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稻后繁苗适宜亲本虾放养密度的研究
2021-12-16马顺圣杨显祥韩光明寇祥明
马顺圣,杨显祥*,韩光明,寇祥明
(1.扬州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扬州 225001;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
克氏原螯虾(Procan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养殖经济虾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龙虾养殖业飞速发展,2020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145.62万hm2,养殖总产量达到239.37万t[1],其中小龙虾稻田养殖占比最大。近年来,国内相关科技人员加大了小龙虾苗种繁育和成虾养殖技术的研究[2-10],提出了将苗种繁育和商品虾养殖分开的“繁养分离”方式[11],摒弃传统的“繁养一体”养殖方式,以解决小龙虾近亲繁殖和种质退化、大小不一、自相残杀、无法测产和难以精准投料等问题[12]。在小龙虾苗种繁育方式方面,已有土池育苗、网箱育苗、人工诱导工厂化育苗、大棚育苗等方式,其中利用越冬稻田进行的稻后繁苗方式,是生产小龙虾苗种的主要来源[13]。
由于小龙虾有较强的占地欲和相互残食的习性[14-15],所以无论苗种繁育还是成虾养殖,适宜的放养密度至关重要。方春林等[16]研究表明,小龙虾亲虾的放养密度与其成活率和抱卵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邓梦颖等[17]的研究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小龙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降幅明显。按照张家宏等[8]提出的“一稻三虾”种养模式,稻虾种养周年稻田能够收获一季水稻和三茬小龙虾,三茬虾分别为稻前虾、稻中虾、稻后繁殖虾苗。现针对小龙虾稻后繁苗技术,研究了亲本虾投放密度对稻后小龙虾苗种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适宜的亲本虾放养密度,为推动小龙虾繁养分离、稳定小龙虾苗种供给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小龙虾亲本,为自养成虾。挑选体表洁净、健康无病、青色体色、活力强、规格整齐的个体作为试验虾,雌虾平均体质量35.5 g/尾,雄虾平均体质量40.2 g/尾。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高邮市送桥镇毛港村。试验小区条件:模拟稻虾共作田块构造,改造出15个试验小区(30 m2),小区长6 m、宽5 m,靠田块一侧挖沟深0.6 m,沟田面积占总面积10%,田面水位可保持40 cm左右,独立进排水。
1.3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SD1、SD2、SD3、SD4、SD5。亲本虾放养密度分别为30 m2放养8,16,24,32,40尾(即每667 m2放养178,356,534,712,890尾),雌雄比例1∶1。SD1、SD2、SD3、SD4和SD5的饲料投喂量分别为0.77,1.55,2.32,3.09和3.87 kg。亲本虾放养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次年3月8日开始投喂,4月27日收获虾苗,试验周期为215 d。
1.4 试验管理
各组试验条件保持一致。9月24日,亲本虾放入小区深沟内,此时田面落干,深沟水位约30 cm,在田斜面建造直径约5 cm、深约10 cm的人工洞穴,洞口距离水面约10 cm。10月7日收割小区中水稻,稻茬高度约50 cm,水稻脱粒后秸秆全部还田。10月18日田面漫水至最高水位(约40 cm),越冬期间不投喂饲料,冬季水面结冰时,及时破冰,避免水体缺氧。2021年3月8日开始投喂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1天投喂1次。养殖期间补栽伊乐藻3次。不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等)调节水质。观察记录小龙虾的摄食、活力及死亡情况,及时清除死虾。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虾苗生长期间,用地笼(规格为1.1 m、6节,每节尺寸高13 cm、宽18 cm,网目3 mm)捕捞虾苗,称重并计算平均体质量。试验结束后,小区水排干,将小龙虾亲本虾和虾苗全部捕出,统计数量并称重,计算虾苗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饵料系数,用于评价小龙虾苗种的生产性能。其计算公式:增重率(%)=100×(Wf-Wi)/Wi;特定生长率(%/d)=100×ln(Wf/Wi)/D;饵料系数=F/(Wf-Wi)。式中:Wf为试验末虾体质量,g;Wi为试验初虾体质量,g;D为饲养天数,d;F为摄入的饲料干质量,g。
1.6 数据分析
原始数据经Excel 2016初步整理后,以平均值±标准误(Mean±SE)形式表示。用SPSS20中的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Y)进行LSD法多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苗期间的水温
繁苗期间的水温见图1。9月底至11月底,水温为10~23℃,历时约65 d;从12月初至次年3月上旬,水温低于10℃,历时约105 d,其中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12日田水面结冰,冰封时间约13 d;2021年1月13日之后,气温逐渐回暖。3月上旬至4月下旬,水温为10~18℃,历时约45 d。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10~30℃),水体温度越高,小龙虾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增加速度越快,低温(<10℃)环境明显不利于幼虾的生长[18]。
图1 繁苗期间的水温
2.2 虾苗的生产性能
3月8日开始投喂饲料,4月27日清塘捕捞虾苗。各组的虾苗初始均体质量和末均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着亲本虾密度增加,各组的虾苗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1、SD2和SD3之间的饲料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显著低于SD4和SD5(P<0.05)。随着亲本虾密度增加,各组蛋白质效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虾苗生产性能①
2.3 虾苗的产量
虾苗的产量见表2。由表2可知,随着亲本虾放养密度增加,各组繁育出的虾苗总尾数呈现先上升后持平的趋势,其中SD1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当亲本虾密度超过每30 m216尾时,虾苗总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P>0.05),经过折算后,每尾雌虾的繁苗量显著下降(P<0.05);各组虾苗总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SD1和SD2显著低于SD5(P<0.05)。
表2 虾苗的产量①
2.4 亲本的成活率
试验结束后,清塘捕获亲本虾,其中雌虾的成活率为87.50%~100%,雄虾的成活率为83.33%~94.44%(见表3),总体上亲本虾的成活率较高,见表3。
表3 亲本虾成活率 %
2.5 经济效益分析
每667 m2经济效益分析见表4。由表4可知,随着亲本虾密度增加,主要增加了亲本虾和饲料成本投入,在亲本虾繁育虾苗后捕获销售,回捕的亲本虾产值约等于亲本虾投入。由于稻后繁育虾苗可以利用稻田环境中饵料资源,因此饲料的投入并不高。在经济效益方面,SD2组的效益高于SD1、SD3、SD4等组,与SD5组相近,而且SD2组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当亲本虾放养密度大于每667 m2356尾时,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显提升。
表4 每667 m2经济效益分析① 元
续表
3 讨论
3.1 亲虾密度和虾苗密度的关系
小龙虾在自然环境中属秋冬季产卵类型,在江淮地区,一般6—9月集中交配,9—11月则为产卵抱仔的高峰期;此时,雌虾虾卵孵化期较长(抱卵越冬),在次年的2—3月孵出虾苗。亲虾产卵存在显著的不同步性,虾苗规格大小差异十分显著,因而存在较严重的相互残杀现象[2,6]。该试验结果显示,亲本虾成活率均大于80%,在放养密度适宜范围内(每30 m2放8~40尾)不会影响亲本虾的成活率,但是会影响虾苗的成活率。4月27日培育出的虾苗,随着亲本虾密度翻倍,总数并未成倍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在高密度环境中,个体间相互接触和打斗增加产生折损,身体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争夺隐蔽所和对抗上,所以用于生长的能量相对减少[19]。随着亲本虾放养密度增加,繁育出的虾苗尾数呈先上升后持平的趋势,当亲本虾密度为30 m216~40尾时,虾苗繁育密度为40~46尾/m2,与张龙岗等[20](虾苗适宜密度45尾/m2)、Yu等[21](虾苗适宜密度50尾/m2)的研究结果相近。张家宏等[15]研究认为,体长3.0~3.5 cm的虾苗适宜培育密度为300尾/m2,成虾适宜密度应小于16尾/m2,小龙虾规格越大,其适宜放养密度越低。因此,虾苗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捕捞,防止密度过高导致虾苗成活率下降。
3.2 饲料投喂和幼虾生长速度的关系
小龙虾幼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减小,可能是因为密度增加导致摄食减少或增加了相关的耗能活动,环境恶化也可能是使小龙虾幼虾生长受到抑制的原因之一[17]。本试验中,越冬稻田繁育小龙虾苗种,水稻秸秆全部还田;在3—4月水温升高时,稻田中的秸秆、小龙虾排泄物和残饵易导致水环境恶化。清晨常出现小龙虾附着在稻茬上端,侧身浮在水面上呼吸,水体环境恶化势必影响小龙虾的成活和生长。王大鹏等[22]研究指出溶解氧是小龙虾稻田冬繁管理规程中的关键控制因子。本试验中,随着亲本虾密度增加,饲料投喂量也相应增加,各组的虾苗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饲料的饵料系数呈现上升趋势,蛋白质效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在虾苗繁育中,亲本虾放养密度影响虾苗的生长;同时,饲料投喂量也是影响虾苗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确定小龙虾亲本虾适宜放养密度时,不仅要考虑虾苗的单位面积产量、规格,还要考虑养殖成本因素。本试验中,稻后繁苗的成本主要有亲本虾、饲料、微生物制剂、水草栽植、人工、水电费、农田租金等费用,不同处理组之间成本支出差异主要为亲本虾和饲料的费用,效益产出来自回捕的亲本虾和繁育的虾苗。随着亲本虾放养密度增加,亲本虾和饲料成本增加,亲本虾产值与投入相近,虾苗产值增加,但是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方面,SD2最高,当亲虾放养密度再增加时,其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从虾苗总尾数、饵料系数、每只雌虾繁苗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建议稻后繁苗的亲本虾适宜放养密度每667 m2为356尾(雌雄比例1∶1),此时亲本密度的苗种繁育效率较高。每667 m2投喂饲料34.46 kg时,虾苗数量可达2.93×104尾,总产出75.46 kg。按照“稻中虾”虾苗每667 m2放4 000尾[23],可为4 669 m2的“稻中虾”养殖提供虾苗。
4 结论
综上所述,虾苗产量的高低与亲本虾放养密度、饲料投喂量相关度较高。苗种培育时适当增加饵料投喂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虾苗产量。已有研究指出,小龙虾的大小主要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存活率受饲养方式和密度的影响相等,产量主要受饲养方式的影响[24]。另外,虾苗繁育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如栽植水草、水位控制、水质调节、防控水鸟捕食等因素对虾苗存活和生长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