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2021-12-15金万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解决问题核心

金万莲

开放的课堂应是允许学生不断发问的课堂,信息科技学习遇见的问题应更多于传统学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是引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需,本期解码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探讨课堂学习中问题的来源、应用与价值。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注重持续性的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根据情境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直面挑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让学习真实发生。

● 问题的来源与提炼

为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能力的有效迁移和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旨向的问题为引导,层层上升。

1.学科的问题

学科问题需要在基于标准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支撑下,将学科知识与项目关联后,再进行问题提炼。①从课程标准中提炼问题。在课程标准中寻找和本章节相关的内容,找出课程标准中关联度高的关键词汇和反复出现的核心名词。②从单元内容中拓展问题。单元教学内容具有整体性,课时教学内容往往是单元的一部分。大概念视角下,应站在整体高度,从具体内容出发,梳理相关内容,形成有关联的知识整体。③从教材内容中挖掘问题。通读教材内容,从教材中发现具体的概念,寻找知识背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大概念,梳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教材内容中有非常丰富的知识,还配有问题讨论,可以将其层次化、结构化和问题化。

2.旨向的问题

教学应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目標,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项目、活动和任务解决问题,发展关键能力。①从真实情境中提炼问题。教学应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让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是复杂的、变化的,也是不可预知和没有现成解决方法的。问题设计应将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科学习活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②从学习支架中提炼问题。为完成学习活动,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再逐步减少外部支持,最终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活动。问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③从学习探究中提炼问题。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的项目、活动和任务,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学习方式。问题设计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探究性、体验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过程中不断探究,提升思维。

另外,还可以从学生已知、未知和发展情况提炼学生问题,包括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提炼问题、从学习兴趣提炼问题、从认知规律提炼问题等。以浙教版必修二《1.2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为例,可列举出如表1所示的问题。

● 问题的分类与整理

项目化学习常常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包含寻找核心知识、形成本质问题并将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明确学习的成果及公开方式、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这六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用什么样的问题更能够驱动学生主动投入思考呢?

1.从事实性问题转向概念性问题

事实性问题是记忆性的问题,只是回忆后再回答,而概念性问题相对而言更能开发学生的思维。项目化学习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将核心知识用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

2.从引导性问题转向理解性问题

引导性问题通常带有暗示性,无法充分反映真实情况,它将本质问题和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因此,教师可在学生实践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学习历程,提出学生探索过的一些理解性问题。

3.从研究性问题转向探究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往往指向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研究性的问题往往切口较小,而且结论是封闭的,探究性问题更偏向于真实的世界、非良构的情境,最后的结论可以是开放的高阶问题。

4.从总结性问题转向评价性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自我评价和问题复盘。

例如,可将表1中学科问题中的事实性概念问题进行转换(如表2)。

● 问题的联结式设计

学习往往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因此问题设计要增强学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为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问题设计也要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联系,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问题设计还要注重可行性、价值性、情境性、可持续性等关键特征,让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更高阶的思维发展和探究。

项目学习的项目应基于真情境、真项目、真问题,要从真实生活中选择真实的例子,做有意义的项目。因此,可以将学生身边的真实信息系统作为例子引入,如根据核心知识安排活动,将核心问题设置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室智慧系统,再将核心问题分解为系列子问题(如左图),并将表2中的问题进行再调整(如表3)。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在所设定的问题情境中,获得学习资料以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才是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成长经验,形成“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的联接,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有深度、可迁移的理解。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解决问题核心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两只想打架的熊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