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App,对老年人意味着什么?
2021-12-16李天琪
本社记者 李天琪
>>老龄群体触网引发的安全问题急需社会各方关注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过程中,新技术、新现象不断涌现,其中短视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短视频App”)作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类新平台,使用率逐渐增长。
短视频一般是指时长为15秒到5分钟之内的视频,个体可以在短视频App平台上观看视频信息、进行评论,也可以利用平台制作和分享视频。根据相关统计,短视频用户规模从2018年6月的5.94亿到2021年6月的8.88亿,增长了49.5%。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告诉记者,现有针对互联网与老年人的研究,大多讨论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使用情况。事实上,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丰富多样,不同媒介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短视频平台因影像传播门槛低、操作简单、分享容易、娱乐性强等特点,被使用广泛。那么短视频App的使用对老年人而言意味着什么?短视频能为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社会做些什么?为了解短视频App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抖音展开使用情况调查,并于2021年8月26日,发布了《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社会参与的新形式
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
“分析十年来我国老年人上网规模的总体变化可见,我国老年网民的规模在迅速扩大,预测未来中老年人规模和比例将继续大幅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伴随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忽视数字产品的服务和促进作用。”靳永爱表示。
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对于基本退出劳动力市场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伴随其与工作相关的正式社会角色中断,原有的社交圈逐渐缩小或者消失,社会关系网逐步局限在家人、朋友和周边环境上。良好的社会网络和社会互动,有利于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因此,需要新的社会参与、培育新的社会关系,以适应原有社会角色和关系的中断。
同时,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老年人能够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掌握社会变化、跟上时代发展、不被社会“隔离”,也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个体需求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方便其信息的获取,提高其居住安全性,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底层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丰富其社交活动,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若想达到最高层次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就需要保持和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一点上,短视频的信息传播、娱乐、社交等功能,都可能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代际关系、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等,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靳永爱说。
为了深入客观研究短视频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组在2021年1月底到2月底,组织春节返乡的学生进入各地社区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考虑到中国退休政策和不同年龄人群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以50岁作为年龄起点。最终调查了1150名中老年人,受访者分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网人群占80%,其中使用短视频App的占76%。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App使用状况、使用对生活的影响。通过问卷、深度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讨论老年人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社会融合、心理健康、幸福感等。其中亦涉及网络使用安全、互联网素养、网络安全的问题探讨。
调查显示老年人最爱看娱乐短视频
抖音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最喜欢观看的视频题材前十名为:新闻资讯、舞蹈、萌娃、聚餐、美食、婚纱摄影、街头采访、真人萌宠表情包、明星和普法。
除了观看短视频,还有很多老年人逐渐积极参与到视频创作过程中。截至2021年4月,抖音平台60岁以上的创作者累计创作超过6亿条视频,累计获赞超过400亿次。
毫无疑问,互联网可以弥合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关系网弱化,也能为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履行提供超越时空阻隔的可能性。
湖北省襄阳市的董阿姨提到日常使用短视频时说:“一般都会跟家里人分享,经常跟老伴儿探讨看到了什么。再就是跟我那个二嫂子,她也爱看抖音,常常聊我们今天看的啥,一起交流交流。就比如最近,我们都比较关注疫情嘛……”
看到有趣、有知识性、有分享价值的短视频,将其分享给家人,这是绝大多数使用短视频App的老年人的普遍做法。除此以外,上网遇到困难向子女求助,也变相增加了老人跟家人的交流频率。董阿姨的女儿明显感到董阿姨使用手机观看短视频后,更愿意向她学习如何使用平台内各种功能,学会后还会教给家里的其他亲属。
除了家人、亲属,调查中发现,短视频的使用也增加了老年人与朋友之间的交流频率。靳永爱介绍说:“调查中,我们会设计相应题目了解使用短视频App的被调查者与原有朋友的交流频率较未使用前是否有变化。我们发现,使用过短视频的这些人,他们跟原有朋友的交流频率也在增加。其中使用年限比较长的人群,比如大于三年的,他们的优势就非常的明显,与原有朋友保持良好稳定联系的人群超过了80%,而不使用短视频App的不到60%。”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赵梦晗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在她看来,这种娱乐方式给使用者和朋友间提供了某种话题,创造了思想交流机会。哪怕仅仅是发送视频表达祝福和问候,实际上也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交流。
黑龙江的齐阿姨与朋友们有个好友群,平常她经常看朋友们往群里发自己拍摄的短视频,十分羡慕。“我不会录视频,但是我那些好朋友们会录。昨天广场那里办灯会,我自己不会录,但看各种灯布置的漂亮,就让一个年轻人给我录了一个,然后我再发送给我的好朋友们。还配上了我的声音:‘昨天那个会演真是不错,你们怎么没来看呀?’发到了群里。没来的人看到我的分享都回复:‘谢谢!谢谢!’”
对于短视频是否能帮助她和朋友建立、维系情感,齐阿姨给出肯定的答复:“抖音(短视频)给了我们一个话题,引起我们的一些讨论是真的。讨论完后,如果大家观点一致的话,肯定关系就走近了。”
分享交流层面上,相较于微信朋友圈熟人之间互动,短视频App中用户浏览的绝大多数小视频均是出自陌生博主,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的交流功能与网友建立起联系,从而拓展了他们的社交网络。
比如,一位通过短视频学习唱歌跳舞的受访者告诉调查人员,她会使用私信功能联系自己感兴趣的博主。“看到好玩的内容,我就会找机会和他们聊聊天。聊天的话从这里,按私信这里就可以聊了。”受访阿姨一边说,一边给他们做示范。
不过,对于大多数中老年受访者来说,他们对网络社交非常警惕,并不愿意过多地在网络上与陌生人接触和交流。即便有点赞、评论等行为,也一般发生在熟识的亲朋好友之间。同样是出于警惕态度,使用短视频App人群中,经常在平台上购物的比重也很少,仅占3.9%。
在调查人群中,最受老年群体喜爱的视频类型有哪些呢?结果显示,轻松娱乐、时事新闻、日常生活、健康养生、美食占据前五名。其中,前三类经常观看的人超过一半。
“每天就看一些国家的相关的政策、经济发展情况呀,了解一些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
“像年夜饭什么的,我也把它录下来,跟别人分享分享……就跟玩似的,丰富丰富生活。”
“关注些生活小妙招,就是那些在抖音上看到的去污的小妙招,也都挺好用的。”
“我就看人家唱歌跳舞的,我每天都是在上面看人家跳舞,因为我喜欢跳舞,所以都是下载喜欢的内容来学。”
“它解答了你对生活、人生的一些困扰。尤其讲到那些我疑惑的问题,我觉得它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我可以通过短视频,根据它的提示,利用其他途径比如上网找资料、看书等加深对这块儿的思考。”
“有一些视频会告诉你怎样开心,怎样变得健康,就是开导人的那些视频,感觉看了之后非常有启发。”
调查过程中,被问及短视频给生活带来的影响,除了正面因素的回答,一些受访者也会提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时候为了看视频忘了做家务、做饭。”
“再就是眼睛也不行,时候长了就花。本来老人,不看时间长了眼睛还不好呢,你看时间长了眼睛就是花。”
除了占用时间,看久了会导致眼睛、颈椎等身体不适,真正让很多老年人担心的实际是安全问题。
四成老年人无法判断网络信息真伪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调查发现,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会遇到一系列网络安全相关问题,老年群体整体在对互联网信息的真假识别上存在一定困难。
在有上网经历的被调查人员中,有接近80.0%的人有遇到“虚假广告”和“网络谣言”的经历,39.8%的人有遇到“网络诈骗”的经历,46.2%的人有遇到“色情低俗”内容的经历。其中,有40%的老年人遭遇过至少一种的网络诈骗。
随后的深度访谈中,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赵梦晗发现,很多老年人出于长辈尊严等心理因素,受骗后有意掩饰受骗经历。一位63岁的被访者表示:“关键是这种(受骗经历)也不是什么好事,别人被骗了肯定也不会说出来让别人知道,不然多丢人啊,等下走出去都不好意思了。而且,儿子女儿肯定也会说这说那……”
经统计,中老年人遭遇网络诈骗类型中,前五名分别是“红包诈骗”“保健品诈骗”“彩票中奖诈骗”“理财诈骗”“网络传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人中有60%左右的人通过各种途径或多或少接触过防范网络风险的知识或者信息。最多的是通过自学(包括‘自己从短视频里学习’‘通过网络以外的媒介学习’以及‘在网上看文章学习’),其次是从家人处获得。但仍有40%的人从未接触过任何防范网络风险的知识或者信息,值得警醒。”赵梦晗说。
尽管绝大多数未有受骗经历的受访者都觉得自己足够警惕、不会被骗,但他们对于在网络上遭遇诈骗或者泄露隐私或多或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比如湖北的王女士表示:“我们老年人本身脑瓜反应的就慢,我怕让人骗。”另一位受访者也表示:“我害怕的是,聊着聊着我卡里的钱就被拿走了,其他的我都不怕。”赵梦晗从众多对话中,感受到中老年人对于获取防诈骗信息和学习防诈骗知识存在需求。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个体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本社记者李天琪制图
探究中老年人互联网认知和素养,也是调查组此次调研关心的重点问题。于是,调查中专门设计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向被访者展示网络上合成的照片或视频,让他们判断目标照片和视频是真的还是经过编辑加工、合成的。虽然仅有不到10%的人判断错误,表示“肯定是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比例的中老年人(占三分之一)表达“不确定”。换句话说,有40%的人群是无法准确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假。这一占比还是比较值得反思的。
影响中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真实性判断力的因素,除了有“受教育程度”“年龄”外,“日常网络使用情况”也是一大决定性因素。相比较而言,不上网的中老年人判断力会更差。
在访谈中发现,中老年人并不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内容的真实性。他们应对的策略就是“不去看”“不敢点”,也即对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东西敬而远之。
综合报告来看,抖音等短视频应用,为当代老年人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提供了新工具,加强了老年人的社会连接,增进了老年人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社会适应力与社会参与度。
采访最后,靳永爱告诉记者:“即便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社会变化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的广泛应用让老年人得以更好地了解身边在发生什么,更好地融入社会。从使用层面来看,短视频本身就有社交功能,老年人可以在上面点赞、评论、互动、直播。”
“我们也发现有很多老人愿意去展示他们的生活方式、经验、经历,短视频为他们提供了平台去更好地展示自己。这实际上满足的是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帮助他们个体层面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次暑假回老家我吃惊地发现,我们村竟然也有人在玩儿直播。很多网友可能抱有好奇心态,点进直播间,跟我们村里面的村民友好互动,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合理、适当使用,能从多个维度促进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社会连接,合理使用抖音等短视频逐渐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形式。不过也需要认识到,老年人在数字时代同样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帮助老年人充分享受数字福利,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是政府、企业、学界等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