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建成文化强国新征程

2021-12-15张贺王珏郑海鸥

党员文摘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

张贺 王珏 郑海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情景舞蹈《党旗在我心中》。魏帮军/新华社

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文化事业从衰微中奋起发展,从贫弱中走向强大。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继承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理想,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作为矢志奋斗的目标。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成为提升人民素质的支撑,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民族自信的号角。

文化繁荣兴盛   讓民族精神更加挺拔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长期的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中国的文化基础相当薄弱:全国4.75亿人口80%是文盲;全国只有700多家书店,每年出版图书不超过4000种;全国只有公共图书馆55个、博物馆21个;全国只有3家电影制片厂、460余家电影院,75%的电影市场被外国影片占领……与文化实力弱小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民族精神的衰弱和文化自信的缺乏。

把文化还给人民大众,用文化挺立民族精神。新中国为中国文化走向人民大众开辟了坦途,广大文化与文艺工作者牢记党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为人民构筑起一座座文化的殿堂,使民族精神巍然耸立。

100年,翻天覆地,中国文化的实力令人刮目相看: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出版大国,每年出版图书超过50万种,发行100亿多册;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电影大国,每年拍摄各类电影近千部,票房600多亿元;今天的中国拥有5800多家博物馆、近3200家公共图书馆和22.5万家书店,每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次超过10亿、借阅图书近7亿册;今天的中国人每年观看各类演出超过11亿人次;今天的中国99%的人口可以收看收听电视广播,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这些精神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   把最美的果实奉献给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领导中国文化建设的鲜明特征。

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真挚的情感、深厚的生活积累创作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们有的像著名小说家柳青那样多年扎根基层体验生活,有的像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那样秉承“戏比天大”的精神,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有的像著名艺术家阎肃那样满怀激情歌颂祖国与人民……

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为新时代的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艺界蔚然成风,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的文艺慰问、创作采风、结对帮扶等活动蓬勃开展。据统计,近年全国文化系统每年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相关活动约1万项,参与的艺术工作者约10万人次。

广大文艺工作者挖掘中国传统,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努力创作生产了《父母爱情》《平凡的世界》等电视剧,《航拍中国》《记住乡愁》等讲述“追梦”故事的纪录片,以及《长津湖》《战狼Ⅱ》《红海行动》等电影,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提振了群众精气神。

观众准备观看电影《长津湖》。魏帮军/新华社

在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让这些作品更多地下沉基层、服务群众。各地文艺工作者纷纷走出剧场、走出城市,走到基层、走到乡村,积极为群众“送文化”。“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等惠民演出活动蓬勃开展,广大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满。

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化自信闪耀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017年初,《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对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部署。文物保护状况得到切实改善。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00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万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万余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红色旅游火遍全国。全国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3.6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00多万件(套)。

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主题电视综艺广受欢迎。《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综艺和纪录片,在青年观众中成为“爆款”。传统戏曲、曲艺、民族歌剧后继有人,青年人才涌现;传统节日全面振兴,春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非遗热、文物热……一波波热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增强群众对历史、对文化、对自身血脉的认知与认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坚定文化自信   开启文化强国新征程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开启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建议》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了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使中国在社会文明程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同时,实施对中华民族有长远影响的一系列工程,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议》明确规定要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令人鼓舞。

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