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
2021-12-15张伟莉
张伟莉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头晕、胸闷、恶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可在数小时内增加颅内压,引发脑水肿,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可威胁患者生命[1]。在有效时间内,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单独使用溶栓药物存在一定局限[2]。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巴塞尔(Barthel)指数的影响。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视其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47例)与观察组(丁苯酞+阿替普酶,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44±4.73)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7.51±2.61)h;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87±3.97)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7.62±2.54)h。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降脂、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制药,国药准字S20020034)静脉溶栓治疗,取阿替普酶0.9 mg/kg,10%剂量静脉推注,10 s推完,剩余剂量融入0.9%氯化钠溶液稀释,静脉滴注,1 h滴完,1次/d,连续治疗28 d。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口服丁苯酞0.2 g/次,3次/d,连续治疗28 d,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
1.3 评价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入选者神经功能给予有效评估,11项,0~45分,评分越低提示该入者选神经功能越佳;通过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升高、消化道不适、皮疹、精神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分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供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引发的疾病,易造成脑组织缺血或死亡,从而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尽快修复缺血半暗带,改善脑部血管微循环,恢复脑组织供血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高于单一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此外,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可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阿替普酶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溶栓药物,与纤维酶原有较高亲和力,能够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相结合,将纤溶酶原激活,迅速溶解血栓,促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从而改善脑部缺血症状[3]。此外,阿替普酶具有特异性,不会对血栓部位以外的纤溶酶发生反应,故不良反应较少。但单独使用该药对扩张血管效果十分有限,因而病情易反复。而丁苯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抗缺血药物,可有效扩张血管,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有效弥补阿替普酶的不足;此外,丁苯酞还具有抑制磷脂酶的作用,有效减少血栓素的产生,从而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后期复发概率[4]。因此,丁苯酞与阿替普酶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机体自由基增加,减少脑部血管损伤,改善机体炎性因子表达,对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Barthel指数,对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增加。