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V对国内体育后备人才研究领域的可视化分析

2021-12-15郭子肈陈舒雅

体育时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可视化分析中国

郭子肈 陈舒雅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111-01

摘  要  为深入探究近20年来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2001—2021年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关键词或主题含“体育后备人才”的369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 Space V软件对体育后备人才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识别出当代体育后备人才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2001年到2021年期间,年度发文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了该主题的最高点。在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领域的核心人物主要以周洪珍、马志和等人为代表,核心作者之间的网络连接密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合作程度;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体教融合体制在未来仍然是研究热点。

关键词  中国  体育  后备人才  可视化分析

一、前言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经过有关体育理论研习和运动锻炼后,为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后补群体[1]。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实施了《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对我国当前奥运项目的发展情况和人才基地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奥运争光为主线,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富有成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此次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年以来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领域的核心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现阶段该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进行梳理,以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次研究以CNKI数据库作为检索源,以体育后备人才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01—2021年10月,期刊来源选择SCI来源期刊,最终搜索文献共394篇。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去除没有文献作者、来源刊物等信息不全的文献,共计得到有效文献369篇,导出文献采用Refworks。可视化分析主要运用于海量数据关联分析,做出相关的分析图表。运用Citespace V可視化软件对2001—2021年体育后备人才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科学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基本计量分析

1.期刊年发文量统计分析。文章发表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等动态演进过程。21世纪初我国体育人才领域处于空缺阶段,文献数量上相对较少,这一阶段也被称为“萌芽发展阶段”。在2002—2011年期间,年度发表量开始稳定上升,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参与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和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省市需将重点放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上,为比赛输送专项人才。伴随体育综合实力增长,相关科研领域空白也得到补充,因此这一阶段被称为“稳定增长阶段”。第三阶段,在2011年之后发文量逐年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后奥运时期,体育研究重点正在发生转变,尤其在近几年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改革,在未来可能会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2.核心作者分布状况。在研究体育后备人才领域方面,共线网络密度相对较低,作者之间相对缺乏合作,且大多数学者进行独立研究。其中核心文献数量作者依次是周洪珍和马志和、阳艺武、唐建倦。通过对学者核心网络共线发现马志和与周洪珍的科研影响力最大,同时也形成两个较为明显的网络合作共线网,分别是以马志和、戴健等人的合作网,另一个是以周洪珍、吴燕波等人进行合作网,而绝大多数是以个体研究为主,这种现象不利于探索人才领域的最新热点。

(二)文献研究热点与演变

关键词能够对某一领域的热点和焦点进行直观反映。在此次研究中,通过运用Citespace V(5.1.R6 SE)软件对369篇文献进行分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一直作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领域之中核心部分。究其原因,在21世纪初,我国体育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国家体育综合实力以奥运奖牌数来体现,后备人才领域需要与竞技体育相连接,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人才。其次,培养与体教结合也是出现频次较高的部分。在这方面,相关学者认为要切实关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坚持制度创新,落实体教结合,创造健康的人才培养环境。

四、结语

通过Citespace软件,以核心期刊在2001年以来记录的体育后备人才等369篇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近20年相关文献发表量在2011年出现分水岭,2011年之后体育后备人才发文量减少并非是体育科研工作者对其的忽视,而是在此时期我国人才培养体制正在发生新一轮变革、优化转型。

2.从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来看,核心作者方面已经有部分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团队,但绝大多数以个体为主,合作相对较少。从长远来看,研究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对该领域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我国体育人才在一定时期集中在竞技领域方面,运动员扩宽途径不足,需要实施技能与文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体教融合作为培养途径,实现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多样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阳艺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可视化分析中国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