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原藏族人群饮茶行为特征与全环境关联分析
2021-12-15索朗白玛次仁措姆阿旺晋美许传志多吉卓玛
索朗白玛,王 杏,次仁措姆,阿旺晋美,许传志,多吉卓玛
(1.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卫生院,西藏 拉萨 850012;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3.拉萨市城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 拉萨 540102;4.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5.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 拉萨 850012)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国,国内茶叶消费者数量已达4.28亿人,城乡居民饮茶率分别为46.5%和33%[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习俗和文化,而其中以西藏藏族居民的饮茶习俗最为突出。藏族居民已有一千多年的饮茶史,且藏族居民多爱嗜茶[2]。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物质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藏族居民逐渐形成了高原饮茶习俗,其多爱饮用性温、色浓、味醇、价廉的砖茶[2],且制作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酥油茶和甜茶等茶品种类。
近年来,广大研究者逐渐将重点放在我国居民的饮茶行为上,但研究方面多集中于人群茶叶消费行为的分析[3,4],以及中国各地区的饮茶现况比较[5],且研究人群多局限于汉族,而关于藏族地区居民的饮茶行为调查鲜有文献报道。有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生物碱、茶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癌、降脂减肥等生物学作用[6],但茶叶种类,以及茶叶的冲泡方法等都会影响茶叶本身的健康效应[5]。藏族居民多饮用具有当地特色的酥油茶和甜茶,由于该茶类具有高能量、高脂肪、高盐等特点,是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旨在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China Multi-Ethnic Cohort,CMEC)项目的基线调查数据,描述拉萨藏族居民的饮茶行为特征,以及分析影响其饮茶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后续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目前研究采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基线数据,该研究的详细内容已在之前进行描述[7]。CMEC研究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中国西南地区共招募了99,556名30~79岁(鉴于藏族人口的特殊性,其纳入标准为18~79岁)的参与者。CMEC研究共纳入7个民族,涉及5个省份的城乡居民混合群体。本研究主要纳入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拉萨藏族群体,并排除了饮茶行为信息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缺失的个体,最终这项研究包括6178名参与者。
CMEC的科学方案和操作程序得到了四川大学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了所有参与者的书面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统一编制的问卷,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面对面访谈参与者,收集参与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年收入、职业、户口、婚姻等)、行为生活方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力活动、饮茶状况、膳食情况、室内空气暴露等)和健康相关状况(高血压、糖尿病、疾病家族史等)等。在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按照标准程序对参与者进行体格检查,以获得相关的身体指标,包括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MI)等。由专业的医护人员采集空腹血液,并在24小时内送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获得相关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由当地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时进行录音质控,以及采取双录入方法对问卷进行核查。
饮茶状况包括询问参与者是否曾经每周都饮茶并持续半年以上。若存在上述情况,则进一步询问①养成饮茶习惯的年龄;②过去一年内每周的平均饮茶频率(1~2 d、3~5 d、6~7 d,分别计算出平均天数为1.5、4和6.5 d),其中将第一类归为“偶尔饮茶”,二和三类归为“经常饮茶”;③最常饮用的茶的种类(单选:绿茶,花茶,黑茶[砖茶、普洱茶],甜茶[牛奶+红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黄茶[蒙顶黄芽],白茶[银针]);④通常每天的饮茶杯数(按照一次性纸杯容量200 mL进行换算);⑤饮茶时通常每天添换新茶叶次数(若无则为0);⑥每次消耗的茶叶量(用矿泉水瓶盖[2 g]进行换算);⑦茶水浓度的个人喜好(淡茶、适度和浓茶);⑧茶水温度的个人喜好(滚烫茶、热茶、温/凉茶)。根据选项⑤和⑥计算调查对象饮茶日的每日消耗茶叶量,再乘以选项②(取每周平均天数d),计算出每周消耗茶叶量,即(⑤+1)×⑥×d。
协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平均年收入和职业)、行为生活方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和体力活动)和健康相关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BMI),其中受教育程度分为未正规上过学、小学和初中及以上三类;职业分为在业、离/退休、农民、无业/待业四类;吸烟状况分为从不吸烟、吸烟和已戒烟三类;饮酒状况分为从不饮酒、偶尔饮酒和经常饮酒三类;体力活动是综合考虑到参与者的职业、交通、家务和闲暇时间的活动,通过代谢当量任务(METs)[8]来估计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参与者自报情况与体检情况(高血压:3次不同时间测量的收缩压均值≥140 mmHg或舒张压均值≥90 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的总和;BMI是根据测量的身高和体重计算所得,并根据中国标准进行划分。
1.3 统计分析
根据参与者的饮茶情况,将其分为饮茶人群和非饮茶人群,分别对两个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性别、年龄、家庭平均年收入、教育程度、职业)、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和疾病健康情况(高血压、糖尿病、BMI)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检验上述变量在两类人群中的分布。对于藏族的饮茶人群而言,进一步描述其相关的饮茶行为特征,包括饮茶习惯的形成年龄、每周的平均饮茶频率、饮用种类、每日饮茶杯数、每日添换茶叶次数、每次/每周茶叶消耗量、个人喜好的茶水浓度和茶水温度。
采用全环境关联研究(Environment Wide Association Study,EWAS)[9]分析方法,对饮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是否饮茶作为结局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研究可能的影响因素与饮茶行为之间的关系。将所纳入因素中的每一个作为自变量进行建模(单因素模型,未调整协变量),以评估每个变量的独立影响,使用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作为变量筛选指标,根据FDR<0.05(等价于P<0.002)筛选变量。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变量纳入饱和模型(多变量模型)中,以最终解释各项变量与饮茶行为之间的联系。
分析中的显著性阈值为0.05,所有的检验都是双侧的。所有的统计分析都是使用R软件进行的。
2 结果
2.1 藏族人群的饮茶率分析
在所纳入的6178名研究对象中,女性占60.7%。其中饮茶者有5699名,不饮茶者有479名。藏族人群的饮茶率在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力活动、高血压疾病和糖尿病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和BMI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藏族人群的饮茶率分析
总体而言,藏族人群为全民饮茶,饮茶人数占样本总数的92.25%,且男女饮茶比例都很高,均在90%以上。从年龄来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茶比例均较高,但饮茶人群多集中在30~60岁的个体中,且70岁以上个体所占比例最低,仅为3.6%。从收入角度出发,随着收入的增高,藏族人群更倾向于饮茶,但当收入达到较高值后,饮茶比例会出现轻微的下降,因此藏族的饮茶人群多集中于中低收入(<60,000元/年)个体中。从不同受教育程度个体的饮茶行为来看,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多的藏族居民倾向于选择不饮茶,具有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个体是藏族的主要饮茶群体,比例高达82.1%。从职业来看,饮茶比例最高的职业为农民,为93.68%,饮茶人群中超过50%的个体的职业为农民。饮茶人群多为不吸烟和不喝酒的藏族居民,且体力活动也较少。与未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藏族居民相比,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藏族居民的饮茶比例较高。各个BMI分级层的藏族居民均偏爱饮茶,饮茶比例都在90%以上,但其中超重人群更倾向于饮茶。
2.2 藏族饮茶人群的饮茶行为特征分析
藏族的饮茶人群在较小年龄就已养成了饮茶习惯,其习惯养成的平均年龄为(9.11±9.76)岁,且绝大多数饮茶个体的饮茶频率为经常饮茶(即每周的平均饮茶频率为3~7d),占饮茶人群的94.6%。拉萨藏族的饮茶者以饮甜茶(55.3%)和黑茶(38.7%)为主,仅有小部分人选择饮用其他种类,且无人饮用黄茶。饮茶个体在饮茶日平均摄入1654 mL(8.27杯×200 mL/杯)茶水,每次和每周的茶叶消耗量分别为3.14 g和38.05 g,但其在饮茶日添换茶叶的次数并不高,平均只有(0.84±1.09)次。超过一半的饮茶个体更偏向于饮用淡茶,且更喜欢喝热茶。详见表2。
表2 藏族饮茶人群的饮茶行为特征分析 n(%)
2.3 饮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EWAS分析中,共纳入了11个因素,其中包括5个人口学特征因素(性别、年龄、家庭平均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3个行为生活因素(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和体力活动)和3个健康状况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BMI)。将11个因素中的每一个作为自变量,并将是否饮茶作为因变量(1为饮茶,0为不饮茶)进行单因素建模分析(模型未调整任何协变量),结果如表3所示。在所纳入的11个因素中,有4个因素在FD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R<5%,对应的P值为0.002),分别为年龄、家庭平均年收入、职业和BMI。
将在单因素模型中达到显著性的变量纳入多变量模型中,结果表明,年龄、家庭平均年收入、职业和BMI与藏族人群的饮茶行为相关(P<0.05)。从年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藏族居民更倾向于饮茶,与30岁以下的个体相比,40~49岁的群体的饮茶与不饮茶可能性比值分别为1.46(1.04,2.05)。在收入方面,相对于平均年收入小于12,000元的群体而言,平均年收入为12,000元、20,000元和60,000元的群体的饮茶与不饮茶可能性的比值分别为1.65(1.29,2.12)、2.08(1.62,2.66)和2.16(1.56,2.98)。从职业来看,与在业者相比,只有农民的饮茶可能性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饮茶和不饮茶的可能性比值为1.61(1.22,2.12)。对于BMI而言,只有超重群体的饮茶可能性显著高于BMI正常的群体,其饮茶与不饮茶可能性的比值为1.27(1.01,1.58),见表3。
表3 各因素与饮茶行为的关联度
3 讨论
3.1 拉萨藏族居民的饮茶人群分布及饮茶特征描述
本研究项目地区18~79岁藏族居民的每周饮茶率为92.25%,其中男性和女性饮茶率均在90%以上(男性:92.50%,女性:92.08%),明显高于中国10个地区[5]的男性和女性饮茶率(男性:45%,女性:25%)。该现象说明,藏族基本上为全民饮茶。藏族居民饮茶人群的年龄分布多集中在30~60岁,这与汉族的饮茶群体分布一致[10]。
本研究人群以饮黑茶和甜茶为主,与我国绝大数地区饮用绿茶形成鲜明比较,该饮茶特点与藏区的生活环境和物质资源有关。由于藏族常年居住在高原地区,气候寒冷、热量不高、缺乏蔬菜水果等物质,因此具有高热量的酥油茶(黑砖茶发酵后,与酥油混合而制)和甜茶(红茶与全脂牛奶混合而制)成为了藏族的特有茶品种[11]。饮茶频率和饮用量是描述饮茶行为的重要维度。本研究调查群体中,绝大多数人为经常饮茶者,这与藏族人民的嗜茶表现一致。藏族居民饮茶多为一次投放茶叶后多次续水,且更偏爱于饮用浓度较淡的热茶,该饮茶习惯与我国其他地区一致[5]。
3.2 拉萨藏族居民饮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这项针对中国西藏地区的饮茶行为的研究中,年龄、收入、职业和BMI与饮茶行为相关,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高血压和糖尿病与饮茶行为无相关关系。
3.2.1 人口统计学特征
在本研究中,与饮茶行为具有相关性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有年龄、收入和职业。尽管有研究表明性别也会影响居民是否饮茶[3,10,12],但本研究并未发现其会影响藏族群体的饮茶行为,可能的原因是茶是高原藏族居民生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居民基本上为全民饮茶。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会使居民对饮茶的益处有更多的认知,从而带动其饮用对健康具有有益效应的茶[13]。但藏族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该阶段的知识对于清晰认识到茶叶的健康效应是不够的。因此,受教育程度无法对其饮茶行为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职业会影响个体的饮茶意愿[14],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藏族居民中最爱饮茶的职业群体是农民,该职业主要以体力为主,能量消耗较高,且常年在户外进行工作,抵御寒冷的需求更高。因此,农民更需要通过饮茶来补充能量和抵御寒冷。
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中,收入的提高会增加藏族居民的饮茶可能性,且随着收入的增高,藏族居民更倾向于饮茶。由于藏区的环境恶劣,缺乏相应的物质资源,藏族居民无法种植茶叶,因此其日常所需的茶叶多为从外地进行购买而获得。收入的提高会使个体的经济预算有所提升[15],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物质资源以后,收入较高的个体有更多的经济能力购买其他生活资料,从而推动其饮茶。
3.2.2 健康相关状况
本研究中,BMI的升高与藏族居民饮茶可能性的增加有关。对于汉族的饮茶行为而言,有研究表明BMI较高者更易饮茶[16],这与本研究结论一致。但有一点需注意,即汉族群体多以饮用绿茶为主,而绿茶具有抗氧化、抗炎、减脂等作用[17-19],有益于健康。而藏族居民以饮黑茶、甜茶为主,其中黑茶多为发酵茶,甜茶是红茶与牛奶混合而制,因此其脂肪和能量含量均较高。有研究表明,长期高能量的饮食会使BMI升高[20]。藏族居民所饮用的茶类不利于健康,因此,BMI较高的个体不宜饮用酥油茶和甜茶。与之类似,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史与饮茶行为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患有该疾病的个体并没有改变其饮茶行为。
4 建议
拉萨藏族居民长期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且饮茶种类以酥油茶和甜茶为主。藏族的酥油茶主要含酥油(高脂)和盐巴(高盐),甜茶具有高能量,而高盐、高脂等高热量的饮食结构是造成体内脂类过度蓄积,形成肥胖并最终导致代谢紊乱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21-23]。并且有报道指出,藏族居民饮用酥油茶可能是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24,25]。因此,对藏族居民的饮茶行为进行相关干预是预防相关疾病、提高藏族居民健康状况的关键要素。
4.1 聚焦高危人群
本研究表明,拉萨藏族居民的饮茶人群多集中于收入较高的群体、农民和BMI较高的群体。因此,在对饮茶行为进行干预的时候,建议将重点放在该群体中,且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选择最为合适的干预方式。如BMI较高的群体,应重点从饮茶行为与疾病之间的角度出发进行健康教育,而收入较高的群体,可建议其更换饮茶种类,如具有健康有益效应的绿茶等。
4.2 进行提高健康意识的健康教育
本研究结论表明,藏族居民对于行为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状况[26]的意识有所欠缺,因此,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应对藏族居民详细说明其所饮用的茶种类具有高盐、高脂、高能量的特点,并说明具上述特点的饮食对于健康的有害影响,教育藏族居民降低摄盐量和脂肪摄入量,选择更为健康的茶种类,如饮用鲜茶替代发酵茶(酥油茶),饮用红茶替代甜茶等。
总的来说,本研究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藏族居民为全民饮茶,且嗜茶;其次,藏族居民具有自己独特的饮茶文化和习俗,其多爱饮用符合当地特色的酥油茶和甜茶,且更喜欢浓度较淡的热茶;最后,影响藏族居民饮茶行为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年龄、收入、职业和BMI。
但本研究存在几点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只能提供上述因素与饮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能提供两者的因果关系;其次,饮茶行为特征为调查对象自报,可能存在信息偏倚。尽管存在上述局限性,但该研究仍是第一个调查藏族人群饮茶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并为藏族居民的健康教育提供相关针对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