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滨水街区的触媒场景与生态位构成法则
——以杭州湖滨街区为例
2021-12-16赵秀敏金淑敏郑望阳从晚婷石坚韧
赵秀敏,金淑敏,郑望阳,从晚婷,石坚韧
(1.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杭州 310018;2.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杭州 310018)
引言
在城市空间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下,各类研究成果逐渐显现,如影响街道环境活力的因素及其活力提升策略等方面,艾杰等人认为,若要使城市迸发活力,人群的凝聚、文化的辐射带动、街区肌理的反差性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龙瀛等提出当前大背景下,信息与通信(ICT)技术及互联网提供的新技术平台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对街道空间的量化分析[2]。郝新华等人发现功能密度与街道活力呈正相关,其中街道业态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与否对于街道活力的高低影响最大[3]。杨子傲认为城市街道活力的重塑主要围绕整合街道功能、构建合理的交通网络、稳定人流量、把握符合需求的街道尺度,以及优化行人的体验感这几个原则进行[4]。
将空间社会学理论应用于滨水街区的活力提升,可应用触媒与生态位对街区进行重塑,从而全面提升滨水街区的活力。通过给街区匹配合适的触媒,确定其在环境中合理分布位置,触发触媒链式反应的研究思路,融合触媒并链接多个锚点,选择锚点的高适宜度生态位,构建呈多维对位状态的生态位关系,从而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街区生态系统。通过将滨水文化街区中的负空间和消极空间赋予新的功能和传承文化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利用,形成充满活力的街区空间[5]。
1 基于触媒和场景的滨水文化街区生态系统构建
1.1 触媒
“触媒理论”首先在化学领域中被提出,“触媒效应”指的是触媒(catalyst)在发生作用时对其周围环境或事物产生的影响程度。“城市触媒”这一概念,被定义为巧妙引进某一特定的新元素,其在自身形式受到限制的同时参与了系统链式反应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促使系统生长模式发展的作用。这些元素为自身发展进行改变与进步的同时,更对周围环境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激发城市形态的发展。与此同时,更多元素得以形成[6]。将其运用到湖滨街区中时,触媒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街区本身可作为一个大型触媒,对整个城市起到标志作用;街区内部的单体建筑也可以作为触媒,对片区起到功能性影响(如剧院、图书馆、社区医院、菜鸟驿站、酒吧等),还可以作为尺度较小的元素,对周围环境起到调节作用(如人的五感要素、餐厅的个性装饰、奶茶店的香味等);除此之外,街区内的触媒还可以非物质的形式呈现(如设计概念、文化等),在游客中起到激发共鸣、文化传承的作用。
触媒首先对于邻近的元素发挥作用,通过对现存元素的外部、内部属性进行调整,促进其改变。在街区更新改造中,各元素间的作用生成了媒介,它所产生的能量在发散的过程中,旧元素势必会产生变化且会有新元素的融入。原有的触媒点(即锚点)与新元素相互作用并融合共生,进而导致触媒点的规模扩张,更广泛的街区区域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最终形成循环连续的反应。韦恩·奥图等认为:被植入的触媒作为第一个锚点,只对相邻的元素产生作用,使其周围元素的外部属性条件发生改变后,继而影响其内部属性,从而形成全面的变化。在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触媒和新的元素发生进一步融合,锚点的影响范围得以扩大,强目的地的形成导致受到影响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最终引发城市发展的连锁反应,促进街区空间的持续更新[7](图 1)。
图1 触媒效应示意
1.2 生态位
生态位(niche)的概念源于生态学,是有关生物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栖息生存的时空定位。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人与社会的各种要素,对应到环境中就成为各异的生态位[8]。历史文化名城滨水街区内部的生态因子主要为水、交通、气候、土地、其他能源等环境因子,生态元则是由不同组织水平的生物组合而成。生态因子的变化范围内,能够完全或有可能被生态元占有、应用和同化的部分被称为生态元的生态位,而无法被利用或适应的部分则被称为生态元的非生态位。由生态位理论可知,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适宜的生态位。生态宽度测度常被用来表示生态位适宜度。本文采用空间坐标系的方式,直观呈现各锚点的生态位,同时根据历史文化名城滨水街区的独有的地域感和场所特性,以交通通达程度、滨水资源利用程度、文脉保留程度的高低来分别衡量生态元在交通、资源、文化3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以这3个方面分别为轴,根据其程度从轻至重分为5个层级:低、较低、高、较高、非常高(或浅、较浅、深、较深、非常深)。街区中不同锚点的生态位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位置不同,且体积不同,因此其生态宽度测度各异。体积与生态宽度测度是正比例关系,数值越大,表示生态位的适宜度越大[9](图 2)。
图2 生态位示意
生态位之间的重叠、扩充、分离和压缩关系对触媒间的链接反应起到积极作用。触媒间生态位重复迭代,合理共享同一资源的关系能够实现生态位的扩充,增强锚点间强有力的联系。相同或相似触媒之间会出现资源竞争,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某一触媒的发展时,不利的一方就会出现生态位压缩。而生态位分离则避免了触媒间恶性竞争的现象,使其在片区内得以共存。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位构建往往能将片区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也能起到活化街区的作用,即各项要素的有机体在其所处的街区环境中进行自然选择与相关关联[10-11],这一过程也需要一定的触媒物质促发其产生时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各个锚点生态位的关系是否处于多维对位状态,若对位,其功能效益和稳定性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保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若不对位,则会衰落并终将被淘汰[12]。
1.3 场景
在建筑的围合下,街道所形成的空间被称为背景,人们在其中的日常行为、街区自身的变化则称为情节。在背景与情节的双重作用下,街道空间的场景由此生成。通常活力越强的街区给来往人员带来的场景体验感越强。
场景模型是经过规范统一化后的空间结构。街道中的不同场景的功能定位各异,场景模板的多元化导致自身定位存在不同,场景模板挑选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不同的触媒作为催化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街道发展空间。
1.4 街区生态系统构建
街道生态系统主要由触媒、生态位和场景构成。触媒元素通过引导、吸纳、停留、激发等不同的作用方式将场景内部所要表达的感情传达给游客,从而激起共鸣,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抒发情感,使生态位发生变化。而生态位反过来对于触媒元素又起到相互调节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13](图3)。受到触媒要素介入、催化、融合的作用,场景模板由原来的行人、游客等参与人员和建筑、道路、车辆等场景要素组合而成。在场景模板与生态位相互选择与动态均衡下,街区生态系统得到平衡。在街区生态系统中,各类人群的需求差异都能得到满足,各生态位之间存在共存或相互竞争的现象,使社会生态系统健康、合理运行的需求得到保障。
图3 触媒、场景及生态位的关联机制
2 杭州湖滨街区概况
湖滨街区位于西湖旁,在繁华喧闹的城区与自然风景秀丽的西湖间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被称为杭州市“城市客厅”,为外来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了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放松旅游等多种功能[14]。
杭州湖滨街区历史悠久,历史上滨水区主要起到天然防御的作用,城市防御系统的建立导致亲水性和公共性的消失。近现代,湖滨街区的空间形态由“人的尺度”开始发育成为“汽车尺度”,道路拓宽,以旅游、娱乐和商贸等为主的新兴业态注入,湖滨街区开始“活”了起来[15]。与此同时,现代商业与历史文化的不和谐成为湖滨街区发展的一个难题,即如何在文脉得到传承、遗迹得到保护的同时将其与现代文化完美交融。
经过改造,杭州湖滨路步行街在原有的以道路和商业综合体为隔断的基础上,引入了零售店、老字号餐饮、旗舰店等各类不同业态,植入“湖滨九里”街区概念,做好业态的动静结合,给予市民和游客别样的体验感,使人们切实地体会到自然与人文完美交融的独特韵味、古往今来文化传承与现代新潮思想碰撞的别样精彩。
3 触媒和场景化分析
湖滨街区主要的触媒空间分为文化、公共、商业空间3类。主要触媒场景包括基础设施(如历史建筑群、剧院、图书馆、社区医院、菜鸟驿站等)、公共空间(如城市绿地、景观廊桥、街头公共艺术空间、运动休闲广场等)、功能构成(如餐饮、骑楼、酒吧等),场景内的各类触媒在共同协同作用下产生触媒效应。基于湖滨街区历史背景、文化空间的处理最大化地保护了地域性文化元素,体现出地区文化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呈现了非常深的文化载体更新与保护程度。公共空间触媒的塑造主要集中在街巷空间的处理上,对于交通可达性和交通量的精细处理使其呈现了非常高的交通通达度。城市绿地等开敞节点将滨水资源的利用做到最大化,为市民提供了大量的活动场地;在周边的公共空间内布置适当的艺术空间,融入文化底蕴。湖滨街区商业业态类型以餐饮业、零售业为主,分布在周边的公共空间内,赋予其非常高的交通通达度,也为整个街区提供了活力(图4)。
图4 各空间生态位示意
3.1 文化空间
湖滨街区的文化空间触媒场景主要包括历史建筑群(星远里)、剧院(胜利剧院)、智慧化图书馆(“最天使”文创书城)。
星远里历史建筑群是杭州市中心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兼具居住功能的建筑群,同时作为历史文化触媒,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其较高的交通可达性,悠久的历史使它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合理的规划又最大化地提高了周边建筑资源利用率,为广大游客展现了杭州本地居民朴实且具有特色的生活状态。
胜利剧院是目前浙江省内历史悠久,在原址完整保存的省级专业剧院,是具有演出、电影、场地出租、影视厅、招待所等功能的文化休闲触媒,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彰显城市魅力,为繁荣浙江文艺演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天使”文创书城作为网红商业书店,是集阅读、休闲、购书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服务触媒,复合型功能(可以触摸与书配套的商品)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老年人、青少年进店阅读。
3.2 公共空间
杭州湖滨街区公共空间触媒场景主要包括渡口、城市绿地、景观廊桥、街头公共艺术空间、休闲广场、运动广场、社区医院、菜鸟驿站、公交站。
渡口是集交通服务和公共活动为一体的休闲娱乐触媒,具有较高的交通可达性和滨水资源利用率,且在现代化进程下做到了文化载体更新与传承保护的融合。其充满活力的水岸空间吸引游客前往体验,唤起人们对往昔江南水乡的记忆。
城市绿地、景观廊桥、街头公共艺术空间都是集休闲娱乐、公共活动为一体的休闲生活触媒。城市绿地更具生态景观功能,最大化地利用了滨水资源,有着较高的交通可达性。开放共享的景观空间吸引了大量早晚锻炼人群与西湖的游客等人群聚集,主要触媒元素为舞蹈伴奏声、人群交谈声等。景观廊桥提供了良好的观景位置与较高的交通通达性。现代的建筑风格与两层建筑高度的空间位成为触媒,吸引游客和周围居民来此登高观景。街头公共艺术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如集装箱装饰、街头涂鸦展览等,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该地区良好的载体更新、创作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原因,新颖的文化传播与呈现方式成为触媒,吸引游客与居民在此停留。
休闲广场、运动广场是集公共活动、康体锻炼为一体的休闲生活触媒,具有较高的交通通达性和滨水资源利用率。附近居民们和舞蹈爱好者们在广场上休憩、交谈,人群的喧闹声、打球声、喝彩声成为触媒,吸引人们来此休闲。
社区医院、菜鸟驿站、公交站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生活服务触媒。社区医院具有两层建筑高度的空间位,设施完善,交通可达性高。温馨的就医环境为社区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提供了便利。驿站作为附近居民收发快递的场所,来往的人群增加了空间活力。公交站除日常生活需求外,还满足了居民的交通需求,其设计融合多种智能科技,如AR增强现实技术显示城市景观、融合灯光和声音的智能广告牌提示车辆信息等增加了人们候车时的趣味。
3.3 商业空间
杭州湖滨街区商业空间触媒场景主要包括骑楼、Vplus酒吧、苹果旗舰店、奶茶店、餐饮建筑、零售店。
骑楼、Vplus酒吧是集休闲娱乐、消费体验为一体的生活娱乐触媒、特色商业触媒。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游客相聚于此,传出的一阵阵嬉闹声成为触媒,吸引着人们来这里游憩、购物。而酒吧内的触媒则是独特的陈设、动听的音乐、幽暗的灯光、雅致的氛围。
苹果旗舰店、奶茶店、餐饮建筑和零售店主要是提供人们购物消费的商业销售触媒。其触媒分别为高端的店铺设计、简洁明亮的灯光、奶茶的香味、独特的外立面装饰、全天式服务等。
3.4 总体场景化构建和分析
城市触媒在整个大环境中的分布对其系统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其起到的带动作用与发挥的效应因不同空间分布呈差异化特征。良好的布局在最大化单个触媒元素催化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促进触媒生态位与其功能性质不同的生态位进行共振和整合的作用,扩大了触媒点的规模并增强了两个触媒点间的相互作用力,生成并强化锚点的链接。
为赋予杭州湖滨街区集流行、智能、文化为一体的功能,迎合商务部将其打造成新消费示范街区的要求,在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需求并听取居民对于生活方面的建议后,湖滨街区划分为三大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并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更加细致的触媒定位则会根据不同空间环境所具有的独特需求进行划分。其中,文化空间将特色文化、文化休闲、文化服务性质的触媒作为主要触媒的定位;公共空间的主要触媒定位则引入了休闲娱乐、生活娱乐、服务等功能;商业空间主要的触媒定位有特色商业触媒、商业销售触媒。
为解决已有触媒分级系统难以满足空间组织需求这一问题,湖滨街区以其当前情况和触媒的分布为依据进行区划,从而分区解决。其中,Ⅰ区为滨水绿带,离西湖最近,拥有良好的景观资源与自然环境资源;Ⅱ区位置临近滨水绿带,同时具有休憩玩乐与休闲购物功能;Ⅲ区更具老杭州的生活气息,离西湖较远且承担了居住功能。三大空间关联甚密,部分功能重叠的同时,又各自有其侧重,促使在触媒在不同的条件下也能相互链接,将连带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使滨水空间充满活力。因此,实现整个滨水空间休闲娱乐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对3个分区的触媒链接效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4.1 Ⅰ区:滨水绿带活力化
(1)主要触媒元素提取
为引起游客和本地居民对大自然魅力的共鸣,滨水空间提供了更为亲水的环境,同时其具有的休闲娱乐、环境净化、生态景观的功能,也使人与自然更为亲密和谐。因此,Ⅰ区的主要触媒要素是物质形态触媒,如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文化服务的触媒。
(2)触媒定位
该片区的主要的触媒定位包括文化服务触媒(如渡口)、休憩锻炼触媒(如城市绿地)和活动娱乐触媒(如运动广场)。
(3)触媒链接反应
此3类触媒所发挥出的不同作用效果,起到催生街区活力的作用。而活力的催生主要通过一条以滨水空间为核心,且关联性强的滨水步行系统来营造。将3个触媒恰当地联系起来,促使城市街道和滨水空间自然融为一体,营造丰富多彩、动感十足、活力四射、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生活舞台,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锻炼散步、欣赏景观、休闲娱乐的空间,也增加了人们亲水的机会。
3.4.2 Ⅱ区:活力街区商业休闲一体化
(1)主要触媒元素提取
该片区承担了杭州湖滨街区大部分功能,如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消费功能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片区地处城市的核心区域,在做到满足周边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其心理精神方面,以及更高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值得驻足停留、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的场所。文化、休闲和消费三大功能的融合成为布置各类触媒的方向。
(2)触媒定位
该片区的主要触媒定位包括特色文化触媒、文化休闲触媒、文化服务触媒、休闲生活触媒、休闲娱乐触媒、生活娱乐触媒、特色商业触媒、商业销售触媒。标志性的触媒元素有历史建筑群(星远里)、剧院(胜利剧院)、智慧化图书馆(“最天使”文创书城)、景观廊桥、街头公共艺术空间、休闲广场、酒吧(Vplus酒吧)、旗舰专卖店、奶茶店、餐饮建筑、骑楼。
(3)触媒链接反应
触媒类型的多样化直接营造了街道多元性氛围,不同功能(如街道文化服务、休闲娱乐和购物消费功能等)之间进行碰撞交融,触媒之间的链接更为紧密。
3.4.3 Ⅲ区:生活街区便利化
(1)主要触媒元素提取
该片区主要承载老杭州的生活气息,大量居住建筑使该片区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居民和部分游客等,主要功能则是为其衣食住行提供便利,需要在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完善的生活服务功能成为该片区触媒的发展方向。
(2)触媒定位
该片区主要的触媒定位包括生活服务触媒(如社区医院)和商业销售触媒(如菜鸟驿站、餐饮建筑等)。
(3)触媒链接反应
该类触媒在街区的植入,极大提高了社区生活的舒适性,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也为居民提供了就近的休闲购物场所,形成良性循环。
在不同片区、不同主要触媒的相互作用下,Ⅰ、Ⅱ、Ⅲ区在保留共性的同时,做到了与街区原有相关保留元素的融合与共生,分别强调了各自独具个性的主要服务功能和定位,在各自片区形成了大规模锚点。而当3个片区之间需要合作来发挥作用时,如提升交通连贯性、游线等,不同片区之间的触媒所保留的共性便发生关联,多个触媒融合,强目的地由此形成。湖滨街区在杭州和整个浙江省起到的作用亦是如此,随着其发展扩大,更为广泛的城市区域也将受到影响。
在对街区18个触媒场景(简称“街区十八景”)的生态位进行选择时,交通通达度、滨水资源利用率、现代文化载体更新与历史遗留保护利用程度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在Ⅰ区中,渡口、城市绿地和运动广场3个锚点的资源利用率和交通通达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Ⅱ区中,历史建筑群(星远里)、剧院(胜利剧院)、智慧化图书馆(“最天使”文创书城)、景观廊桥、街头公共艺术空间、休闲广场、酒吧(Vplus酒吧)、旗舰店、奶茶店、餐饮建筑、骑楼等11个锚点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同时,还呈现出了高文化载体更新与保护程度这一特征;在Ⅲ区中,菜鸟驿站、餐饮建筑和社区医院3个锚点也在交通通达度方面表现良好。
生态位之间的重叠、扩充、分离和压缩关系是街区场景构建成果的关键因素。在湖滨街区的营造中,生态位的重叠和扩充主要表现在不同游客行为、业态功能间,还表现在时间、空间上。诸如城市绿地、休闲广场等在景色上吸引游客驻足的同时,又给游客任何时间段内的康体锻炼行为提供了场所,而骑楼集休闲娱乐、消费体验为一体,既成为生活娱乐触媒,同时也是特色商业触媒,在空间上又为游客进一步游览提供了指引。触媒的分布主要以点状离散的形式合理分布在游线周边,这就出现了生态位的分离。同时,生态位的分离也表现在时间结构上,由于触媒的形式与特征各不相同,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如城市绿地、休闲广场等更容易吸引晨练人群,而餐饮建筑、Vplus酒吧等的人流量总是在傍晚时分达到峰值。
由此可见,在交通通达度方面,湖滨街区特征锚点的生态位出现了高度重叠现象,实现了不同触媒之间良好的交通联系。在文化资源利用方面,触媒间生态位的分离避免了生态位压缩的出现,街区生态系统形成了良性循环。除此之外,场所精神在街区的发展与复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湖滨街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步行街,其场景化、场所化、体验化也面临着挑战,需通过全面文化复兴,营造一个现代科技、传统文化与人文体验巧妙结合的历史文化名城滨水街区。
4 结语
在城市空间构成中,滨水文化街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承担购物功能的同时,更起到文脉传承、休闲娱乐集聚的作用。在互联网大背景的冲击与影响下,其发展方向与趋势受到更多学者的持续关注,成为城市更新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持续发扬与催生滨水文化街区的生机活力,针对不同空间匹配较高生态位适宜度的触媒元素,以文化、公共和商业3类空间为切入点,构建一个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的理想滨水空间。
在对触媒进行合理布置时,生态位之间的重叠、扩充、分离和压缩关系成为了需要关注的重点,如何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使其对各触媒间相互作用与链接反应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构建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街区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从交通视角切入,合理运用触媒间生态位重复迭代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交通条件,从而使整个区域的可达性得到改善与提高。其次,以滨水资源为视角,通过其分离的关系,从而避免触媒之间竞争优质资源产生对抗,破坏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情况,主要手段有避免高效运用资源触媒的集中布置、合理结合使用资源效率较低的触媒等。最后,从现代载体更新与历史遗留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生态位和更新手段合理融合,着重加强使用率不足触媒的发展,从而均衡各触媒生态位的发展。
(说明:感谢浙江工商大学徐杭杰、吴操、宋钦滢、邓淳方4位本科生参与调研与模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