,一河相望、一桥相连。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异域同名的南北山塘往来密切。2017年6月,两村联合成立跨省活动型党支部——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并在山塘桥南头实体化设立“桥头堡”,形成“一桥两山塘,党建一家亲”毗邻党建特色品牌。2018年3月,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携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一党支部成立“区域协同·乡村振兴实验室——明月山塘”,以理念协同、规划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模式协同“五大协同”共同打造“明月山塘”跨省景区,打造毗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模式。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工作经验获得“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提名。
(二)共创一条党建示范带——“一带一廊”
2017年2月,廊下、广陈两镇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6月30日启动实施“一带一廊”毗邻党建项目,即共同建设一条毗邻党建示范带和打造一条跨界绿色生态走廊,形成“党建联心、文化联姻、发展联动、民生联建、平安联防、人才联育”“六联”合作机制。2018年8月,两镇联合发布“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倡议,并分别发布共同行动三年计划20条。2019年6月,成立廊下·广陈马拉松示范带“十村党建联盟”,涵盖廊下镇山塘村、中华村以及广陈镇山塘村、龙萌村等10个沪浙乡村半程马拉松赛道的沿线村落,并从区域化党建结对单位和上级相关职能部门聘任10位“乡村振兴规划师”,协同推进十村整体规划和项目发展。
(三)共享一群党建朋友圈——“田园五镇”
2018年12月6日,成立全国首家跨省旅居产业集群活动型党委——廊下·大云·广陈乡村振兴联盟旅居产业集群活动型党委。2019年3月25日,廊下镇联合金山区吕巷镇、张堰镇,平湖市广陈镇、新仓镇,携手共建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以“G5”为发展理念,共同提出生态环境共治、第六产业联动、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共建、乡村文化共荣等发展策略,协同推进长三角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已纳入《上海市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并作为乡村振兴板块唯一重点工作列入《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合作事项清单》。两年来,五镇共发布总投资超120亿元的93个项目,发布“田园五镇”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启动“田园五镇”农业科技走廊。
二、沪浙毗邻地区乡村振兴的阶段成效
廊下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机制保障,立足沪浙毗邻特殊区位,基于“两园融合”发展优势,以山塘村、中华村两个保留保护村分批争创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为起点,全力打造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镇,重点聚焦毗邻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连片发展。
(一)系紧红色纽带,建强“毗邻党建”品牌
自2016年以来,廊下、广陈两镇以南北山塘村为圆心,不断扩大“毗邻党建”半径,紧紧围绕“六联”项目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两地党建联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各方面融合发展。在两镇党委共建基础上,各群团组织、毗邻村落、相关条线先后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首创的跨省联合组织站点相继成立。
南北山塘联合成立“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两村党总支书记兼任轮值书记,每月举行工作会商,每季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建立村干部相互挂职机制,在治安联防、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文化挖掘、发展联动等方面全面合作。今年,南北山塘成立道口防疫管控临时党支部,探索形成“一支队伍,两张表格”“两地人员,一个值班场所”“两地领导,一个共同目标”的工作机制。为展示两地毗邻党建工作成果,在广陈镇山塘村已建成毗邻党建广场的基础上,廊下镇山塘村通过“错位互补”建设毗邻党建展示馆,成为党组织和党员“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景阵地。
(二)厚植绿色产业,谱写“村美民富”篇章
随着毗邻党建的不断深入,山塘村作为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唯一跨省的“区域联动型”的示范村,共安排了农民集中居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其他项目等7大类44个项目,市、区、镇三级财政总投资12621.74万元。已基本形成沿漕廊公路北侧种源农业示范区、漕廊公路南侧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山塘老街集镇风貌区的“两区一街”产业布局。村域内现有凤梨花卉种苗基地、番茄工厂化基地、牛博士采摘基地、琮璞文化苑、青檐版画基地等农文旅产业基地16家。南北山塘携手共同打造集古镇风韵、田园风光、休闲生态、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明月山塘”景区。围绕景区建设,引导村民通过出租闲置房屋、开发经营民宿、参与业态布置等多种途径致富增收。
中华村位于郊野公园核心区,同属郊野单元规划保留保护村,积极申报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域内有锦江中华村农家乐、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分馆等农业旅游景点,分布有草坪生产基地、上海农科院葡萄种植基地、彩色树种培育基地等现代农业项目。作为2019年度“中国最美村镇——康养小镇”,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核心的民宿经济,充分挖掘“龙门古刹”佛教文化,正有序推进龙门寺重建项目。
(三)聚焦区域融合,助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廊下镇作为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广陈镇作为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均实行镇区合一行政管理体制。以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和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两镇积极融入“田园五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共创“田园五镇”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在“党建+民生”“党建+治理”“党建+发展”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如:2017年,城乡公交207路终点站从广陈镇龙萌村延伸至廊下镇中华村农家乐;2019年,廊下2路公交车终点站延伸至广陈镇山塘村。成立沪浙平安边界山塘工作站,打造全区第一家跨省的“村级综治中心”。依托南北山塘“村落议站”基层自治平台,组建“村落管家”团队,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跨界协同治理。
此外,两镇联合举办沪浙乡村半程马拉松赛,将赛道沿线的南北山塘村、中华村和龙萌村等用“十村联盟”的红丝带串联起来,进一步发挥毗邻党建的辐射作用。重点聚焦毗邻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连片发展,形成廊下镇山塘村、中华村和广陈镇山塘村、龙萌村四村“抱团成片、以片带面”的发展格局,共同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三、毗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路对策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沪浙毗邻地区乡村振兴合力
一是做实“毗邻党建”工作品牌。深化“一桥两山塘,党建一家亲”“一带一廊”“十村联盟”“田园五镇”等“毗邻党建”特色品牌,通过项目化发布、制度化落实、过程化管理,不断丰富“党建+”内涵。以点带面,把毗邻党建的组织力渗透到区域发展、跨界治理、乡村振兴上,引领和推动各类要素“抱团发展”。二是发挥区域化党建集成优势。通过与广陈镇党委开展中心组联组学习等形式,明确两地党建联建下阶段重点工作,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及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借鉴待泾村区域化党建结对单位每月轮值等形式,深化与城乡结对、双百结对等共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借力使力,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二)健全政策支持,协同推进“湾区大田园”建设
一是注重机制培育。探索以镇为前台,市(区)为后台的联盟共建联席会议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地推进毗邻党建工作。在区域协同、乡村发展机制、农民持续增收机制、集体经济壮大机制、智慧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总结先进经验,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加强品牌孵化。建立新型农业项目共招共享信息库,推动区域内项目、招商、工作信息的互联互通。着力破解体制机制、规划理念等方面的壁垒和束缚,联合发布“田园五镇”区域公用品牌,为实现区域性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提升、产业深度合作做好品牌引领,协同推进“湾区大田园”建设。
(三)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打造乡村振兴联合体
一是借助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搭建招商投资平台、服务平台、运营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例如,新义村以“众创入乡”理念将美丽乡村建设向众创空间打造转型,为企业和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为村民增收拓展新渠道。同时,坚持建管并重,依托第三方等社会力量做好区域的协调、管理、维护及提升。二是加强区域化联动。以产业为主导,强化村-村联动,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乡村振兴联合体。廊下镇山塘村、中华村和广陈镇山塘村、龙萌村四村,应不断深化合作机制,着力构建毗邻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四)强化品牌塑造,助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以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镇、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为契机,以自身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为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镇、文化兴村,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积极建设蘑菇小镇、明月山塘、未来中华。一是持续点亮“明月山塘”。“明月山塘”跨省景区经过两地合力打造,效果已初步呈现。下阶段,要以4A级景区为目标,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以古街、古桥、古校“三古文化”及“英雄山塘”为抓手,通过建设村史馆等,增强文化认同。打造“明月山塘”旅居颐养田园综合体,不断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二是积极打造“未来中华”。充分挖掘以龙门寺为基础的佛教文化及其延伸内涵,积极推进龙门寺重建项目。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华村的故事,把锦江小楼打造成红色旅游的打卡点。改造中华村餐饮一条街,大力提升民宿、农家乐品质。完成长三角民宿展示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民宿规划、设计、建设、宣传、运营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围绕“千万工程”和“三个百里”,将中华村党群服务站打造成“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宣传展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及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五)打造数字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有力抓手,是廊下镇打造上海市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示范镇的先决条件。一是积极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城镇和智慧乡村建设,提升5G等新基建覆盖水平,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加快向乡村延伸。二是持续探索“数字经济+乡村发展”模式。坚持产业振兴、数字赋能,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六)重视人才培育,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
一是搭建人才共育平台。持续开展项目化运作、互派式挂职、定期性交流、定向型互访、互助式培训等干部人才共育工作,促进廊下、广陈两地干部人才共同进步。以“农场主沙龙”为阵地,进一步扩大农业合作社专业技术交流范围,共育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振兴人才。二是吸引人才向乡村流动。采取更为积极的人才政策,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育出来,为新型农二代、青年“创客”等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培植更为肥沃的创业土壤。如成立“长三角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和“长三角乡村振兴农创学院”,对外辐射金山嘉兴现代农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并为全国各地的农业条线干部和农业“创客”提供一站式培训服务。招聘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形成人才智库,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七)提升村民自治,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和一体化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一是助力村民创收致富。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等为纽带,融入本村产业发展,享有更多增值收益。如鼓励山塘、中华村域内农民开办民宿,形成精品民宿集群,增加村民经营性收入。二是引导村民参与自治。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如山塘村在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时成立南北山塘“村落议站”基层自治平台,组建“村落管家”团队,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