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方法探讨

2021-12-15熊友谊,张孝林,马世堂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50期
关键词:药学创新型人才

熊友谊,张孝林,马世堂

[摘           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学科融合已成为专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对药学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是教育的革新又是时代的需求。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很难适应对药学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对其教学模式应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改革和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    键   词]  药学;高校;人才培养;教研教改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08-02

复合创新型培养是各高校近年来所倡导的重点教育工作之一,是契合国家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政策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一种高校自觉行为。当今医疗正在由传统模式走向未来服务模式,不仅是在“治病”,还是通过对疾病的早期预警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重在预防。这就要求药学生不仅要求精通药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同时还应对相关学科,如病理、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方面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以适应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发展需求[1]。针对这些新趋势要求,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致力于药学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对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策略,以期为同行或相关院校药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高等医药学校药学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育模式及思维根深蒂固

近年来我国各大医药院校虽强调教学改革,倡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即使有大量科研经费的投入依然未见成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与实践、人才培养与应用之间的运行机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对高校教育的资金投入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近年来虽有增加,但短时间内依旧难以见效,教学设施及资源的不足仍旧是影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原因。其次,大学阶段仍旧是以“教”与“学”为主要模式,教学几乎占有学生的所有时间,知识体系过于侧重教学过程,内容泛而不精,与实际应用难以对接,耗时长,收效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为完成学业、为拿奖学金、为考研,则很少有时间去自主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2]。最后,实践教学的不足则从根本上限制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虽制定了目标,但实践内容老套,接触面窄,到具体过程又显得粗糙,对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

(二)复合型人才教师资源匮乏

近年来,我国虽然大力推进“双能型”教师建设,但由于医药院校尤其是基础学科的教师多数来自大学,本身缺少实践,加之职称评定的需要,学校在认定时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或者说是放宽政策,在不断壮大的双能型教师队伍中,其实真正具有两种以上专业背景或技能的双能型教师并不多见[3]。教师的综合素质必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于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然任重道远。

二、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一个相当复杂和艰巨的工程,如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始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4]。青年教师可能在某一方面比较精通,但由于长时间的求学,社会实践相对不足,其知识的系统性及全面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的合理性尚需在现实中接受检验。中老年教师在教学岗位持续多年,其知识体系和创新意识往往又难以跟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最为常见的途径有学历提升、挂职、访学和进修。但如果想切实地通过这些继续再教育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还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非得在精准上下一番苦功夫。比如,国家和学校多鼓励双学位,甚至“多学位”,并给予恰当的政策优势,对于培养复合人才型教师异常重要;其次对于教师尽量多鼓励技术性挂职,少作职能性挂职,让教师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去,熟悉各种技术操作和生产流程,而不是仅做一些行政层面的事情。访学和进修在完成科目之余也应了解和熟悉所在单位的其他新技术和新领域,回校后组织报告和学习;学校也应不定期组织社会精英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学术报告,这些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方式。另外,对于双能型教师的认定,职能部门应给予高度的关注,提高证书等级,取缔非职业性证书,注重实践经历。只有在多环节、多层次严格把控,并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复合人才型教师资源稀缺问题,也只有做好对复合人才型教师的培养,才可能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学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而不至于与社会实践环节相脱节。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目前,我国各医药院校理论教学时间占用本科阶段的五分之四时间,实践不足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而问题的根源依然与我国的传统或国情有关[5]。长期以来甚至自幼儿教育开始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更注重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取成绩的当代大学生和教师,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学习习惯和教学方式。虽然这几年高校鼓励移动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等看似新方法和新手段,但在现有的教学体制及社会教育资源下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说教形式,属于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变化的只是手段,很少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高效的课堂效果。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不改变,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改变都是形式主义和跟进主义,对培养适用型人才很难起到根本性的变化。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为着力点,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改变以往说教形式的教学方法,将广大教师从这种传统的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切实有效地制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任务与计划,并组织实施,与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起来,达到高效的互动。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大学教育应紧跟时代的脉搏,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应破旧立新,删除老化的内容,增添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动向,以实践教学为导向而不是“填鸭式”的硬塞和满堂灌,从而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很多教材的内容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高校教育的通病和症结,不少新编的规划教材与旧版的区别也只是章节次序和知识点的再排版,甚至几十年较少改动。教育部门应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组织社会各界编写符合时代科技发展与社会生产的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材,学校也应大力构建实践教学的平台,以满足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与完善

随着向大众教育转化,招生规模不断增大,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大批留级、退学或多门课不及格的情况,一方面强抓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改革考核方式[6]。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任课老师,课没讲好,课堂没管理好,或是所出试卷难度过大等。传统纯理论的教学和考核方式现已很难适用于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其结果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全过程学业评价即显得异常重要,让考核贯穿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提出的是,目前有些高校所采用的阶段性理论考试与这里所说的全过程学业评价本质是不同的,其实质是传统考核方式和思维的延续和强化,与其所倡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精神是自相矛盾的,是一种固执而短视的行为。而全过程学业评价所采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课堂参与、课堂演讲、前沿报告、问题解决、课题设计、模型构建、实验技能及考试等等,期末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及格的金指标。对于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提倡先工作再考试、再毕业,而不是现在这种学年学分制所带来的补考、重修、留级、退学,应将其正常化、通用化,并严格把控质量关。

总之,毕业率不能代表一个高校的教学水平或作为教育质量的客观指标。不同高校对毕业生要求不同,只有以学科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机制,结合资源的科学布置,才是教改的最终走向,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胡善联.健康理念转变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实践[J].卫生软科学,2021,35(7):3-5.

[2]舒尊鵬,杨燕妮,丁子禾,等.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改进[J].药学教育,2021,37(3):18-22.

[3]朱慧,张中华.胜任力导向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0,10(46):33-36.

[4]马庆霜.强化内在激励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9,6(96):151-153.

[5]王丽丽.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117-119.

[6]王帅,陈修梅.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2021,513(19):21-2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药学创新型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