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世界级工程提供“中国方案”

2021-12-15赵汉琪

中华魂 2021年12期
关键词:喀喇昆仑堰塞湖中国方案

赵汉琪

他是栉风沐雨、劈山斩水的基建人,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的逆行者。

他在“世界工程奇迹”喀喇昆仑公路建设的三个项目中奋斗11年,又勇担重任转战孟加拉,继续建设“一带一路”标杆项目。

扎根中亚、南亚国家十余载,他始终把“干一个项目,造福一方人民”信念系在心间,把中国标准、中国智慧带向世界。

他,就是中交集团中国路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项目经理李铮。

2004年,李铮考上“家门口”的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从此与基础设施建设结缘。2008年8月入职中国路桥后,李铮与同事们一起带着行囊和憧憬,来到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

到中国烈士陵园祭扫是李铮到巴基斯坦上的第一课。“筑路先辈们依靠肩扛手抬,凭借坚强意志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喀喇昆仑精神’,打通了这条连接中巴两国的交通要道。”秉承前人精神,李铮愈发坚定了扎下根来的信念。

喀喇昆仑被称为“自然灾害博物馆”,雪崩、山体滑坡等灾害经常发生,“很多自然灾害都闻所未闻”。改扩建工程要在动态环境中完成道路扩宽、修建保护墙,新建39座桥梁、1110座涵洞、18座明洞、1座隧道以及修复26座桥梁的艰巨任务。

无常的自然灾害加重了施工任务,危险也会时不时擦肩而过。一次,李铮正开车在路上,前面突然出现塌方,离车只有几十米。还有一次,他差点被泥石流冲走。这都是“不幸中的万幸”。

2010年初,正当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已进行三分之一时,大自然突然“调高”了难度。

项目中段阿达巴德地区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一座700米高的山体突然瞬间垮塌,形成一个20多公里长的堰塞湖,蓄水量相当于四个西湖。巨大而狭长的堰塞湖将项目隔成了两段。

项目组决定对原有路段设计改线,成立喀喇昆仑公路堰塞湖改线项目,李铮作为技术骨干,也调到该项目继续攻坚。经过3年不懈努力,5条隧道全部贯通。隧道入口的墙壁旁,“中巴友谊万岁”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正当堰塞湖改线项目进入尾声时,在国外待了六年的李铮回京,在集团机关工作修整一年多后,又被调到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新建项目,任C段(40km)项目经理。

经过之前的历练,李铮对隧道施工早已熟稔。经过重重考验,2020年7月28日,喀喇昆仑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段这条意义非凡的中巴友谊之路正式全线通车。

作为喀喇昆仑公路三个项目全程参与者,李铮坦言,面对防灾和生产双重压力,项目团队真正做到了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同时,项目全程采用中国设计、中国标准,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元素和智慧的成功展现。

2019年,李铮离开了奋斗11年的巴基斯坦,被派往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担任项目经理。

他深知这个项目的分量:这是由中国企業承建、在海外建设的首个大型盾构隧道工程,是孟加拉国第一座水下隧道,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一环。

孟加拉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雨季时间长且降雨量集中,还要面对飓风袭击;来自欧美各国的咨询工程师对中国的装备、施工标准提出诸多不解和质疑;隧道掘进过程也非一帆风顺,存在众多技术难题……

路要一步一步走,面对多重压力,李铮对外与国外咨询工程师主动沟通,对内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难点“死磕”,为项目顺利施工形成同向合力。

对于李铮带领的年轻团队而言,这个项目无疑是一次巨大考验。作为项目经理,李铮依据中交集团提出的理念,联合各参建单位围绕工期紧、任务重的关键节点,开展“六比六创”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此项目获得中国交建2019年度“六比六创”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荣誉,令李铮和团队青年振奋不已。

正当工程有序推进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受孟方政府管控措施制约,中方管理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无法按期到达项目现场,施工所需材料、设备进场困难,对项目实施产生很大影响。李铮带领团队迅速制定项目疫情整体防控及生产经营方案,并不断根据疫情做动态调整。

一次次攻坚克难,李铮和团队不仅为项目提供坚强保障并创造经济效益,更让孟加拉社会各界对中国交建品牌高度认可。李铮的目标,就是把项目做成标杆项目,让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走出去。

李铮坚定地说:“我庆幸自己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之添砖加瓦,也在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青春无悔。”

猜你喜欢

喀喇昆仑堰塞湖中国方案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
喀喇昆仑中生代铅锌矿控矿因素 及成矿演化模式分析
堰塞湖多源信息及其感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